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
摘 ?要:所謂導學案:“導”即指導、引導,是教師依據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制定的學案,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學”即學生通過導學案指導學會學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案”是一種方案,一種設計,是教師為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編制的有學習目標、重點難點、學習過程的導學方案,是指引學生自主、快速有效學習的學習方案,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優化思維,達到“導學、導思、導練”的功能。在高效課堂背景下,導學案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效率,而且可以更加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導學案導學功能一般以問題為載體,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達到“先學后教,以教導學,以學促教”的目的,極大地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課堂效益的最優化。
關鍵詞:初中數學;導學案;設計
一、 了解學生情況,設計切實可行的導學案
我們要做到“簡單課上的有厚度,難課上的簡單”,所以我們在備課之前,首先要備學生,要清楚所教學生的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態度,這是教師設計導學案的先決條件,其次,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能力,診斷學生的學習障礙,最后,要了解本班學生最近學習數學的情況,從而確定有效地,切實可行的導學案,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二、 我們要精讀教材,整合教材,從而確定學習目標
精讀熟悉教材是我們設計導學案的第一步,吃透教材中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整合教材,讓學生參與知識發展與應用過程的脈絡與布局,把握知識的??奎c、知識的前后聯系,才能明確每節課的重難點,從而確定每節課的學習目標,為我們設計這節課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所謂學習目標:通俗地講就是一節課所要達到的效果和目的。學習目標對于學生而言至關重要,是學生學習的指南,是學生學習后所要達到的最基本的水準和要求。通過學習目標的展示,讓學生明白本節課要學習什么、掌握什么,那么他們的課堂活動就有明確的目標性了。
三、 “三步驟”法探究新知
首先是“溫故知新,導入新知”,此環節可設計一些針對本節課的概念、公式及復習題,由學生獨立完成,并請學困生展示,再由其他學生點評,教師適時評價引導;其次是“自主學習,探究新知”,將新知分解為“思考”“探究”“練一練”這種多個小問題的形式,題型可以是填空、問答、解答等形式,由易到難,一步步引入遞進,使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之間不斷處于“交往”“對話”的交互狀態,把大部分的講授時間交還給學生使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由學生結合以上問題自學課本并完成問題,從而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此環節學生自學完展示,教師可適時評價并做引導歸納;最后是“應用新知,解決問題”,可針對本節課設計有針對性地例題,由學生先試著完成,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說出本題的解題思路,教師適時評價訂正,最后由學生獨立完成解題過程。
四、 課堂檢測,能力提升
當堂檢測題的設計要有層次性,有梯度,要“讓優等生更優秀,讓學困生迎頭趕上”,為此,我把檢測題依據由易到難,分為以下四個層次:1.基礎知識點對點:這部分主要選擇本課中的基礎的知識的直接應用,且計算量相對簡單的“一步應用題”。這部分題主要面向本班數學學習最困難的學生。2.慧眼求真知:這部分主要選擇一些帶有“拐彎性”的題型,并且是新舊兩個或幾個知識點的綜合應用。這部分題主要面向本班數學學習中等的學生。3.激活巧思維:這部分主要選擇針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點的一些綜合性的解答題,旨在不僅訓練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而且還訓練學生綜合的分析能力,以及解答題的書寫過程。這部分題主要面向本班數學學習的優等學生。4.鏈接中考:這部分主要選擇一些本節課的典型性的,在考試中經常出現重點題型,為我們的考試時刻做好準備。檢測題的設計不僅要有梯度性,而且要多樣化,為鞏固概念,選編基礎變式題;為糾正差錯選編判斷、選擇題;為拓寬思路,選編多變、多解題等。
五、 小結提高,知識升華
就是將課堂小結設計成“問題式”。明代文學家謝榛曾經說過:“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應如撞鐘,清音有余。”這也充分說明了上好一堂數學課,課堂小結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在教學中,我把課堂小結設計成如下問題:“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有哪些困惑?”由學生獨立思考后展示完成,教師可適時引導補充。這樣設計,不僅是對課堂的二次回顧思考,又可以幫助學生簡單的梳理總結和反思,還可以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六、 分層作業,延伸新知
為了解全體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理解和掌握的情況,在作業布置上,我采用分層布置作業的方法。針對全體學生設計必做題型,是由基礎題組成的;針對優等生再加選做題,是由拔高題組成的,目的是讓“基礎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
七、 課后的二次“補案”
上完課,這節課并沒有結束,教師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回顧備課時的設想與課堂的教學過程實施,對教學目標的完成度、教學方法的恰當度、學生的課堂活躍度、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問題設計的靈活度、情景引入的恰當度等教學引入、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時間分配、教學效果進行“二次”思考認識,及時填好課后反思,并對導學案進行二次的修改,為下一次教學打好堅實的基礎。這樣既可以積累教學經驗,避免以后的教學少走彎路,使自己的教學“境界”不斷提高,同時又可以促進自身的專業理論不斷提升。
展示即發表,展示即暴露,展示即提升,展示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是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金鑰匙”。導學案的使用,不僅可以使我們的課堂更高效,而且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從而更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笆谥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通過導學案的使用,始終堅持使“四十五分鐘更高效”的理念,優化教學過程,減少無效和低效教學活動,實行“精細化”教學,讓我們的課堂更加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學習方法的滲透,數學學習興趣的提高,力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更高效,讓祖國的每一朵“鮮花”都綻放光芒。
參考文獻:
[1]王勇.初中數學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方法探討[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3):274-275.
367850033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