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巖 陳文斌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要面臨由于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現代化進程和資本全球化運行所帶來的挑戰,也具有理論、制度和文化的獨特優勢。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的實現路徑要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原則,從發展生態生產力、堅持黨的領導、推進生態文化建設和開展國際合作四個層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路徑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07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1)06-0042-05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產生了新思想,開辟了新征程。根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矛盾,針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1]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指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要“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盵2]在經濟發展方面,我們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代化建設原則。在社會發展方面,“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建設的突出環境問題。”[3]在文化建設層面,我們通過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態智慧,運用文化強大的引領力、感染力和教育力,固化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關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盵4]在制度建設層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始終秉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叭娼①Y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5]在國際合作方面,我們通過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提供中國智慧貢獻中國力量,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同世界人民一道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既要化解我們所面臨的特殊困境與挑戰,也要凸顯我們與生俱來的獨特優勢。既要對發展中國家環境危機作出正面回應,也要為世界生態危機提供具有國際合作視野的中國方案。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挑戰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相同的經濟基礎——按主要條件來說相同——可以由于無數不同的經驗的事實,自然條件,種族關系,各種從外部發生作用的歷史影響等,而在現象上顯示出無窮無盡的變異和程度的差別”[6]。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也指出:“進步這個概念決不能在通常的抽象意義上理解”[7]。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所提出的生態現代化理論是基于傳統工業現代化進程中,所引發的環境危機而產生的轉型反思。實現現代化進程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將生態現代化理解為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環境問題的轉型過程。由于不同的社會制度、社會發展階段以及生產力、生產關系等要素的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的發展模式必然區別于資本主義社會原發性的發展模式。它要面臨由于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現代化進程和資本全球化運行所帶來的特殊困境與挑戰。
1.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提出的新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式進入新時代的歷史依據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在各個領域所取得的發展成就。從我國生態現代化建設發展機遇的角度看,新時代標志著我們已經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窗口期。我國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更加廣泛多樣、更加注重品質和層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傾向于對優質生態產品的需要、優美生態環境的向往。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必然對我國構建生態現代化提出新要求。其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社會公平正義,將生態現代化發展的生態福利回歸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其二是生產力的平衡發展,確立生態生產力的重要地位以及在生態現代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優質生態環境其本身就是經濟綠色發展的實現形式和發展動力。”[8]其三是生態文明的充分發展。構建生態文明基礎上的生態現代化,以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成果為基礎,針對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更加注重生態文化建設與政府職能定位在生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地位,強調市場機制、社會制度、技術支撐的完善與發展。
2.中國現代化進程面臨的多重矛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的特殊困境是在未完成現代化進程的同時已經暴露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由于我國正處于現代化建設與生態文明發展同時進行的時代背景下,是一種生態保護取向的現代化進程。其面臨的主要困境是技術條件相對不足,經濟發展尚不充分且不均衡,以制造業為支柱產業,生態保護制度尚不完善,政府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既要面對現代化發展所產生的一般性生態問題,也要面對中國現代化建設與環境保護相交織以及中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疊加性、復合性、多元化的現代化特殊矛盾。
3.資本全球化運行帶來的雙重壓力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但現實中我們卻面臨比資本主義國家更為嚴峻的生態危機。其原因在于,發達國家通過資本全球化運行的方式轉嫁污染與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所帶來的雙重壓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傳統的現代化進程,對于工業化社會所帶來的環境危機又做出了社會結構、核心制度的改革以及生態社會的全面轉型。在西方社會生態現代化的進程中,我們一方面要汲取其化解現代化一般問題的經驗和成果,另一方面要從資本主義國家資本運行的邏輯中汲取生態危機產生的教訓。正如馬克思所言:“工業較發達的國家向工業較不發達的國家所顯示的,只是后者未來的景象。”[9]西方社會生態現代化的“未來景象”要求我們建設的生態現代化既要立足于中國社會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的實際,也要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生態現代化鮮明的政治優勢與解決現代生態危機的中國智慧。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的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要面臨特殊困境,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的文化底蘊也使我國的生態現代化建設具有與生俱來的突出優勢。理論優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提供基本原則,制度優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優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豐富文化內涵和提供創新思路。
1.理論優勢
