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漢
摘 要:在如今倡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對于學生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高的要求,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習慣顯得格外重要。培養學生學習習慣不僅需要思想方面的軟著陸,也需要加強行為方面的硬加工,需要指導的同時也需要訓練。基于此,文章針對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路徑進行分析探究,意在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生;數學學習習慣
想要有效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針對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路徑進行分析探究,找到數學學習習慣的有效培養途徑,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此基礎上,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及長時間堅持,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進而實現學生更加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在課前導入教學環節中,培養課前預習學習習慣
課前導入教學環節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第一個教學環節,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數學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在以往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并不重視課前導入教學環節,通常都是直接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良好的課前導入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學習習慣,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得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進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想要在課前導入教學環節中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學習習慣,需要教師注重以下幾點:其一,要求學生將教材相關教學內容以及相關例題讀懂、讀通、讀清。其二,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收獲寫在預習本上,并說一說。其三,嘗試進行課后練習題的解答。其四,找出對于教學內容的疑惑點。學生在此基礎上完成預習后,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測試,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疑惑點進行講解,使得學生能夠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總之,課前導入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教師應注重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充分發揮課堂導入的作用。
二、在課堂互動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仔細傾聽習慣
課堂互動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過程,互動也是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促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使教師對學生具備更加充分了解的教學過程。不僅如此,課堂活動教學過程也是培養學生仔細傾聽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學生傾聽能力的強與弱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生是否學習到更多知識,是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接受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而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傾聽是一種有意識的傾聽,不僅需要學生通過耳朵進行傾聽,同時也需要學生用心去傾聽。仔細傾聽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習慣,同時也是一種學習能力,因此培養學生仔細傾聽習慣對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十分重要。在此基礎上通過課堂互動能夠培養學生的仔細傾聽習慣,這主要體現在進行課堂互動的過程中,實際上就是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學生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傾聽,所以說課堂互動能夠培養學生仔細傾聽習慣。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將傾聽有意識地表現出來,就能夠達到培養學生仔細傾聽學習習慣的效果。
三、在習題訓練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習慣
習題訓練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培養學生仔細審題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無論是在日常數學作業當中,還是在考試以及測試當中,學生常常都會因為審題存在問題導致解題錯誤,這也就意味著能夠有效避免這種現象。所以,在習題訓練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仔細審題習慣至關重要。
其一,在進行應用題訓練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看清題干,這也是看清題目內容最重要的一個步驟,也是提高學生審題能力,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習慣的第一步。其二,教師應要求學生將題目讀出來,然后再默讀一遍,這樣能夠避免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出現遺忘的問題。其三,將應用題當中的重要數量關系用筆做記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理清數量關系,還能避免看錯。其四,教師在引導學生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應當要求學生想好哪個步驟是第一步,哪個步驟是第二步,這樣不僅能提高解題速度,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解題的精準性。
四、在實踐活動教學環節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實踐活動教學環節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環節,實踐活動教學環節直接影響學生是否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學到數學知識,同時實踐活動教學環節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的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自主學習習慣是指學生能夠不在教師或家長的監督下,自主進行學習,在此基礎上能夠看出自主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今后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應重視在實踐活動教學環節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1]。首先,教師應注重給予學生自主發揮空間,讓學生能夠在此空間內自由發揮,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能自己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過程中學生非常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進而影響自主學習效果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效果。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其次,教師可以展開競賽類的實踐活動,通過比賽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以及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五、在教學評價環節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習慣
教學評價環節一直都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教學環節,此教學環節通常情況下會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的時間段內,合理有效地開展教學評價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加深印象,還能夠使教師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這種情況下能夠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僅如此,教學評價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自我評價就是指學生對于自身的學習成果以及學習過程進行評估和剖析的一種自我審視行為。學生具備自我評價學習習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自尊心,還能充分認知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而使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認知更深入,以此能夠自主地優化自身的學習方法,看出自我評價學習習慣對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評價環節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習慣,主要體現在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評價。以往的教學評價通常情況下都是由教師針對學生開展評價,因此想要培養學生自我評價學習習慣,教師應重視開展學生自我評價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進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六、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習慣
新課程改革極為倡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因此,相互交流學習已經成為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2]。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學習,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良好學習氛圍,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積極思考問題、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及建議,使得學生的認知能動性能夠得以全面展現,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能夠在各種看法和意見當中獲得啟發,這種情況下能夠促使學生更加立體全面地看待問題,還能彌補教師不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面向所有學生開展教學的缺陷。另外,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學會與學生之間進行有效溝通,使得各種數學知識得以互補,進而能夠使學生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由此能夠看出,教師應注重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學習。
七、在課堂提問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
課堂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教學手段,也是重要教學手段,在任何一節數學教學過程中都離不開課堂提問,課堂提問在促使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等方面有著十分顯著的效果,也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3]。對學生而言,在進行數學學習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會思考。數學是一門勤于思考的學科,只有思考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精心設置課堂提問,使課堂提問能夠引發學生思考,同時應該為學生創造充足的思考空間。教師在針對學生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還應該重視充分考慮,考慮相對困難的提問應讓學習能力強以及數學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回答,相對簡單的問題讓學習能力較弱,數學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回答,這樣能夠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回答問題的樂趣,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有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學習的習慣。
總之,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壞習慣則會令學生終身受累。教師應注重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不僅能夠為學生今后進行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還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促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曉燕.理想效果? 從習慣開始——試探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學習習慣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5):170.
[2]盤映云.培養中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策略研究[J].才智,2018(34):64.
[3]雒鵬程,王英.中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調查與分析[J].農家參謀,2018(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