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關懷行動;家國情懷;責任擔當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1)84-0027-02
【作者簡介】趙華,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南京,210013)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指導中心主任。
南京市六合區馬鞍中心小學(以下簡稱“馬鞍中心小學”)作為一所鄉村小學,在堅守教育責任、喚醒育人良知、實現關懷教育、促進師生發展的“關懷行動”中,將“雙減”寫在六合芬芳的泥土中、鐫刻在蒼翠的青山綠水間。
一、“澄品鑄節”的德性理解
馬鞍中心小學的“澄品鑄節”,是美德喚醒和良知實踐,是“關懷教育”的中國化表達,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堅守。儒家倫理學說以“仁愛”為核心價值,儒家倫理學仁的觀念就體現了關懷理念的要求。孔子的“推己及人”是“愛人”的行為準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倡導了一種“道德示范”和“道德理解”,以及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孟子進一步提出了“親親、仁民、愛物”的實踐路徑。中國古代以“心”為思維器官,因此,“關懷”的這個“關”即“關心”,“心”主要指向知覺、判斷等心理過程,指向心理學上的注意,不指向行為;而“關懷”中的“懷”,則有“終極關懷”“人文關懷”等意象,可見“懷”在漢語中指向行為,還含有價值指向性。
馬鞍中心小學的“關懷行動”有著獨特的倫理學意義。在當代西方關懷倫理學中,“關懷”更多強調行為,有明顯的倫理價值意味。因而,關懷更為清晰的含義是:關注他人的需要,在移情心理機制作用下幫助他人發展和實現自我。當我們從動態過程的角度理解關懷時,關懷就是主體人的一種行為,因為這種行為聯系著互動的關懷者和被關懷者兩個主體,并充盈著豐富的人類情感,所以體現出情感性和關系性的特征。當從關懷者個人的角度理解關懷時,關懷就有明顯的利他性質,具有道德的高尚光輝,此時關懷是個人的一種美德。馬鞍中心小學的“關懷行動”主要在于教師“母愛”的喚醒和“美德”的示范。
二、“關懷行動”的鄉村實踐
7年多的實踐,馬鞍中心小學的“關懷行動”已建成四大品牌特色:鄉村流動課堂中心服務站、鄉村流動課堂同伴互助點、留守兒童個案成長錄和流動課堂活動校本德育課程。項目實施以來,學校進一步加強教師“厚實的學養和扎實的教養”的培育,通過開展“培根人”閱讀展示活動,讓教師將“關懷行動”從道德認知上升為德性堅守,知行合一。正是有了“關懷”的教師,才會生長出“關懷”的碩果。
1.“澄品鑄節”的新課堂。
“鄉村流動課堂”為滿足兒童健康成長設立了三種不同場域,即溫馨的家庭學堂、廣闊的社區學習課堂和充滿鄉情的體驗學堂。學校在三個不同場域進行內容與活動的整體架構,聘請相關教師與社會人員參與指導課堂活動?!俺纹疯T節”課堂內容呈現時代性與生長性相融合的特點,內容涉及愛國愛家、習慣養成、禮儀培養、勞動能力、品格塑造、科學素養、美感培育等多個方面,砥礪留守兒童的自信、自立、自理的品格,鑄就兒童在逆境中成長的氣節,融合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元素,促進鄉村留守兒童品格提升。
2.“澄品鑄節”的新行動。
“鄉村流動課堂”開展澄品鑄節行動,建立以“?!惫堋罢尽保浴罢尽惫堋包c”的管理路徑模式。以“校”管“站”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和社會的主體力量。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留守兒童從小立大志、悟大愛。學校通過行動主題遴選、展示、答辯、實施等過程,構建了五大行動:小鄉娃農活幫手行動、小腳丫丈量行動、小石頭鄉村坊行動、小鄉賢鄉情體驗館行動、小伙伴溫情牽手行動。其中,“兒童鄉情館”不再是單純的“兒童鄉情館”資源的展示,而成為具有教育理論支撐的學校文化概念,具有了理論性與教育性。
三、“關懷行動”的哲學與現實理解
馬鞍中心小學的品格工程項目是在深度理解了西方“美德”和儒家的“仁愛”,并結合馬克思主義的“人的自由發展”,以及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基礎上的中國化、鄉土化的表達?!俺纹疯T節的關懷行動”可以定義為:激發鄉村教師的“母愛光輝”,照亮孩子的心靈,激活孩子的美善,回饋伙伴、家庭、學校、社會,根植新時代兒童愛家鄉、愛社會、愛祖國的情感,終身葆有并源源不斷提供給兒童終身成長的動力和擔當的勇氣。
存在主義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認為的關懷是人之為人的一種存在形式,馬鞍中心小學繼承并發展了這種“高尚的存在”,通過這場行動,喚醒“教師的高貴存在感和被需要的責任”,也激活了“鄉娃的存在感”。諾丁斯在關懷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四個重要的道德教育方法:榜樣,即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做,教師應該身體力行地去實踐關懷;對話,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我與你”的交流;實踐,注重學生關懷能力的發展,不僅需要學會感受并接受關懷,更需要學生切身的體會與實踐;認可,找出學生行為背后的可能性動機,以此來鼓勵、培養學生的道德堅守。馬鞍中心小學的“流動課堂”營造起溫馨的“育人場景”“美德空間”,兒童在其中被溫暖召喚。
談到這里,我想馬鞍中心小學是否為我們的“雙減”開出了一劑良方。“雙減”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次“清障行動”,目的在于減少那些扼殺兒童想象力的工具主義和功利主義,減少因“內卷”帶來的負擔。馬鞍中心小學的關懷行動是努力踐行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雙回”,即回歸教育本真,求真知、做真人、見真行;回歸教育責任,兒童自主發展的責任、家庭的教養責任、學校的教育責任。
愛的課堂,愛在流淌;澄澈品格,澄明氣節。馬鞍中心小學的關懷行動,閃爍著教師母性的光輝,召喚著孩子的至善美德,根植著鄉娃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
302950190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