理論優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提供基本原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盵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的人民立場一方面體現在將生態現代化建設的福利回歸人民,服務于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盵11]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在生態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發展模式其目的是為人民提供優良的生態產品,為廣大群眾提供優質的生態公共服務,使生態現代化建設的福利回歸人民。另一方面體現在發揮人民在生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強調人民群眾在生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要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原則,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環境治理格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原則。它“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盵12]根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需求以及面臨的主要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的發展要著力提升生態生產力,實現經濟的綠色發展。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綠色發展就是通過優化生態生產力,將優良的環境資源作為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生產力是通過人的勞動引進,能夠用作生產產品的自然物質基礎和生態環境屏障的能力。因而,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為社會生產力提供優質的勞動對象,推進綠色發展就要對生態生產力要素結構進行優化組合。
2.制度優勢
制度優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提供政治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是一種新發性的發展模式,以借鑒經驗教訓為基礎,根據自身國情走了一條全新的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國生態現代化建設的本質特征,與資本主義國家生態現代化相比具有獨特的發展邏輯和與生俱來的生態品格,主要體現在生態現代化建設的主要動因和內在矛盾兩個方面。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生態現代化的主要動因是在維持資本主義制度不變的前提下,繼續通過社會經濟、政治結構調整的手段化解經濟增長與環境改善之間的矛盾,進而繼續推進現代化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的主要動因在于解決現代化發展中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全面轉型問題。此外,資本主義國家的生態現代化建設具有不可調和的內在矛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反復強調:“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本身”[13]。資本無止境的自我增殖驅動下的勞動過程需要不斷向自然攫取資源,加劇人與自然的對抗關系。從歷史必然性的角度出發,資本主義制度本身自我否定的性質以及原則性矛盾,即:資本主義財產私有制。這個矛盾導致生產力的發展無法回歸社會,而是回歸于資本。然而,社會主義本質的旨歸是生產力的進步與發展要滿足于人的需要,回歸于社會和人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要解決的內在矛盾是人與自然的矛盾,其根本目的是生態現代化的成果回歸人民、服務人民。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制度最大的政治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的政治保障。合理社會制度的構建不僅可以有效化解價值觀念正向激勵的缺位,也可以補救資本邏輯全球化對社會主義國家生態現代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14]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現形式,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在生態現代化建設的制度體系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從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原則中得到啟發。搭建生態保護責任為核心的頂層設計,強調黨的領導責任、公眾的參與與監督責任、政府的法律規制責任。
3.文化優勢
文化優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豐富文化內涵、提供創新思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我國生態現代化理論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為生態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學觀點就是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想基礎。其實,中國早在夏代就萌生了森林保護的生態思想?!兑葜軙ご缶劢狻份d:“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施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不麛不卵,以成鳥獸之長?!盵15]春秋時期,我國古代先民對森林的生態功能就有了一定的認識?!盾髯印ぶ率俊酚涊d:“川淵深而魚鱉歸之,山林茂而禽獸歸之?!盵16]《管子·七臣七主》載:“春政不禁則百長不生,夏政不禁則五谷不成。”[17]由此可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提供深厚的文化積淀。在文化傳承的基礎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理念?!叭伺c自然不是互相奴役、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是一種共生、共長、共榮的和諧關系,這是人與自然要建立的新型關系,即生命共同體關系”。[18]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和”文化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創新思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人類也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要解決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盵19]中國傳統文化的“和”元素不僅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還體現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因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使全人類共同攜手化解世界性的生態危機。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國際合作是人類推進生態現代化,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的創新思路。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的路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要面臨由于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現代化進程和資本全球化運行所帶來的挑戰,也具有理論、制度和文化的獨特優勢。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的實現路徑要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原則,從發展生態生產力、堅持黨的領導、推進生態文化建設和開展國際合作四個層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
1.優化生態生產力推進經濟綠色發展
生產力是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人們每次都不是在他們關于人的理想所決定和容許的范圍之內,而是在現有的生產力所決定進而容許的范圍之內所取得自由的”[20]。生產力分為社會生產力和生態生產力。根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實需求以及面臨的主要矛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的發展要著力提升生態生產力,實現經濟的綠色發展。
