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家旺
摘 ?要:城鄉交錯帶初中地理教學正在由三維目標教學向核心素養教學轉變。初中地理教材中部分內容體現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在城鄉交錯帶初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存在教師教學理念滯后、學生學習思維緩慢、素養監測評價單一等問題。文章以“俄羅斯”一課的教學為例,通過創新教學理念、整合教材內容、注重素養培養、優選測試題目等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綜合思維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地理;綜合思維;城鄉交錯帶
2014年,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提出;2017年,基于核心素養課程設計理念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頒布。隨著地理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正在由高中向初中普及,由三維目標教學理念過渡到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綜合性是地理學科的突出特點。綜合思維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具體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在教育變革環境下,城鄉交錯帶初中地理教學需要結合新時代教育理念,落實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辯證思考地理問題的能力。
一、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在教材內容中的體現
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編排,主要體現區域認知核心素養。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現行地理教材中,世界地理概況、世界地理區域、中國地理概況、中國地理區域的部分內容體現出綜合思維核心素養。由于現行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結構對教材編寫的影響,教材在呈現地理要素時多與區域結合,每個地理區域針對其突出特點,學習少數地理要素及相互關系。以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下冊為例,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在教材中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認識大洲。運用地形圖、氣候圖、水系圖,歸納亞洲、北美洲等大洲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2)認識地區。運用分層設色地形圖,歸納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地形特點和地勢特征,解釋地形與當地人類活動之間的關系。運用氣候分布圖、氣候統計圖,歸納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區氣候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運用地形圖、河流圖,說明東南亞中南半島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3)認識國家。根據地圖和資料,歸納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對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促進作用;根據地圖歸納俄羅斯交通運輸線路分布的特點和原因;運用數據分析印度人口數量過多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教材多以活動題為載體,以地圖和設問組合為呈現形式體現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分析地理要素與地理事象的聯系是地理綜合思維的重要表現。
二、綜合思維核心素養落實存在的問題
1. 教師教學理念滯后
城鄉交錯帶初中地理教師存在教學任務繁重、教師老齡化、教學方法落后等問題。部分教師由于年齡偏大,職業倦怠嚴重,對新理念吸收運用慢,“填鴨式”教學多。在新授課中,教師過于偏重學生“雙基”訓練,要求學生對教材知識全部背記;在復習課中,教師沒有注重對地理知識和地理要素進行整合復習。城鄉交錯帶生源質量的“短板效應”,導致教師缺乏對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信心和耐心。
2. 學生學習思維緩慢
在真實的地理情境中,多種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相互耦合,才能出現地理事物或發生地理現象,這種產生過程具有復雜性、多變性特點。在探究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分布規律、產生原因、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清晰、全面的綜合思維能力。在城鄉交錯帶,由于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地理知識。學生的課外地理知識積累有限,理解程度偏低,地理思維單一,對涉及多要素綜合分析的地理問題常出現焦慮回避或思維短路。學生升入高中后,對高中地理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普遍感到不適應,甚至有些學生還會產生厭學地理的情緒。
3. 素養監測評價單一
初中階段的教育在中國現行學制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業水平考試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指揮棒的影響下,學生分流就讀普通高中、職業高中、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等。為提高學生成績等級,城鄉交錯帶初中學校地理學科還存在監測形式單一的情況,以試卷和等級評價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部分平時訓練試題內容僅考查學生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沒有有效體現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導致學生地理綜合思維沒有通過試題訓練進一步得到拓展與提升。
三、綜合思維核心素養的教學實施策略
針對目前城鄉交錯帶初中地理綜合思維教學存在的問題,以“俄羅斯”一課的教學為例,探討培養學生綜合思維的教學策略。
1. 創新教學理念
在設計“俄羅斯”一課的教學環節時,注重教學理念創新,突出探究學習。在新課講授過程中,借助地理微課視頻、地理圖表、地理學案、多媒體課件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讓學生利用地圖、視頻、資料、游戲,學會描述俄羅斯的地理位置,認識俄羅斯是一個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也是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歸納俄羅斯地形、氣候、人口、城市、資源、工業的分布特征;說出俄羅斯的交通運輸特點和鐵路分布規律;探究俄羅斯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通過大量圖表的展示,學生讀圖、析圖能力得到提升。結合城鄉交錯帶初中學生地理知識薄弱的特點,通過教師教學引導,學生對俄羅斯地形、氣候、人口、城市、礦產、工業區分布特點和鐵路分布規律等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有清晰認識,激發了城鄉交錯帶初中學生對地理事象進行分析、探究的興趣。
