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成和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應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方面入手。教師通過提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以達到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本文主要研究通過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的改進,改變低效課堂問題,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關鍵詞:語文課堂;效率提升;對策研究
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規范教學的初級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這一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正確的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同時,小學生具有思維活躍、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語文教學,能夠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要提升語文教學課堂效率,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和自身素質也是必要條件。在教學中應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完成小學語文教學目標、任務,為學生后續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學生語文學習主動性低
對于青少年時期的學生來說,興趣能夠大幅度影響學習的效率,但是部分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并不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沒有找到其中的樂趣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而導致注意力不集中,知識點掌握不全面。例如,在日常教學中,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時,部分學生注意力集中不到兩、三分鐘就逐漸開始轉移,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欲望比較低。其實課內外閱讀是幫助學生養成語文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教師忽視了學生興趣培養的方式,再加上自主控制能力較差,導致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不高,課堂教學效率較低。
(二)師生語文課堂互動性低
學生興趣不高,主動性不足,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的互動性就會降低,課堂參與是課堂高效的關鍵,但是部分教師過分重視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普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把課本內容和常考的知識點全部灌輸給學生。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都是采用教師講課學生聽的方式,教師無法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導致不能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程度。
(三)語文教學內容較為單一、淺顯
每個小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每個學生接收事物的方式和理解方式不同。但是,部分教師為了追求進度,往往忽視學生獨立個體的特點,缺少給學生表達、分享自己感受的機會。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突出,對知識的理解比較淺顯。部分教師教學形式化,學生學習片面化,無法深入挖掘教學內容深層次的知識點。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喪失語文學習興趣,基礎知識根基薄弱,不利于開展日后的語文學習。
(四)語文課堂形式缺少創新
在各科學習中,語文是一門趣味性學科,語文是人文知識的大融合,但是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并未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這就導致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單一,缺少創新,課程環節冗雜,容易消耗學生精力。另外,在教師隊伍中,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有剛剛從專業院校畢業的年輕教師,部分年輕教師有想法沒有經驗,無從創新,而部分老教師也希望在教學中有所突破,但是為了穩妥起見,放棄創新的想法。因此,我們就要創造條件讓新老教師的思想進行碰撞,產生積極的創新想法。
二、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三個環節
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學習的連貫性。
(一)課堂引導的有效性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源自初始的好奇心。課堂引導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是重要的一步,在課堂導學環節增加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容和學習方式,能夠喚起學生課堂注意力,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拓展。在課堂引導設計中,可以制造懸念,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探究知識,找到引導的突破口,避免刻板的傳統預習方式,減少冗雜的課前導語。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升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通過問題內容的設計、提問方式的設計和問題深淺的層次推進。設計課堂提問問題要具有目標性,結合課本內容,在問題設計中明確課堂講授要求,突出重點難點。另外,問題設計應當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調動學生課堂互動的意愿,讓學生對教師提的問題感興趣。
提問方式要多元,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性。避免單一的提問、回答方式,讓學生擁有足夠思考的時間和條件,活躍課堂氛圍,拓展學生思維,注重提問質量,實現啟發學生思維發展的目的。
問題提問要針對不同學習層的學生,問題應當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實際能力,合理調整問題難易比例,提問問題層層遞進,推動學生思考。
(三)課堂教學方式、內容有效性的提升
有效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是促進課堂高效的關鍵,教師利用不同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結合,實現提升課堂效率的目標。合作學習作為新型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能夠更深入地進行課程學習和文章閱讀思考。其他的教學方式也同樣適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教師應當利用不同的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有效性。
三、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對策研究
(一)教學形式多樣化,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是相互補充的,不同的教學內容應當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豐富、多元的教學形式可以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熱情。小學階段年齡跨度較大,低、中、高年級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需求不一樣,學生特點不同。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選擇設計與學生相匹配的教學方式。目前,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小組合作等增加了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樂趣。通過多種教學方式,可以將語文學習內容多角度、多元化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加深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印象,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情景教學法可以幫助學生親身感受語文內容,引導學生對某件事、某個人的共鳴,達到教學的目的。在《觸摸春天》一課,教師可以借助季節,讓學生收集他們認為代表春天的象征性事物,利用這些事務裝扮課堂,再一邊播放春天小溪流水、鳥語花香的視頻和音效,讓學生親身感受春天,再結合課本的內容,讓學生加深對段落的理解。還可以利用小組教學法,讓學生意識到組內合作、組外競爭。在記憶生字詞的時候,可以通過比賽接龍默寫的方式,看看哪個小組記得快、記得準,利用學生的求勝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
另外,教師要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喜好和特點,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與教學形式結合在一起,有的班級整體活潑好動,教師就可以在實踐課堂上多多增加學生的參與、體驗環節,有的班級學生偏穩重,教師就可以增加閱讀、文化鑒賞的環節,讓學生開闊視野。
(二)認真研究教材,充分備課
備課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為了增加課堂師生互動,教師在備課中就要考慮學生六年整個的學習目標,將學習目標分解到每一個年級,再將每年級的學習目標分解到每一堂課,使每一堂課都具有計劃性和規劃感。同時,要在教學計劃下,結合學生實際接受情況,對教學設計進行改進,制訂貼合實際班級的教學計劃方案,從而使得每一堂課都能取得較高的學習效率。
充分備課,就要求教師充分地了解課本,對課本的掌握較為扎實,掌握課文內容的中心思想和課文主旨,這樣才能在課外延展的時候既能合理進行拓展,又避免跑題。在課外拓展資料的選擇上,要注意適合性,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的內容,從而實現空間和時間上的拓展,讓學生打開認知的大門。
(三)打造課堂主體,活躍課堂氛圍
課堂主體是課堂教學的關鍵,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應當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活躍課堂氛圍時讓學生心理放松,暢所欲言。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兩方面的互動,可以利用頭腦風暴的形式完成,頭腦風暴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整堂課處于興奮、活躍狀態,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另外,將課堂主體還給學生,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自己探究、表述、解答問題的時候,教師還可以了解、掌握學生對書本內容和教學的掌握程度,側面反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從而實現教師對課堂全局的掌握。
(四)巧妙設計問題,提升學習效率
問題設計貫穿課堂始終,預習時的問題設計可以幫助學生對課本內容有一個初步了解,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課堂引導提問,在堂課的開始,教師根據自己的教案設計,引導學生將其注意力放到課堂上。課后提問則是為了學生課后鞏固,作為課程的最后一個環節,有效的作業設置,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講到的知識點,實現溫故知新的目的。教師課堂設計的問題既要便于提問,又要按照學生不同層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進行,減少或避免封閉式提問,達到一個問題引發一串問題的效果。課后問題設計結合作業形式,要遵循問題的全面性和總結性。例如,作業布置中,通過課外閱讀增加問題的解答途徑,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帶著疑惑將課本內容和課外延展內容結合在一起產生聯系進行解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是學生基礎學習的重要課程,對學生義務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現階段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應當不斷探索、及時總結,才能推動我國小學語文課堂高效發展。對于語文課堂高效發展,教師應當從引導、提問和方式內容上提升課堂效率,遵循多元教學方式方法,將課堂歸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樂趣中參與課堂互動,感受語文的魅力。教學的探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教師共同努力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一定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玉霞.師生溝通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現狀與對策[J].學周刊,2020(3).
[2]顧小雙.滲透優秀傳統文化,讓語文課堂彰顯魅力[J].內蒙古教育,2019(32).
[3]曹云霞.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華夏教師,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