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平
摘 ?要:在我的教學生涯里,學困生是讓老師比較頭疼的問題,他們學習習慣差,生活習慣糟糕,在班級中影響著班級的成績,牽動著班級的班風班貌,不能使班級氛圍得以良好發展。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這一部分學生,幫扶這一部分學生,讓他們良性發展,才能夠有一個好的班級建設。下面就通過對一名學困生的幫與扶變化,來闡述我的教學案例。
關鍵詞:教學案例;班主任;期盼
一個天真爛漫的女孩,每天背著一個黑色的雙肩包,正在急匆匆地跑回教室。當我看到她時,整個校園已進入了緊張的學習狀態中。教室里時而傳來教師洪亮的講課聲,時而傳來學生此起彼伏的回答聲。看來又是美好的一天。然而她又遲到了,看著她仍然是一幅披散的頭發,化著淡妝的面孔,又長又大的上衣裹著上身,袖子很長找不著手,而腿上又穿著一條緊身褲,看著這個樣子,說實話,我覺得她都不是一名學生。然而她確確實實就是一名學生,而且就在我們班。
在名單里,我尋找她的名字劉云鶴。排名為倒數第四,后面三名體育生,在文化課學生中他為倒數第一,看著她每門課二三十分,的確讓人痛心疾首。當一位老師碰上一名成績差得離譜的學生,那份頭痛,那份無奈,不言而喻。很明顯這是一名學困生,當遇上學困生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呢?為此我制定以下方案。
一、了解情況
連續幾周觀察,時不時地聊天,旁敲惻隱的了解,對學生了解掌握了不少。這名學生基本情況,小時候很聰明伶俐,喜歡繪畫,喜歡音樂,父母也花大力氣培養;爺爺奶奶的疼愛;可謂是身在蜜罐里。然而上小學不久,父親因車禍離世,孩子看到父親去世的種種,在腦海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再后來,母親支持不了家中負擔,改嫁他人,孩子時而爺爺照顧,時而媽媽照顧。就這樣,慢慢地孩子再也不是一個活潑可愛蹦蹦跳跳的小孩,不喜歡跟別人交流,處處感覺不如別人,家里人因為家中事故,也不愿過多的批評教育,母親更是沒有過多教育引導。而后初中考高中,母親操碎了心,對待家里人關心,很漠視,并且逆反心理特別強烈。好在其以特長生(音樂)成績考上了高中。
二、分析原因
1.在高一生活中,該生剛開始也是懷揣夢想,認真學習,每天認真完成作業;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學生。
2.究其高一,她的母親在阿克蘇工作,該生不住校在外面租房住宿(家長允許),家中爺爺年邁,無心顧及,母親鞭長莫及管教甚少,教育不嚴,監管不力。
3.與其母親交流得知,孩子與母親存在矛盾,不怎么交流,雖想教育好但不知怎么辦。但母親對孩子的要求就是讓其上完高中。(家長要求低,孩子的發展動向就不好說了)
三、尋找辦法:任務驅動向意識驅動轉變
第一次活動開展,這一次談話我分多天進行,首先是表達對這些學生重視,以及要幫助他們將學習學好,當然并沒有將該生放在第一個進行,而是先選擇了幾名孩子,先進行談話。內容形式差不多,而后,在與其談話,這樣不會是其感覺尷尬,讓談話方式及意義更具有實效一些。
談話的內容具體如下:
1.家在幾團,是否住校,家中有幾個孩子?自己排行第幾?家中父母身體狀況以及家庭經濟主要來源的。
2.高一至今,每天最喜歡干些什么事?最厭煩干些什么?高一年級生活學習情況如何?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高一年級最喜歡學習的科目是怎樣的方式去學習的?最不喜歡哪門課的學習,為什么?
第二次幫教談話內容:
1.對期中考試成績情況分析與了解,父母親是否知道自己的成績?自己對成績滿意嗎?哪幾門課是自己比較滿意的?
2.學習是否有了計劃,較之以前學習,現在每天的學習任務完成度如何?
3.哪門功課,學習時間較多,總結過得與失嗎?
4.下次考試有目標嗎?
此次孩子在交談中明顯活躍了很多,而且能感受到孩子眼中在放光,尤其是期中考試成績進步很大,全年級上升了五十五個名次。
第三次幫教談話內容:
1.期末考試將近,學業水平考試在即,是否準備好了考試,對那幾門課地把握較大,哪些課目覺得較弱,主要表現為怎樣一種程度?
2.寒假放假將近,自己是否覺得心浮氣躁,不想學習,等著放假這樣一種狀態呢?
3.學習成績到底對自己有多重要,自己是怎樣看待的呢?
四、案例的意義
通過這個學困生幫扶計劃的實施,使得我成長同時讓我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好與壞不是一朝一夕變化而來的;只要我們能夠準確地了解實情,找準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追本溯源;尋找一個合理的切入點根據問題制定方案,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計劃;反思方案計劃實施的優點與缺點,改進方案的實效性;由意識形態向行動執行力轉化;有任務驅動向精神力量轉變。最準形成方案,發揮優越性。
參考文獻:
[1]劉曉鳳.靜待花開——班主任教育案例及反思[J].科學咨詢,2018(9):28-28.
[2]蔣太倫.勤滋細潤靜待花開——班主任感情教育探析[J].科學咨詢,2017,000(035):110-111.
384750190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