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儀

摘 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落實核心素養的發展理念,推動學生全面健康向前發展,切實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與探究積極性。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構建高效課堂,是提升教學有效性的一個核心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效研讀教材,更要貼近小學生的興趣心理,推動教學創新落實以人為本,切實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實踐
一、 引言
小學階段數學是基礎學科,更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一門關鍵學科,對學生多門學科的學習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而在小學數學課程組織推進的過程中,如何提升授課的有效性也是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要能夠有效維持教學秩序,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學習探究,以數學課堂為平臺,推動學生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實現全面發展,以切實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內涵解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學習思考有序推進的一個綜合性過程,有效教學的標準需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生的知識能力要實現有梯度的進步和發展。學生是學習活動開展的主體,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展開,依托數學教學教師要有意識地樹立全面育人的理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互動,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明白數學探究的價值。依托探究活動的組織和推進,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切實取得有效的進步與發展。簡單來說,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能夠有效內化,并嘗試輸出和運用,彰顯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關注課堂教學的時間與效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課堂授課的時間內,教師要能夠圍繞教學目標構建教學過程,在有限的時間內與學生進行多個層面的學習和探究。在這里,時間與效益不再簡單的是在單位時間內要求學生取得某些學習成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使學生內化一些數學的知識、概念、理論與方法,在學生頭腦、思維與認知中起到有效地烘托、引導價值。
最后,引導教師審視教學過程的有效性。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推進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從學生層面衡量教學的有效性之外,還要從自身做好有效的反思與調整。教師在每節課授課完成之后,要對課堂教學的整個活動從多個角度進行審視。如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恰當,教師采用的教學策略是否適合學生學習參與,學生在學習推進過程中有哪些積極表現,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以促進教師自身的學習與反省,為后續教學奠定有效基礎。
數學教學本身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受到各種影響,而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總結意識有限,教師必須要具備較強的反思,統計意識,以更好地優化教學過程,進一步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三、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推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過程缺乏靈活性
小學數學授課過程中,教師面對的學生數量比較多,課堂秩序的維持難度較高,因此很多教師在推進教學時,喜歡以固定的方案按部就班來組織教學過程,這就是數學課堂缺乏靈活性,學生的求知欲不能被有效地喚醒,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容易以教師為中心,忽略了對學生的引導與觀察。雖然學生對于知識也能有效吸收和內化,但是因為缺乏了學生自主探究,交流,思考的過程,所以就會使學生數學學習的模式比較僵化,難以實現學習創新。
(二)合作互動起不到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推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已經意識到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因此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討論,但是在小組合作推進的過程中,因為教師不能切實參與到每個小組之中,就會對小組合作的過程缺乏必要的監控與引導。這就使很多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不能夠積極思考,還有一些小組雖然進行了討論,但是討論的深度不夠,學生之間的交流意識也不是很強,學生的學習潛力就不能被有效調動。
(三)課堂教學的延伸不足
隨著核心素養理念的深度推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立足課內對學生開展教學引導,更重要的是要兼顧知識的系統性,及時引入一些課外知識、生活化問題、具體的應用情景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靈活轉化,這樣才能夠切實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系統性,促進學生創新性理解。但是,在教學推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對于這一環節都有所忽視。還有一些時候,教師以語言性講述一帶而過,這就不能推動學生的思維向縱深方向拓展,影響了學生高階思維的健康發展。
四、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實踐探索
(一)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
小學階段學生自己的目標規劃意識比較差,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主動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通過教學目標更好地指引學生積極思考,這樣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強的進取心理,同時也有利于有效加壓,指引學生向著教學目標有機邁進。在教學目標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呈現一些層次性目標,引導學生逐一突破,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具條理性,同時對于學生學習思維的引導作用也能有效發揮。數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不只是讓學生理解概念識記定義,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以致用,進行思維的訓練和有效的延伸,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內化知識,有效領悟,促進多元學習目標的達成。
以鐘表的學習為例,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認識時間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具備時基本的時間意識,及時規劃自己的學習過程。如學生 6:00 回到家,6:30吃完飯,從7:00開始做作業。教師要指引學生建立目標意識,從7:00~7:30需要完成哪些作業,7:30之后需要進行哪些安排。讓學生將對時間的認識與自己的生活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對于教學目標的理解能夠更加透徹,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規劃意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備更強的執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