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正龍
摘 ?要:學習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犯錯且不斷消除錯誤的過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自主糾錯能力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程度,同時還能夠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糾錯的主體應該是小學生,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培養學生糾錯能力時需要引導學生主動獨立地認識錯誤、思考錯誤并解決錯誤,從而加強小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糾錯能力;培養
一、讓學生認識常見錯誤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糾錯意識與糾錯能力就需要首先讓學生認識并掌握常見的基本錯誤。只有掌握了問題的形式才有可能更快、更準確地發現錯誤,從而完成糾錯工作。這時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結合實際教學內容與課堂實踐進行教學,讓小學生充分認識常見的錯誤,以便他們進行后續的改錯糾正等工作。比如,教師可以重點地向學生講解除法分數計算時容易出現的錯誤,并引導他們進行主動地總結與改正,從而培養小學生的糾錯意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常見的錯誤、錯誤原因以及解決方法進行詳細的記錄,并讓學生進行定期的復習與反思,如此不但能夠加強小學生對常見錯誤的熟悉程度與掌握水平,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整理錯題的良好習慣,為小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展示解題錯誤,共同分析原因
在過去的小組數學課堂中教師通常采用提出問題、請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方法,但此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培養小學生的糾錯能力。而如今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也是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完后共同展示出正確的學習成果,即使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極大地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卻不能完全準確地暴露學生的錯誤思維,導致學生的錯誤得不到及時的發現與解決,學生的糾錯能力也無法獲得準確的提高。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日常教學時不但需要暴露學生的錯誤,還需要暴露其錯誤思維與錯誤想法。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中到黑板上進行習題的練習,但教師應注意在選人上去回答時不能只挑選舉手的同學,而使得他人的學習得不到一定的提升。此外,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學中的投影儀功能,把學生的錯誤實時地展示給學生,針對填空、選擇等客觀題也可以讓錯誤的學生主動分享自己的思路,再與同學一起找出自己的錯誤。總之,教師應充分意識到糾錯學習的主體應該是班級內的小學生,所以小學數學在課堂上展示解題錯誤的時候就需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并思考問題,從而培養小學生自主糾錯的意識與能力。
三、精心選擇典型的易錯題進行教學
教師要想讓小學生改掉過度依賴題海進行學習的習慣,首先就需要深入題海。只有讓學生親身經歷過錯誤的思路與錯誤的方法,才能夠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點與正確解題方式的記憶程度,從而便于提高小學生的糾錯能力與數學素養,大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要想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糾錯能力就可以在課堂上精心選擇易錯的經典題型進行教學,并帶領學生弄懂錯誤出現的原因與解決策略,以此來避免再一次錯誤的出現。
四、讓學生進行糾錯實踐
小學數學教師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自主糾錯能力就需要帶領學生進行適當的糾錯實踐,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錯誤的認識,并提高學生發現錯誤以及解決錯誤的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糾錯實踐時,可以采用自主糾錯和交叉糾錯兩種方法。比如,教師在講解分數除法內容時可以在課堂上先給予學生自由的糾錯時間,圍繞常見的錯誤來分析自己是否出現了這樣的錯誤,倘若發現了錯誤就用紅筆進行標注與修改。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交叉糾錯的實踐,也可以通過組織游戲、比賽等方式來讓學生進行相互的糾錯,以此來充分調動小學生對糾錯的積極性,從而便于小學生能夠更全面地發現自己或他人存在的錯誤,培養學生良好的糾錯意識與糾錯能力。同時,小學生在分析他人的作業錯誤時也會學習更多的解題方法,豐富學生的做題體驗,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糾錯能力,大大提高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學習效率。
五、培養學生自主糾錯的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與習慣有著極其重要的關系,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糾錯的習慣,才能夠促進學生良好能力的養成。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需要滲透自主糾錯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加入糾錯的步驟,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自主糾錯工作,設置專門的糾錯活動,以此加強學生對糾錯的熟練程度,培養小學生的糾錯意識與糾錯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分數除法時就可以給學生創設啄木鳥治病的情境讓學生對除法算式進行糾錯,并指導小學生獨立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與解決方法。教師還應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錯誤的總結,把一段時間內出現的錯誤進行系統化的總結與歸納,從而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記憶程度,從而提高小學生的糾錯能力與糾錯意識,促進學生數學素養與小學生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習效率的提高。
六、培養學生整理錯題的習慣
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實質上是認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需要小學生依據學過的認知信息來對新知識進行整理與加工,從而在學生的思想中建立知識的內在聯系,讓學生明確自己常出現的錯誤類型與錯誤想法,培養學生的糾錯意識與能力,而這則需要小學生在持續且反復的訓練與反思中完成。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應引導學生高度重視錯題資源的重要性,并培養學生主動整理、總結錯題的良好習慣,從而加深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對錯誤的熟練程度。只有具備長期堅持整理錯題的習慣,學生才能夠真正地提高自身的解題能力與學習水平。此外,錯題集的整理具備針對性與個人性強的特點,不同學生的錯題資源也有所不同,因此這就需要學生專注于自我的學習總結,以此來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我糾錯能力。
小學生的自主糾錯意識與糾錯能力對于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充分加強對學生糾錯能力的重視程度,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展示錯題、糾錯實踐與定期的反思來提高小學生的自主糾錯意識與糾錯能力,提高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張偉.和“錯誤”做朋友: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的糾錯藝術[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1).
[2] 胡守亭.淺析小學數學糾錯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8(1).
[3] 周小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糾錯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6(10).
[4] 郝鈴宏.自主糾錯:小學數學“讓學”課堂應有的視角[J].江蘇教育研究,2013(10).
30315003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