邢園園
摘 要:數學是一門訓練數理分析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科目,對于學生而言,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只有通過特定的課堂學習方式,將抽象的課本知識點以適應小學生興趣的形式進行講授才能較容易掌握其要點。課堂中,極具趣味性的教學活動可以助力學生攻克疑難點,提升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本文從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入手,了解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習興趣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適當給出一些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習興趣;教學實踐
引言:
小學數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以科學的、合理的范式去看待生活的事物,歸納整理生活中的事物,使之變得井井有條。然而難以忽視的是小學數學在學生數學學習長河中起打基礎的作用,首先表現在知識的提升,通過小升初的考試。其次是能力的提升,如數學計量方式和單位、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事情,規劃自身的零花錢的家里的日常開銷,這些都需要在日常的教學中一點點積累起來。那么,從知識的習得到運用,只有激發小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長久維持他們的學習行為,才能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一)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首先,數學教學受傳統教學理念影響較深。通常以教師為主導,把知識點以講授為主的方式灌輸給學生,不注重課前的啟發,課時的互動以及課后的拓展等。在此基礎上,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學生的考試卷面成績來進行衡量,整個教學過程簡單機械。其次,課堂互動少有實質性的創新。在課程改革的大浪潮中,雖然有的教師也開始注重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但多考慮的是自己的教學考核是否能夠合格,不以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出發。鮮有的部分教師嘗試啟發學生的學習,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但方式機械單一,收效甚微。
(二)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所謂在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指在學習中將教學內容以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呈現起來的一種情景教學模式,在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中,加入與課堂的內容相契合的游戲,讓學生可以通過游戲過程對課堂內容感興趣、進而愿意深入思考,并配合教師相應的深度講解。對于部分教師課堂中所應用的趣味性方式,往往是在沒有考慮學生具體接受能力的情況下,教師“一廂情愿”設計的,這不僅屬于不合理的課程安排,也屬于無效的課程設計。再者內容重復且單調,已經超出了小學階段學生的能力范疇,學生無法配合教師,久而久之教師就不再采取趣味性的方式。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激發學生興趣的必要性
(一)學習興趣的理論淵源
現代人文主義教育理論的代表人物——馬斯洛和羅杰斯認為人文主義教育當把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育的內容應當是符合學生的興趣的實際需要的,并且學校應該創設自由的心理氛圍,以學生為中心,開展非指導教學。因此在該理念的指導下,小學數學教師開始注重發掘現代信息技術,利用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及時性、趣味性來輔助自己集中數學教材中的難重點,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來使學生喜愛學習。不僅增強了日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讓學生能夠在新的施教方式下充分自由學習、積極思考,最大程度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提高日常的學習成效和考試成績,使他們的學習過程更加體現人本主義情懷。
(二)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培養興趣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從學生學習行為本身出發而切實考慮他們的學習情緒來看,人文主義教育注重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學習氛圍的營造,從而促進學生內在潛能的自我發展。小學階段是培養一個學生思想情感個性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數學課程中開發微課教學便是關注小學生的興趣和成長需要,體現了自我學習、自由學習的生本理念。通過巧妙的教學方式和技術,標注課程的疑難、關鍵點,以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來化繁為簡,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維系學習行為,從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總而言之,在數學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數學科目在小學階段相比起其他科目而言,其邏輯性、數理性較強,在實際學習中,學生難免會感受到強烈的困難,并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從激發學習興趣的角度出發,把“興趣”作為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啟發并引導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
三、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
(一)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
