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琦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課程教學是基礎教育事業當中的重點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為以后的綜合學習以及良好發展做好基礎性的準備,但是在以往的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大多數教師的觀念比較傳統,教學方式難以進行有效創新,影響了整體質量的提高。所以,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全面提高質量,需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進行思考,并且在制定教學方案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綜合發展現狀,從而實施更加科學化的教學模式,本文就提高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有效提高途徑
現階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傳統教育觀念中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思想已經逐漸被淘汰,不斷提高學生綜合方面的能力以及素養,才能符合新時代的教育要求。與此同時,提高教學質量是新基本教育改革背景下,廣大知識傳授者所追求的目標,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應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實際發展情況,優化教學模式,豐富教學的內容與資源,從而加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理解程度,不斷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應用多媒體方式
在現代化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多媒體已經融入了學校教育事業當中,根據實際教學經驗可以看出多媒體教學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因此,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適當應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帶來更加直觀、形象地學習體驗,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出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優點,為整體教學活動輸入多元化的教育資源。
例如,在進行“圖像采集與處理”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首先在課前將圖像采集與處理的操作視頻截取了下來,并且制作了相關的圖片資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應用了多媒體的方式導入了視頻與圖片資料,通過這種方式集中了學生們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同時有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然后,筆者趁機引入了本節課的課題,并且結合相關的視頻演示資料,以及課本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內容,筆者進行了詳細化的講解,從而有效強化了學生的理解。如此一來,筆者應用這種教學方式還有效拓展了教育資源,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借助有趣的視頻、圖片等資料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進而實現了省時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強化問題式引導
問題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可以在強化學生知識理解程度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等。但是在現階段的教育事業當中,過于注重“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應用,難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鑒于此,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問題式引導,借助相關的教學問題,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同時幫助學生自主探究知識,體現出學生在整體教育活動當中的主體性,從而有效加深學生的知識技能理解程度。
例如,在進行“病毒防治及時做”部分知識內容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其中的關鍵知識,筆者提出了:大家的計算機感染過病毒嗎,有什么現象?那么計算機病毒是如何對人們搞破壞的呢?病毒是怎樣從一臺計算機出發,最終使眾多計算機受到感染的?人們為什么不能在感染病毒的時候立刻發現病毒并刪除它呢?計算機病毒怎樣命名的?相似命名的病毒之間是什么關系?等一系列的問題。然后,筆者要求學生們在課堂中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思考,并且促使學生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有效加強了知識理解,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引導學生們形成了在課堂中自主思考的意識。由此可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式的引導,有效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三、開展實踐性活動
對于學生而言,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只有學生經歷自主操作的過程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識,并且在無形之中加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所以,教師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應適當開展實踐性的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應用信息技術技能,并且不斷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強學生的記憶程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操作能力等,提升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的參與度,從而有效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進行“制作演示文稿”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在講解了基礎的知識以后,組織學生們進行了分組,并且為各小組布置了不同的實踐任務,要求學生們在實踐活動當中學會制作演示文稿。同時,筆者引導各小組合理分配任務,有的學生負責圖片整理,有的學生負責文字編輯等,在這種實踐活動當中有效強化了學生的知識掌握,同時營造出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最后,筆者再引導各小組進行了展示,并且由小組代表進行講解,這樣才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在無形之中加強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并且根據新課程改革中的要求落實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同時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進而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徐志文.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8):114-115.
[2]強有冬.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策略實施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1):92-93.
37335019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