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如
摘 要:高等專科學校的培養重點在于學生的崗位能力,學校管理者應以就業為導向,開展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發揮自身人才培養作用。文章從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目標難實現的原因,結合高等專科學校管理實踐,總結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的改進對策,以作拋磚引玉。
關鍵詞:高等專科學校 教育教學管理 就業導向
1 前言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為各行業發展主旋律,高等專科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是影響人才培養效果的主要因素,學校管理者應結合時代需求,培養更多滿足崗位要求的專業人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素養,推動高等專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2 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涵蓋專業管理、課程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教學管理等多項內容,管理難度較高,部分高等專科學校表現出如下問題:
2.1 缺乏辦學特色
部分高等專科學校參照普通本科學校或職業技術院校設置專業與課程,缺乏辦學特色,使高等專科學校的生源被分流,加大高等專科學校的招生難度,難以發揮高等專科學校培養人才的作用,不能為當地學生提供滿足其需求的專科教育。同時,部分高等專科學校對自身認知存在偏差,并未結合市場需求設置專業與課程,為所謂的“排名”,開設多項專業,以建設完整學科體系,不僅使高等專科學校失去辦學特色,也加大高等專科學校教學資源投入,易出現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實踐少等問題[1]。
2.2 師資力量薄弱
教師是開展教育教學的關鍵主體,部分高等專科學校福利待遇差,難以吸引優秀教師就職,教師以剛畢業的年輕教師為主,教學經驗匱乏,教學效果不理想。同時,部分高等專業學校缺乏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在教育信息化不斷深化趨勢下,不能利用最新教育理念與教學方法開展高等專科教育教學,使教育教學廣度與深度不足,不滿足人才培養要求。
2.3 學生管理難開展
在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中,以教師管理、課程管理與教學管理為主,投入在學生管理方面的資源較少,加大了學生管理工作難度。學生管理難開展的顯著現象在于高等專科學校輔導員較少,但輔導員工作量較大,不具備與學生深入交流的時間和精力,進而使學校學生管理工作與學生實際脫節,導致學生管理工作流于形式,陷入被動困境。
2.4 教學評價不合理
教學評價是監督高等專科學校教師的主要方式,評價內容為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高等專科學校的生存及發展。在大部分高等專科學校中,其教學質量評價存在如下問題:(1)教師評價以學生網絡評價為主,評價內容以教育部門提出的硬性指標為主,不能體現教師的真實教育水平,且部分學生為與教師構建良好關系,會刻意為教師評高分,使教學質量評價流于形式,不能發現教師教學的不足;(2)學生評價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要參考指標,缺乏對學生能力的考查,評價內容較為片面,不能為教育教學反思與提升提供指導[2]。
3 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改進對策
針對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學校管理者應從專業、課程的合理設置入手,凸顯學校辦學特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為教育教學管理提供保障;完善學生管理機制,加大學生管理的資源投入;構建完善評價體系,提高教師、學生評價有效性,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3.1 優化專業課程設置
為凸顯高等專科學校的辦學特色,應優化專業設置與課程設置,培養更多優秀專業人才。在專業設置中,高等專科學校應綜合考慮教育政策要求、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市場人才需求、學生學習需求等要素,遵循科學性、嚴謹性、實踐性原則進行專業設置,確保高等專科學校的專業設置培養具備崗位能力的人才,發揮高等專科學校的教育作用[3]。
在課程設置中,高等專科學校應遵循就業導向原則,結合市場崗位人才需求,設置針對性課程,實現學生能力的培養。以某高等師范專科學校為例,其數學專業課程設置如下:(1)主干課程,包括數學分析、解析結合、高等數學、概率論及普通物理等;(2)特設課程,包括競賽數學、初等數論等;(3)教育課程,包括教育心理學、教育學、電化教學等;(4)選修課程,包括數學口語、健康教育、課件制作、書法等。通過多元課程設置,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與教育能力,使其滿足數學教育崗位要求。
3.2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在基于就業導向的教育教學管理要求下,高等專科學校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擴大學校的師資力量,為教育教學管理提供人力資源保障。針對高等專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可從優秀教師人才引進與教師培訓兩方面入手。
在優秀教師人才引進方面,高等專科學校應提高教師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優秀教育人才應聘學校教師,提高學校的可選擇性,擇優錄取,選擇更多優秀教師組建一支高質量教師隊伍。同時,高等專科學校可與企事業單位合作,邀請企事業單位的骨干擔任學校教師,組織學校教師到企事業單位就職,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素養,引導教師結合崗位實踐開展教育教學。
在教師培訓方面,高等專科學校可通過進修、培訓班、講座等活動,為教師提供繼續教育機會,引導教師接觸新教育理念與新教學方法,縮短高等專科教育教學與教育發展的距離,提高教育教學有效性。例如,某高等醫學專科學校與醫藥企業合作,共同打造“雙師型”教師培養基地,結合“職教二十條”政策要求,設置培訓課程,為高等醫學專科學校的產學研提供平臺支持,顯著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3.3 完善學生管理機制
針對高等專科學校存在的管理工作難開展問題,應從學生管理機制完善入手,認識到學生管理工作對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影響,明確學生管理內容,制定實施輔導員管理制度,加大學生管理的資源投入,提高學生管理水平。結合高等專科學校教育特征,學生管理內容應涵蓋日常管理、學籍管理、獎勵處分、扶困助學、就業指導、離校管理等,涵蓋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約束學生的行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
為保障學生管理工作有序開展,高等專科學校應擴充輔導員隊伍,減輕輔導員工作負擔,保障各項學生管理工作切實落實。同時,高等專科學校應制定相應輔導員管理制度,使其明確學生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有效性。以某高等專科學校為例,輔導員管理制度包括學生權利與義務、學籍管理、校園秩序與課外活動、獎勵與處分、學生申訴等內容,為輔導員開展各項學生管理工作提供詳細指導。
3.4 構建完善評價體系
為構建完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高等專科學校應從教學質量評價與學生評價兩方面入手。
在教學質量評價中,高等專科學校應綜合收集教育教學數據,對教師教學質量進行全面評估,邀請行政人員、學生、教師及家長等作為評價主體,提高評價的廣度與深度。以某高等專科學校為例,在對教師課程教學質量評價時,引進Smartbi大數據挖掘平臺,全面采集教師的課堂到課率、課程互動數據、考試成績等評價數據,提高教學質量評價的科學性,引導師生對課程教與學產生敬畏心理,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在學生評價中,高等專科學校應提高實踐課程比重,并為學生提供實習、實操機會,將實踐評價納入學生評價體系中,提高評價全面性。同時,高等專科學校可利用Smartbi大數據挖掘平臺,收集學生行為數據,評估學生學習狀況、生活狀況與心理狀況,使教育教學管理更具針對性。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缺乏辦學特色、師資力量薄弱、管理工作難開展、教學評價不合理的問題。通過本文的分析,學校管理者需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學生管理機制,構建完善評價體系,從內容、人員、制度與監督四方面改進教育教學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 孫華.高校教育教學管理變革創新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建議[J].科技視界,2020(30):96-97.
[2] 王曉明,劉冬梅.三結合式人才培養模式在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8):132-133.
[3] 張鈺,楊鑫,楊性坤.高等專科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與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5(40):87-89.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 (河南省洛陽市 4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