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萍 孫亮萍
摘 要:當今社會人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我國目前的高中數學教育產生了非常大的體系改變,為了學生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獲得更多的發展,應該把對每個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當成高中階段數學教育的主旋律,通過對學生邏輯思維拓展的鍛煉,給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此,文章針對高中階段數學課堂教育教學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了探討研究。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9-002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9.010
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是非常系統化的理論學習,要求學生對不同的知識點做到盡數掌握和知悉,同時還要能夠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使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做到發現、分析以及解決方方面面的問題,鍛煉和引導學生的邏輯思維,促成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核心素養理念的概述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養是高中階段學生在學習時的必需品,也是目前高中生急需掌握的知識能力。在高中數學里,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學方式是當代教育對學生培養方案的大勢所趨,也是我國塑造高中學生優良道德水平的必要手段。高中數學主要從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首先是文化常識與基礎的培養教育;其次是獨立學習、獨立思考,自我反思與發展的學習能力;最后是在不同社會環境中生活,讓學生學會適應環境的能力。以上三種不同能力的養成都需經過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的鍛煉,除此以外還要求學生具有對數據的梳理和分析能力,教師也應當著重鍛煉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知識拓展與實踐的能力,使得學生可以獲得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技能,讓學生可以把繁復的數學問題簡單化,變成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引領學生建構完善的數學學習系統。
二、核心素養高中數學教學里出現的問題
(一)傳統經典教學模式的理念約束
即使現在素質教育已經獲得了大面積的推廣和應用,但是一部分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依然難以突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教育方法難以轉變,致使學生仍然停留在以考試成績為綱的教學課堂之中,教師群體也仍然處在課堂教學中的絕對主導地位上,對學生進行“填鴨式” 傳統老舊的灌輸型課堂教育,很明顯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成為限制和阻礙學生綜合素養提高,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絆腳石。
(二)教學內容和方案設計考慮不充分
高中階段的數學課堂教學里,教師為了使學生的成績能夠獲得快速提升,將大部分的精力和重點放在對于具體題目的解釋和對各個知識難點的實踐應用上,忽略了探求新知識的學習目的[1]。在實際進行教學活動時,大部分教師通常只對新知識的出處進行簡單的概述,并不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追根溯源,深入了解和掌握,向學生灌輸分數至上的學習理念和觀點,讓學生成為一種做題的機器,這類問題的產生使得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力大幅度下降,對其未來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是弊大于利的。
(三)過于依賴教材
過于依賴教材,為教材賦予了絕對權威性,教師在課堂中占據主導性的比重過大。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有的主動性明顯過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產生,使得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大大降低,也無法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在實際的課堂活動中,很大一部分教師會過于依賴教材,視教材內容為絕對權威,并嚴格按照其章程要求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無法依靠教材中的內容產生創新,而是單純帶領學生將教材內容過一遍,只是簡單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顯然非常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核心素養的提升。
三、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案
(一)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在傳統的高中階段數學課堂里,教師常常擔心自己的講解是否完善,是否足夠細致和深入淺出,擔心學生沒有掌握,所以對一個知識點內容進行反復講述,認為自己每多講授一遍,學生就能多記憶一些。但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并未因此獲得很大的改善,反而存在部分學生因此對高中數學學習失去興趣及耐心,喪失主動學習的動力,自主進行學習探究就更是紙上談兵的情況。有鑒于此,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探索能力,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挖掘培養。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四中“和角公式”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等,教師并未從一開始就用“填鴨”的方式給學生反復講解知識點,而是主動和學生展開探討研究,對兩角和與差的余弦公式進行探討,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模仿師生協作進行探究的模式,對剩余的正弦和正切公式進行討論研究,教師本人不再加入探討和研究過程,只在學生出現難以解決的疑惑時才給予提示,進行恰當的指導[2]。這種方式的數學課堂教學可以極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確保有效提升學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為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奠定基礎。
