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莉
摘 ?要:價值觀是基于人一定的思維感官而做出的理解、認知、判斷或抉擇,在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一個人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價值觀教學已經成為小學語文課程的主要內容之一。文章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的文本分析,體現其價值訴求,升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文本分析;價值訴求
一、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價值觀,以保證學生的價值觀始終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使學生形成完善、健全的人格。作為教師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一道橋梁,教材的編寫應該以豐富的知識作為基礎,將正確的價值觀滲透其中,進而幫助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最終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語文教材有著價值觀取向正確、鮮明、集中的優點,教師要合理應用教材,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二、語文教材文本及其內在的價值觀分析
語文教材承擔著傳播知識的重任,具有一定的價值取向。語文學科包含各種文化資源,與其他學科相比有著獨一無二的人文性質,這使語文學科體現的價值觀更加顯著。例如,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與教材文本聯系緊密,教材文本中處處不體現著仁愛、誠信、和諧等思想。另外,其與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流價值觀保持高度一致,在愛國主義方面也有著高度的統一。因此,如果想有效探尋教材中的價值訴求,教師應當不斷挖掘教材文本的內涵,這樣才能提取出豐富的價值觀,為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價值觀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具體體現
1. 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體現
教材中無不存在著“仁愛、誠信、和諧”這三個關鍵因素,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體現。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五年級下冊《夢想的力量》這篇課文的內涵是“仁愛”,教會了學生無私奉獻、樂于助人;教材三年級下冊《我不能失信》這篇課文的內涵是“誠信”,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要做到誠實守信,教導學生待人處事要真誠、信守承諾;教材二年級上冊《清澈的湖水》這篇課文的內涵是“和諧”,使學生懂得了無論是與身邊的人或是自然環境,都應當和諧共處。
2. 個性品質價值觀的體現
在價值觀的構成中,個性品質是不可或缺的因素。語文教材從多角度、多方面對個性品質價值觀進行了展現。例如,教材六年級下冊《魯濱遜漂流記(節選)》這篇課文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個性品質價值觀方面去發展。同時,還有很多篇課文都與個性品質價值觀都有所關聯,但是其整體中心思想仍然通過高貴的品質和靈活的思維來為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3. 愛國主義價值觀的體現
愛國主義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語文教材中蘊含著愛國主義價值觀的課文比較多,從不同層面對愛國主義價值觀進行了體現。例如,教材二年級下冊《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向學生展示了祖國的壯麗山河;教材六年級下冊《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表達了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師應當歸納與總結課文的類別,通過不同課文的差異進行側重講解,促進學生愛國主義價值觀的穩定形成。
4. 科學技術價值觀的體現
科學技術價值觀是當前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隨著我國的發展而逐漸凸顯出了它的重要性。例如,教材二年級上冊《植物媽媽有辦法》和三年級下冊《燕子》,在普及科學、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到了自然界中動、植物的多樣性。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課文讓學生對科學技術有了一定的認知,進而提高學生對于科學技術的重視,促使學生科學技術價值觀的形成。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分析教材文本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大部分課文都不僅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雖然這些課文會同時體現多個價值觀,但是始終會有一個主要的價值觀貫穿其中,而文本所舉例分析的幾種價值觀之間也互有交接。因此,為有效探尋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價值訴求,教師需要將重點放在教材文本上。通過對語文教材中主要的四種價值觀進行分析,旨在為今后的小學語文價值觀教學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鄭文靜,吳亞林.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價值訴求:基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文本分析[J]. 教育學術月刊,2016(12).
[2]吳錫衛. 聚焦教材文本,探尋小學語文價值訴求[J]. 新課程(上),2019(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鄭文靜,吳亞林.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價值訴求:基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文本分析[J]. 教育學術月刊,2016(12).
[5]吳錫衛. 聚焦教材文本,探尋小學語文價值訴求[J]. 新課程(上),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