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具體來說,語文是培養學生價值觀念,提高學生思想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針對初中生,他們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內心較為敏感,渴望被關注的同時,對自身的要求也比較高。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把情感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這樣才能落實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真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應用策略;必要性
從專業角度分析,情感教育倡導以人為本,增強情感交流,把思想情感融入日常教學中,從而達到情感教學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我國教育工作者首先把學生的情感放在首位,然后啟發學生從學習中感悟人生,從語文學習中得到認知。這樣一來就大大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緩解了我國教育與情感不相符的矛盾。因此,本文就以初中語文為主要載體,重點探討如何將情感教學落實到位,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價值。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應用的必要性
就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分析,其實仍有很多細節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去解決。一方面,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普遍不高。其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不過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初中語文教學體制落后。教師只是按照傳統教學流程,把教材章節內容傳授給學生。在不重視學生能力提升,沒有融入情感教育的情況下,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顯得尤為吃力,教師工作壓力不斷加重,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降低。另一方面,教師對情感教育的理解不夠充分。具體來說,教師在授課之前,通常都會設定一個教學目標,其內容就是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某項規定任務。但是,隨著教學節奏的不斷加快,學習難度不斷加深,教師為完成自己設定的工作目標,往往采取強制性手段將知識理論灌輸到學生頭腦中。這種大水漫灌的授課模式限定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強制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完成學習任務。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逐漸弱化了自己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另外,教師對情感教育認識不足,還會降低情感在學生心中的地位。他們普遍會認為情感教育只是一種形式化教學,對提高語文成績,培養文學思維并沒有太大的作用,甚至不會去關注教師制定的情感教育方法,長時間就造成我國初中生情感方面的缺失。所以,為了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克服傳統教學體制所帶來的問題,開展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國教育工作者也要制定更實用科學的情感教學法,把情感教育融入學生生活中,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能提高我國語文整體教學水平。
二、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新教學體制,引入情感教育
創新教學體制是引入情感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但是隨著新式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基本素質越來越高,社會對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傳統教育已經與時代發展脫軌了,它無法緊跟國際教育的步伐,其教育理論也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國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創新教育體制,把情感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例如,教師在講解《秋天的懷念》這一課題時,首先,引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學的好習慣,并掌握積累字詞,感知文本,把握文章情感基調。其次,學生要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即是一篇懷念母親的文章,作者利用回憶的方式,將零零碎碎的細節串聯起來,寫出了自己在癱瘓時,懷著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細心、耐心、小心地照顧自己,以此來表達自己對母親深深懷念之情。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不自覺地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在實際生活中,母親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呢?是否與作者的感情相同,對母親有著深深的懷念之情呢?這些問題都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文章的思想情感。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重新回顧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樸素卻又意味深遠的語言情感表達方式,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彰顯情感教育的特征優勢。
(二)設置情境教學,激發情感共鳴
設置情境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激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例如,學生在學習《愛蓮說》時,首先,在設置教學情境之前,了解文章思想內容,充分領略作者的情懷,認識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并學習文章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其次,教師可以在網絡上搜集一些蓮花圖片,然后學生要了解許多文人志士描繪過蓮花,贊美過蓮花,并把它當作高潔脫俗的象征,借以表達自己的志向,自然而然地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并積累與蓮花有關的古詩句。通過豐富的積累,學生對古人如何借蓮花抒發自己的志向也會有大致的了解,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鳴。最后,作者用蓮花寄托了自己的志趣。而作為一名當代青年,談談你喜歡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樣的思想感情。諸如此類問題,學生要仔細進行思考,這樣才能有所啟發。另外,激發學生情感共鳴的同時,還要學習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這種表達方式不僅可以寄托情感,還能升華教學主題,深化教學體系,把我國初中語文教學特色充分展現出來。
(三)發掘個性潛力,提升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情感教育的基礎,也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溝通的有效方法之一。具體來說,它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發掘學生的個性潛力,提升情感交流的同時,還能創建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例如,針對《雨的四季》這一課題時,首先,啟發學生對課題研究的興趣,積累豐富的詞語和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細細體會作者筆下四季雨的不同特點以及抒發的思想感情。其次,把握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對文章的理解,分析文章的美好畫面,再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創作散文。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充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不斷積累,不斷練習創作,這樣才能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另外,教師還要把情感教學充分融入學生學習生活,并讓學生認識到自我認知與情感交流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拓寬自己的思維領域,擴大自己的視野,才能實現與他人情感上的交流,才能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所以,教師一定利用語文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創新我國教育體制,深化學生文學水平的同時,還能進一步完善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工作。
(四)落實思想教育,增進師生情感交流
和諧穩定的師生關系對開展教學工作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落實思想教育工作時,增進師生情感上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當思想教育處于發展階段時,我們要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溝通環境,并制定相應的合作模式。他們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教學工作,然后再利用語文課堂落實語文教學工作,綜合教師與學生的想法,使其達成一致,配合默契,互相促進,互相影響。在共同努力下,初步實現師生交流平等的目標。另一方面,學生與教師進行交流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盡量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求。同時,學生更要尊重教師。這樣一來,雙方才能站在各自的角度為對方著想,才能進行針對化的指導教育。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內心想法,學生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準確理解思想教育的核心內涵,把握學生的學習節奏,充分落實我國語文教學工作,這樣才能發揮教育的實踐意義,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順利完成我國教育工作。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學生在學習語文時,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是不夠的,教師只是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真正到關鍵時刻還需自身的努力。一方面,學習是一項長期的任務,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而學生在這漫長的學習生活中,逐漸發現隨著學年的增長,自己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也在提高。從前僅僅理解表層含義,而如今卻能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全新的理解。這就充分說明,學習有助于成長,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成長方式。而語文學習與思想教育的融合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趨勢。另一方面,提高學生文學水平可以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來說,教師為學生營造特殊化的學習環境后,學生會依據情境教學展開積極聯想,把課本學習融入實際生活中。這就要求教師要具備深厚的文學素養,扎實的文化基礎,這樣才能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解答學生各種疑問。所以說,思想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利用文學內容和教育課題為學生制定更具人性化的學習方法,既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優化教學結構,還能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
四、總結
實踐證明,情感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情感教育從內心情感出發,把握學生情感走向的同時,再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加以引導,從而實現情感教學的目標。而且,學生在初中階段情感較豐富。如果教師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的情感,加強學生間的情感交流,那么語文教學就能有效發揮其教育作用,極大豐富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其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因此,學生一定要學好語文,這樣才能擔負起社會發展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王君舟.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
[2]常小霞.淺談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18(4).
[3]高明禮.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
[4]劉純粹.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0).
作者簡介:胡淑燕,女,1976年生,浙江岱山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