2. 整合教材內容
圍繞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教材設計了三部分內容,即“橫跨亞歐大陸北部”“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和“發達的交通”。教材正文精簡,圖表豐富,活動多樣。在思路上,教材這三部分按照由自然到人文,以步步深入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最后利用“分析西伯利亞大鐵路線路選擇的主要原因”活動題結束學習。從地理要素綜合的角度對教材地理知識進行重新整合,以分析影響俄羅斯鐵路布局的因素為教學重點,以俄羅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相互關系及對俄羅斯鐵路布局的影響為教學難點,按照以下教學環節講授。
教學環節1: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俄羅斯套娃魔術。
教學環節2:講授新知識。
(1)俄羅斯地理位置。
活動1:教師提問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引導學生回憶學習日本和印度地理位置的方法。
活動2:描述俄羅斯的半球位置。
活動3:兩名學生結合海陸分布圖,運用希沃白板開展課堂活動——判斷對錯游戲,描述俄羅斯海陸位置。
活動4:一名學生結合北極圈描述俄羅斯緯度位置。
(2)俄羅斯鐵路分布。
活動5:結合俄羅斯交通運輸業的部門結構圖,某一排學生從左至右依次完成填空。
活動6:每名學生在地理學案中畫出西伯利亞大鐵路。教師拍攝學生三幅繪圖作品,展示并點評。教師提醒學生既要注意鐵路圖例的正確繪制,又要注意鐵路繪制要經過莫斯科、葉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
活動7:一名學生讀圖,分析、歸納俄羅斯鐵路的分布特點。
(3)探究影響俄羅斯鐵路布局的因素。
活動8:教師展示影響俄羅斯鐵路布局的因素綜合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一般修鐵路會選擇地形平坦的地方。
活動9:一名學生結合表格描述俄羅斯地形分布。教師強調伏爾加河、烏拉爾山、貝加爾湖;引導學生概括俄羅斯的地形特點和地勢特點,由地勢特點判斷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的流向;引導學生對比東歐平原、西伯利亞北部地區、西伯利亞南部地區地形和鐵路線分布,得出地形并不是影響鐵路交通的唯一因素。
活動10:結合教材圖文,四人為一個小組,討論后完善影響俄羅斯鐵路布局的因素綜合思維導圖,用地理學科術語歸納地理要素,得出氣候、人口和城市分布、資源和工業分布等因素。
活動11:教師指導學生讀俄羅斯氣候分布圖,引導學生說出俄羅斯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北冰洋沿岸的氣候類型、太平洋沿岸的氣候類型。教師指導學生讀雅庫茨克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引出俄羅斯大部分地區氣候特征。學生通過微課視頻深入了解俄羅斯的氣候。教師講解奧伊米亞康、摩爾曼斯克。對比東歐平原與西伯利亞地區北部氣候,得出結論:鐵路一般分布在氣候比較溫暖的地區。
活動12:學生讀俄羅斯人口分布圖和城市分布圖,歸納分布規律,得出結論:鐵路主要分布在人口和城市比較稠密的地區。
活動13:教師結合俄羅斯自然資源居世界的位次,講解俄羅斯自然資源豐富和工業特點。某一列學生依次說出俄羅斯主要工業區,分析工業區分布與礦產資源地的關系。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鐵路主要分布在資源豐富、經濟發達的地區。
活動14:展示題目:在山區建鐵路,建設成本會顯著增加。對照教材思考西伯利亞大鐵路沿南部山區修建的原因,引導學生對地理事象進行由果溯因的分析。學生結合探究內容,整理歸納答案,演講推理過程,提煉地理要素。
教學環節3:練習拓展思維,分享學習收獲。
3. 注重素養培養
在教學“俄羅斯”一課的過程中,注重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習俄羅斯鐵路線、地形地勢、氣候類型、人口城市分布、礦產工業分布方面,充分結合地圖,引導學生讀圖歸納,增強城鄉交錯帶初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及對已學知識學以致用的能力。在授課的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提出地理事象的因素,指導學生對零散的知識點進行內容提煉,使學習內容條理清晰,讓學生更易于掌握重、難點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小組合作,充分拓展學生思維與合作能力。通過探究影響俄羅斯鐵路布局的因素,讓學生從地理要素綜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象的組成因素,認識俄羅斯地理事象的整體性及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鍛煉城鄉交錯帶初中學生的識圖能力、用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培養城鄉交錯帶初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體現綜合思維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
4. 優選測試題目
長期以來,在地理測試題中綜合思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試題多將地理事物與地理現象兩者割裂開來進行考查。針對初中地理的鐵路知識,大部分試題側重考查鐵路分布特點、鐵路干線名稱、鐵路干線命名方式、鐵路樞紐、鐵路走向、繪制鐵路干線、鐵路運輸特點等,沒有進一步考查鐵路線分布與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關系。在教學“俄羅斯”一課的過程中,設計試題,分析加拿大鐵路分布特點及成因,監測學生綜合思維素養水平。
試題以區域圖為載體,以加拿大地理環境要素分布為命題切入點,考查地理環境要素空間分布產生的原因。試題聯系綜合思維核心素養,對城鄉交錯帶初中學生個體的地理思維水平進行評價。分析試題時,學生要認識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組成因素,并理解地理事象和組成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明確分析原因類型,包括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兩種。通過對俄羅斯鐵路線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影響鐵路線分布的因素。觀察加拿大鐵路分布,容易得出沿南部狹長地帶,呈東西向延伸的分布特點。從緯度位置、氣候、水源、礦產資源、歷史條件、人口密度、城市分布、工業分布等要素分析鐵路分布原因。通過綜合思維類試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綜合思維核心素養能有效提升城鄉交錯帶初中學生的地理思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與初中地理知識需要進一步耦合,合理整合教材,優化教學環節,讓綜合思維核心素養落實在常態課,實現深度學習,有效提升學習高度。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義務教育學科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研究項目組. 義務教育學科核心素養·關鍵能力:測評與教學(初中地理)[M].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3]廖樹山.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的中考地理試題命制[J].廣西教育,20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