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可以通過優化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技術的方式促進生態生產力的發展。勞動者應當具備公平正義、敢于擔當的生態道德素質。作為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人類應當對自然物具備存在價值的尊重態度,對生態系統中互為權利義務關系的物種持有公平正義的觀點和原則。人與自然物的公平正義引導我們要建立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存共榮的觀念意識。此外,勞動者還應掌握理論層面的生態認知以及實踐層面的生態技術。優化勞動技術就是指對生態環境建設中生產技術和經營技術進行提升和革新。生態技術是以人與自然和諧為價值導向,為了達到既滿足人類合理的物質需求,又能修復與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目的而創造的綠色化、循環化、理性化的技術類別。
2.堅持黨的領導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要堅持黨的領導,通過搭建生態保護責任為核心的頂層設計,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搭建生態保護責任為核心的頂層設計就是強調黨的領導責任、公眾的參與與監督責任、政府的法律規制責任。強化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干部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就是抓住了生態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主體。在制度運行的過程中,首先明確第一責任人。其次,要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導向。再次,實施有效追責,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和領導干部環境保護責任離任審計制度。為了強化公眾的參與與監督責任,要制定保障公眾和社會組織有效參與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的相關制度與機制。不斷提高社會組織和公眾參與環境治理的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促進發揮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各個參與環境治理要素之間的協同作用。
強化政府法律規制責任,就是要逐步完善環境保護體制、環境治理體制、環境監管體制。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制度的完善,其重點在于繼續實行嚴格的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細化生態保護紅線劃定的標準和可行方案,注重生態紅線的劃定與保護現狀、綠色發展、環境監管相協調,發揮協同作用。環境治理體制建設過程中要注重突出重點區域、重點問題以及治理體系細化和多元協同治理模式的創新。關于環境監管體制改革問題,其著力點是建立國家統一領導的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制定自上而下的環境監管機構并構建組織制度體系。
3.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化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要求在實現生態現代化的進程中始終堅持現代性的核心要素,立足當代現實和時代條件,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化,使中國的生態現代化道路走的更科學、更健康、更持久。現代性與現代化是相互區別又密切聯系的兩個概念,“只有以人的自由、解放、公正、公平、正義等現代性要素規約現代化,現代化才能得以持續健康發展?!盵21]因此,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需要以生態文化的發展規約我國生態現代化進程中所體現現代性的消極影響,引領生態現代化進程中推動文明進步的先進性。
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主要發揮三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幫助人類理解人與自然的一體性。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文化可以拓展人類道德關懷的領域,提高人類的審美層次和人生境界。其二促進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人們在自然中感受自然獨特的品格和深厚的內涵,進而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豐富人的情感、鍛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氣質。其三促進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其作用主要在于促進人與人之間普遍的交往和緊密的聯系。人們在一同享受自然的生態價值的過程中,可以擴展人與人之間的普遍交往,在健康舒緩的情緒里加深人與人精神上的溝通與交流。
4.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拓寬生態現代化的國際交往
實現我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一方面需要從現代化國家汲取經驗和教訓,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解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矛盾方面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另一方面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依托和平臺,拓寬生態文明發展的國際視野,尋求實現中國生態現代化的國際合作途徑。世界現代化發展進程較快的國家,對生態現代化理論的研究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他們對生態現代化的概念、發展模式、實現過程都有較為系統的研究。尤其在生態現代化的實踐領域,從環境治理、環境政治、環保運動、循環發展等方面更是進行了眾多的應用嘗試。然而,在借鑒成功經驗的同時,我們也要注重對教訓的汲取,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優先促進經濟增長,決不以解決經濟發展問題作為我們實現生態現代化的唯一目標。
阻礙人類生態現代化發展的直接障礙是全球性的環境問題。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對污染轉嫁所帶來的災難體會深刻。因此,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優質的生態產品所帶來的生態功能是全世界人們的福祉。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國際合作是人類發展生態現代化,構建人類生態共同體的必然選擇。其一是要搭建全球環境治理體系解決世界性的環境問題。以共同體國家主動承擔與其綜合國力相適應的環保責任為前提,將國家區域協調體系和多元主體合作體系相結合,形成解決生態共同體國家之間的協同效應。其二是大力推進人口與環境協調發展、資源節約利用發展、低碳清潔發展、循環利用發展、生態安全發展的科學技術創新、社會發展模式創新、國家政策導向以及頂層設計創新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其三是積極開展人類命運共同體國家之間關于生態現代化發展理念的互學、互鑒。將本國最新的生態文化建設成果與其他國家共享。
參考文獻
[1][1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2,36.
[2]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20:9.
[3][11][12]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62,362,361.
[4]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21.
[5]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3.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92.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7.
[8]陳文斌,郭巖.習近平生態文明理論的五個辯證統一[J].學習與探索,2017(6):86.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
[10]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78.
[15]黃懷信,等.逸周書匯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406.
[16]張麗華.群經百子名言類典[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777.
[17]黎翔鳳.管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4:981.
[18]蘇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關系構建的邏輯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2):82.
[19]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5(2).
[2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21]杜艷華.現代性內涵與現代化問題[J].求索,2015(5):8.
[責任編輯:張學玲]
3924501908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