所謂的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特點,是因為學生所在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環境差異巨大,以此造成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及能力也相差很大。在了解學生身心特點的階段并不需要很嚴肅的找學生進行座談,也不需要很正式進行問卷調查,更不需要很繁瑣進行家訪,而是通過日常的觀察和簡單交流來了解學生。在小學三四年級之前,初等的加減乘除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可以問問學生的零花錢有多少,這些錢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是否會運用所學來記記流水賬。規劃好自己的零花錢,從而買一件很有用的學習用品。從日常生活中來啟發學生明白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在潛移默化之間培養他們對數學的興趣。
(二)堅持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地位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貪玩好耍,需要教師全程式的指導,才能全神貫注進行學習,因此在這里要重點強調的是教師的主導性而不是學生的主體性。以培養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是教師所采用來降低教學難度的手段,教師為了應用好該方式,綜合考慮學生的知情意行,從課前、課時、課后都要傾注心力。換句話說,在特別設計的趣味性教學中,教師的主導性重于學生的主體性。
(三)采用適當的教學策略
1、數形結合
小學生年齡一般在6-12歲,該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處在一維線性階段,對于復雜的邏輯思維訓練,能力還比較弱。因此,在面對抽象性的數學問題,需要以圖形與數理相結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從喜歡的層面對數學問題進行嘗試理解。可以從這教學內容的巧妙編排、在數形結合教學中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課后的鞏固提升等三個層面來加強數形結合方式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數形結合教學,意在把數理計算與圖形演示相結合,通過簡明、形象的表達其相對應的數形關系,來解決數學問題的一種數學思想方法。數形結合思想從小學數學教學開始,會一直貫徹在中學數學、高等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它既是數學學習中的解題利器,亦是培養數學學習興趣乃至數理分析能力的基本精神要求。新課標要求在小學數學中,空間概念的學習主要表現為實物與幾何圖形之間的想象、抽象和具象的轉化,并表達其基本元素之間的關系。抽象的幾何圖形,再加上從一維增加到二維甚至三維,學生的理解難度增加就會隨之增加。數與形的結合,實質上就是化抽象為形象,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和可理解性。
2、游戲化教學
游戲化教學,是指在學習中將游戲和所學內容以一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結合起來的一種情景教學模式,在教與學的雙向互動中,加入與課堂的內容相契合的游戲,讓學生可以通過游戲過程對課堂內容感興趣、進而愿意深入思考,并配合教師相應的深度講解。
3、開展數學活動課程
數學活動課程,主張學生去發掘數學問題,并把它們進行綜合性整理,在實際操作中通過一些學習材料的演示去理解數學、領悟數學。因此,在活動教學過程中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組織合作能力、數學遷移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繼續發掘問題的潛能。自主性的參與綜合實踐探究讓學生了解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為學生學習更高階段的數學知識奠定堅實的生活基礎。除此之外,綜合活動課程的開設對于教師的教學實踐也有極大的助益,有利于創造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它是數學教學中一個探究性的環節,相比于傳統的教練式學習方式而言,活動課程打破了以教師教學為主體的教學形式,把學生的主體興趣、自主參與放到了教學的中心位置,這是一種教學的革新。
(四)利用好高新的教學技術手段——互聯網+教育
互聯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新應用,比如微課教學。選擇適用于微課教學的教材內容,是成功進行微課教學的首要環節。第一,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應該堅持“學生第一,教師為本”,注重以基礎性的內容為主,比如常見的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的學習,發掘它們與學生生活和學習的聯系,從而最大限度引起學生的興趣,順勢導入正式的數學課堂。課程導入當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學生互幫共進,引領、陪伴學生健康成長的同時,不斷深化教育內涵,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和育人水平;第二,所選著眼學生終身發展,聚焦學生核心素養。換言之把重點知識和難點作為課程的中心和拓展部分,著力講授重點,并積極引導學生自行探究難點。既重“育分”更重“育人”,著力于培養學生的學習力、思考力,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管理、自主學習,通過有重點、有難點的微課視頻來拓展廣泛的課外實踐,促進學業、人格、心智等綜合素養全面發展。
四、總結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身心發展的未成熟性,導致教師在施教過程中的難度加深。因此教師應該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特點和其生活環境,因材施教。既要把數學知識傳遞給學生,還要將數學知識以學生樂于接受并能夠接受的方式講述給學生;在喜愛數學的基礎上既要增進數學知識,還要培養數學思維,關注學生數學科目全方位的發展,為學生未來幸福生活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有效合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探析[J].考試周刊,2021(63):7-9.
[2]陸靜超.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J].小學生(下旬刊),2021(07):17.
[3]顧愛兵.也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新課程研究,2021(18):60-61.
[4]曹婧.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考試周刊,2021(48):23-24.
2396501705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