(二)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
利用展開合作交流研討學習會等活動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其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得學生學會重視集體利益,將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前。同時,學生還可以借由與其他人的協作溝通達成不同學生之間優勢互補的目的,完成整個團隊所有學生的能力提升。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課堂活動里,教師理應盡力多為學生制造團隊合作探究問題的契機,確保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到有效的培養與鍛煉。比如在學習高中階段數學人教版必修二中的“點、線、面的關系”時,因為該單元課程難度較小,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適當地減少對教材內容的講解,將大量時間留給學生[3]。讓學生自己進行教學任務的學習,可以以小組為團隊展開對課程內容的探索學習,讓學生能夠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和團隊協作、互相幫助的機會。學生對學習課題可以自由展開討論,以教室里的各種物件為參考對象,書本的棱角、桌椅的邊邊角角、教室的墻角縫隙都可以成為討論和研究的對象,這樣研究與論證后,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理清空間中線與面、面與面相互間的聯系,也可以利用圖形對這些線面關系進行表達,不僅達到了教學目的,效果也比教師進行枯燥的講授好很多,同時還發展了學生的個人核心素養。
(三)學生生活意識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充分聯系理論與實踐的自然學科,在進行高中數學的課堂活動時,教師在對學生傳道解惑的同時一定不能忽略對學生生活意識的強調和培養,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增強對生活的理解,最終實現生活技能的提升,給學生未來的學業及進入社會后的工作等打下基礎。比如在高中數學必修三(人教版)中學習“事件與概率”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構建一處現實情境,將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福利彩票引入數學課堂中,為學生講解我國福利彩票行業不同種類彩票的真實中獎概率,比如中獎率最低,只有兩千一百四十二萬分之一的大樂透,以及中獎率一千七百七十二萬分之一的雙色球頭等獎,通過直觀的概率展示,讓學生借由數學概念對福利彩票的中獎率有個大致的了解,使得學生對生活中切實存在的事物認識得更加深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為核心素養的發展打下基石。
四、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教學理念的更新
傳統理念影響下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顯然已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需求,該種教學手段下的學生明顯缺乏學習興趣,長期處在被動接受的學習狀況下,沒有學習數學的期望和欲望。因此,核心素養發展要求教師充分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積極性的培養,讓學生真正變成教學課堂的主人翁,讓數學知識成為學生探索問題的工具,從而真正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數學水平,讓學生得以在生活實踐中運用所掌握的知識[4]。與此同時,教師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思維能力,竭力打破傳統理念的限制,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拘泥于題目的標準答案,而是可以從多個角度與層面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與思考,進一步增強其解析難題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的豐富
為了讓更多的高中數學知識盡快被學生掌握,教師理應加強對課堂教學內容的不斷豐富,引導學生架設更加全面和完善的理論知識框架。在具體的課堂教育教學中,教師理應完善舊知識與新內容的過渡問題,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過去所學的知識內容的鞏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將新內容與學過的部分有效聯結起來,繼而熟練地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與應用技巧。緊接著,教師還應當著重注意學生的個人學習感受,分層次地構建不同的教育教學內容,不拋棄不放棄,讓處在不同水平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進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自信。最后,教師還應該及時做好對知識內容的引申和拓展,依照學生的現實需要對不同類型的題目進行篩選和分類,嚴格把控測驗題目的難易程度。只有做到這些,才能切實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數學水平,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綜上所述,在高中階段數學教育教學課堂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教學的關鍵點。教師不單單要傳道授業解惑,還應當關注學生的發展,幫助學生規劃未來的發展目標和以后的發展道路,為我國高中數學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許雅紅.淺談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課堂教學中數學運算的維度[J].新課程(下),2018(5):214.
[2]侯華峰.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8(6):66.
[3]許益平.例談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從課堂教學中數學運算的維度[J].試題與研究,2019(20).
[4]王小燕.數學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體現與培養[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