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英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學習語言,發展思維,陶冶思想情操是它的任務,而識字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至關重要。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石。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發展以及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它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
作為一二年級的小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多少、質量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而在低年級階段就要求學生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在教學中往往容易發生學生被動學習,死記硬背的現象,從而使得學生的識字效率低下,不僅打擊了學生的識字積極性,也影響了學生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效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識字質量?筆者認為,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孩子識字能力。逐步讓他們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就能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
一、形式多樣,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階段,識字這一行為的本身是枯燥的,而在識字的過程中,學生還存在著識字的障礙點,這使得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容易產生惰性情緒。我們都知道,好奇、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而且他們靜下心來認真聽課缺乏持久性,注意了容易轉移。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滿足他們好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游戲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游戲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的學習,才能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必使學生得學之樂而耐學之苦,才是正軌。”只要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就會使識字教學成為他們感興趣的語言活動,從而有效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一個充滿情趣的課堂,它能夠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這也是語文教學、識字教學本身的內在要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變換游戲形式,不斷滿足學生好奇心,這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在玩中考,在玩中創。低年級兒童還喜愛猜謎,如果能讓兒童把某些識字內容編成謎語,通過猜謎來鞏固所學知識,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通過對謎語的綜合分析,培養邏輯思維能力。識字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法,以愉快的情感體驗和回味無窮的精神滋養將孩子們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識字上,使枯燥的識記變得趣味無窮,使得孩子能進行更高效的識字。這樣,教學會顯得輕松愉快,學生的思維也會十分活躍。既積累了識字量,又鍛煉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
二、潛移默化,指導學生掌握方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悉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地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低年級識字教學從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入手,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在課內打好識字基礎;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外鞏固,注重提高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1.用歸類識字的方法來多認字。歸類識字既是學生很好的識字方法,也是老師很好的指導方法。比如:“撿、提、拔、拾、拎”等字都是和手的動作有關,我們可以同時來記住相同偏旁的字,從它們的偏旁以及字義上很快地掌握了這些生字。在二年級開始,就把形近字歸為一類進行同時認識,這樣識字效率就大大提高。
2.利用漢字的結構加快識字。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從結構上可以把漢字分成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可以從字的結構來進行分類歸納進行認字。如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包圍結構等。把相同結構的字放在一起來進行認識,這也是一種方法。例如“休、采、兵、眾、牧、旦、炙”等會意字,可以通過字形字意的分析,學生非常感興趣,不僅識了字,還了解了一些漢字文化。這對今后自學生字、提高獨立識字能力大有幫助。
3.利用實踐活動輔助識字。生活即教育,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有助于識字教學。如采取模擬、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像舉辦“動物運動會”“ 我當小導游”“ 逛商店”等活動。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盡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三、注重引導,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致力于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指導學生掌握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以求讓學生開展更有效地識記,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質,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必須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當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的目的性,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教師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自學”,即上課之前,讓學生在教室打開書讀課文,引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探究,如: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給課文中的生字做上記號,促使學生課堂中集中注意力聽老師講解難點,從而達到解決難點,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識字教學是開放的,這不僅表現在識字教學的過程是開放的,也表現在識字教學的途徑和識字教學的評價。我們應該允許和鼓勵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自主識字、主動識字;我們知道作為工具性學科之一的語文,教學生識字不僅僅是為語文學習服務,更是為學生一生的學習生活服務;而對于學生識字所存在的差異,我們也應該要承認這種差異,并以此為教學資源,繼續探索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371950190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