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春燕
【摘要】數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計算教學是貫穿小學數學教學全過程的關鍵環節,在認知世界、學生發展和轉化應用等領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小學計算教學存在教學模式過于單一、課堂教學互動較少、課后習題較為陳舊、知識感知較為模糊等問題。對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從算理掌握、日常訓練、技術運用、習慣養成等幾個方面加以改善,以達到守正創新、教學相長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策略;創新
數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對人類歷史和個人成長均發揮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計算教學是“數學的本質”,也是貫穿數學教學始終的關鍵主線和重要環節,更是培養和提升小學生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重要基礎。新時代,計算教學要繼續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策略層面加以守正創新,以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目的。
一、計算教學的存在問題
首先,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在計算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而“互聯網+”時代相匹配的信息技術和設備在計算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卻相對較少,云課堂、大數據等信息化平臺和電子白板、電子教鞭等信息化教具缺失,這與生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學生所接觸的家庭環境和思維方式存在差距,容易導致計算教學的枯燥、乏味,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課堂教學互動較少。現代教育理念堅持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同為課堂主體。而傳統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講授、學生聆聽、課后練習”設置模式,無形中讓學生在知識學習中依然處于次要位置,這導致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高。在此情況下,教師主動開展的課堂講授和學生被動參與的課堂學習讓課堂教學漸趨沉悶。而受多種因素制約而造成的互動環節、游戲環節、翻轉課堂等較為稀缺,不足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度。
再次,課后習題較為陳舊。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熟練應用是在掌握計算教學原理和技巧的前提下開展科學、合理的練習。因此,課后習題尤為重要。當前好多學校課堂教學中的習題過于老舊,習題的題干內容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往往多年前的習題還在重復使用。小學生正在處于學習的成長期,對通過探索未知世界來掌握新知識的好奇度較高。與時代脫節、與生活脫鉤的陳舊習題會阻礙他們對習題練習的興趣,進而使得他們可能排斥、反感習題。而沒有大量練習的保證,就不能保證學生對計算教學的掌握程度。
最后,知識感知較為模糊。通常而言,小學生在開展計算時是通過感官來感知字符或公式的,即“看題——讀題——審題”。由于小學生的感知能力有限,而且目的性較低,即使對于教師提出的明確任務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外界干擾因素,集中注意力。這容易造成小學生在進行計算練習或者考試的時候出現失誤、錯誤等現象,比如抄錯數字或漏寫數學等。部分學生有時由于觀察不認真,只看到大致輪廓,錯過某些關鍵細節而出現做錯題的負面后果。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教師應特別注意規范和訓練學生的首次感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二、計算教學的改進策略
對計算教學的存在問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具體可從算理掌握、日常訓練、技術運用、習慣養成等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充分理解基本算理。掌握概念和原理是解決計算難題的前提。不理解相關概念、不熟悉相關算法會直接影響計算能力和結果。因此,充分理解基本算理是掌握計算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打好“地基”,計算能力的“大廈”才能牢固可靠、堅如磐石。加強對計算法則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才能熟練應用。教師要把抽象化的算理轉變成具象化講解,尤其在講授環節,要多采用便于記憶、朗朗上口、有趣味性的兒歌或者順口溜等方式,幫助學生強化記憶。只有把基本算理內化于心,才能將計算能力外化于行。
二是強化運算能力訓練。運算能力是學生解決問題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是新課標十大核心概念之一。運算能力是計算教學的起步階段,是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過長期有規律的訓練才能逐漸提高的。要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形成一定的運算技能,關鍵是要持之以恒堅持訓練,使學生慢慢形成熟練的運算技能、技巧,達到正確、迅速、靈活的運算目的。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針對性的采用隨堂練習、課后練習、對比練習、針對練習和反思練習等方式,對學生加以訓練。
三是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抽象既是數學的魅力所在,也是數學的難題之一。“互聯網+”時代,數學必須和信息技術有機結合。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不僅可以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幫助學生喜歡上數學,同時也是適應時代發展需要,促進數學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云課堂、大數據、電子白板、電子教鞭等新媒體技術和工具如何在計算教學中得以更為廣泛和深入的應用,值得教師進一步思考和研究。
四是養成良好計算習慣。教師要幫助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養成良好習慣,力爭算一題、對一題。在學生出現失誤或者錯誤時,教師要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心,避免拔苗助長、超越階段,造成學生的心理排斥。教師在布置相關練習時,要注意避免“題海戰術”,盡量做到“少而精”地練,“細水長流”地練。同時,對計算正確的學生,要適當給予鼓勵或表揚,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四、結語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的“拱頂石”,基礎性、綜合性是其顯著特點。通過計算教學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在教學過程中,新時代教師要充分采用多種教學策略,把“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學過程中,通過長期的經驗總結、實踐探索、系統分析,獲取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既掌握數學的規律和方法,又養成良好的邏輯思維和計算能力。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科研"十三五“規劃課題“研國學誦經典,創建特色學校的實踐探究”成果(課題編號:2018YQJK210)
【參考文獻】
[1]蔣敏杰.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算理的結構分析及教學策略[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7).
[2]武玥.低年級快樂計算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9.
[3]田俊.計算教學應把握好三個維度[J].教學與管理,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