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芳
摘? ?要:班主任對學生成功的教育,都是嚴愛相生,剛柔相濟的。偏執任何--面,教育的總方向都必然走向偏斜。嚴,即班主任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不放松,不遷就愛,是對學生真誠寬容的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失去了愛的教育是沒有生命的教育,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作為班主任既要在思想、學習行為規范上嚴格要求學生,又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愛心和真情的關心,在任何時候都要把”嚴”和”愛”結合起來。
關鍵詞:班主任;愛融其中;嚴與愛
無論是父母對子女教育的要求,還是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都要教以正,管以嚴。常言道“樹不修剪不成形,人無管教不成才”。怎樣做到嚴愛相濟?要從”嚴”字入手,用“愛”疏導。
一、嚴字當先,愛透其中
常言道:“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愛,松是害,不教不管會變壞”。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嚴格的學校教育和道德修養,就不能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的合格人才。嚴格要求學生,把握學生人生發展的正確方向,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班主任首先要嚴格要求學生,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這里的“嚴”,是對學生提出目標要求,要-定堅定不移貫徹到底,對學生違反紀律的行為要堅決糾正,直至徹底改正;對學生不良習慣的糾正一定要常抓不放,堅持不懈,對學生學習要求一-定要嚴謹認真,一絲不茍,對班級日常問題、師生關系處理要嚴肅寬容對學生個性培養要持之以恒。但嚴的前提是尊重學生,真心愛護學生。作為班主任,最主要的是有一顆愛心,沒有愛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育教學的整個奧秘就在于熱愛學生。“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即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愛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偉大力量,老師把熾熱的愛灑給學生,就會激發學生“知恩圖報”,從而樂于接受老師的教誨。關愛學生,具體地說,就是尊重、理解、欣賞、信任學生。班主任如果能尊重學生人格,理解其追求,欣賞其亮點,激勵其進步,信任其言行,能讓學生有如沐春風的感受,那教師就有了威信。因此,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立場上考慮問題,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真誠的對待學生,隨時隨地奉獻給學生們的是老師一顆真誠的心。真真切切愛學生,真摯地教育學生,真知灼見地感動學生,教育定能喜獲豐收果。
二、嚴中有理,愛融其中
嚴中有理,就是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單純的說教既枯燥乏味,學生又不愿意接受,這就需要班主任轉變教育方式、方法。也就是說,嚴要有法,嚴要有藝術性、科學性。
班主任在與學生打交道的過程中,要把尊重、熱愛、關懷和信任協商與逐步對學生提出嚴格要求相結合起來,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我的基本原則永遠是盡量多地要求一個人,同時也要盡可能多地尊重一個人。"因此,教師尊重學生的同時體現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嚴格要求并不是表面的嚴厲,而是合情合理。對于一些紀律上管不好自己的學生,同樣應關愛他們,思想上不歧視,情感上不厭惡,行動上多接近,語言上不刺激,讓他們感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關心他,從而使他發生轉變。
三、嚴而有格,愛而不縱
嚴格要求應該是合理的、善意的、可理解的和現實的,即有尺度,。嚴格必須有利于學生的道德、智能、身心及審美情趣的發展,而不能壓抑其中某一方 面的發展。傳統型的教育更注重約束、懲處、管教。而現代的教育更注重寬容、激勵、溝通。嚴格應是處于對學生真誠的愛和關心,嚴格應讓學生認為有必要接受并經過努力能做到的,而不是對教師的盲從。對于新學生入學,首先應注意培養良好的習慣,大到理解前途教育,小到坐、立、行、走,都要嚴格要求,規范其行為以便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班級秩序
同時,嚴格必須把握分寸。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常會碰到-些頭痛的事,如學生亂丟紙屑,上課遲到,打架等行為。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往往急于作出處理,“殺雞敬候”,甚至做出從重處罰的決定,然而過重的處罰必然導致學生心里不服,也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對犯錯誤的學生應給他們留有改正錯誤的機會。
班主任對待學生的錯誤,不能只是粗暴的批評和懲罰。要知道,鞭撻學生,是教育上最不適用的一種方法,雖然懲罰會使孩子從良心的責備中解脫出來,但會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棍棒”只能造就奴隸,不能造就人才。“棍棒”威懾之下造出來的人,已經很難適應社會,應對未來。因此,班主任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必須以最大限度的理解、寬容、善待學生為前提,做到嚴而有格。嚴應有格,超出了格,就會變成苛求,不但不能對學生有積極的作用,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畏懼愛,不講原則的就會變成放縱,容易使學生為所欲為,沒有規矩。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掌握好分寸,將嚴與愛科學地結合起來。
四、嚴而有方,愛而有法
班主任工作要嚴而有方,愛而有法。俗話說:” 治人治病原得其放藥到病除無不得其方,適得其反。“嚴之有方,愛而有法”,體現了對班級要進行科學管理,對學生要講清道理,處理事情要合理。信任和被信任,是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的表現。但往往我們對犯錯誤的學生引導方法不當,少與他們溝通,忽視了他們的亮點和契機。
我們相信,沒有本質壞的學生,永遠相信每個學生都渴望成為好學生,而我們的天職就是用愛和智慧為他們創造條件。
五、嚴而垂范,愛而不失衡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可以說一個教師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品德高尚、言行規范,
愛而不失衡,就是教師應該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教育對象不可能素質能力都一樣,同樣來校接受教育,不應當受到歧視和忽略。這樣才能滿足學生求發展,求進步的需要,使學生從教師的行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無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老師都應毫無區別,用真心去關愛他們。
總之,對學生的教育,既要嚴,更要愛,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它們并不矛盾沖突,并不孤立地存在和實施,而是辯證統一的。“嚴”和“愛”將是我們教育學生的永恒的主題。嚴與愛的和諧統一,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情感贏得情感,心靈溝通了,教書育人自然就會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范啟蘭. 略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新課程·小學》(2015年第5期).
3472500338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