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可以說是學生成長的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事物有基本的分辨能力,但對誘惑的抵制力較弱,如果在學校,教師任由學生自由發展很可能使學生成為沒有理想的少年。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每個教師都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在德育教育的時候,通過對學生介紹道德品質優秀的人以及開展有關德育教育的活動,使學生成為一個道德素質較高的人,在初中就成為一個優秀的少年。
關鍵詞:初中學生;德育教育;策略
一、 引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的三觀和道德素養形成的重要時期,因此初中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在網絡迅速普及的今天,由于初中學生的年齡小,且學生在網絡上所看到的,了解到的東西比較繁雜,對事物篩選能力較弱,學校對學生的引導以及培養學生篩選事物的能力就非常重要,學校可以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教育來使學生對網絡上的東西有一定的篩選能力,讓學生在初中階段初步形成正確的三觀和道德品質。所以,文章就初中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淺析。
二、 以班級為單位,加強德育教育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是每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的少年肩負著發展祖國,振興中華的重要責任,因此,中國少年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在學校形成正確的三觀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的時候,學生才會在將來成為一個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正確三觀,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因為在這個時期,學生對所有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對教師的引導比較敏感,并且學生道德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長大之后在社會上的素質,所以初中階段,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目前國家發展速度而言,科技以及網絡都在飛速發展,且手機、電腦基本上每個學生家中都有,學生在網絡上所見到的新奇的東西較多,由于學生對新事物都有好奇心,但卻缺少篩選能力,所以這就令部分學生由于網絡上的誘惑吸引形成不好的三觀,道德素養缺失,進而難以成為一個優秀的少年,而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形成三觀與道德的初期,在這個階段,就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在初中,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己的班級中度過的,所以當學校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就可以以班級為單位,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配合,在教室中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氛圍的熏陶下,形成正確的三觀,有著優秀的道德素養,進而在以后的成長道路上變成一個優秀的,樂于奉獻的優秀青年,成為一個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在學校對學生的德育進行教育的時候,可以以班級為單位,讓每個班級在每個月都出一期在歷史上道德素質優秀,且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簡介的板報,然后由校學生會與教師共同對各個班的板報進行評價,對做得比較好的班級進行加分獎勵政策,再將這個班的板報放在校公告欄進行展示,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積極查閱歷史上道德素質優秀的人物,令學生在研究這些人的生平的時候潛移默化地將自己也逐漸變得優秀,還能使全校學生關注到道德素質優秀的人的成就,使學生在培養自己的道德的時候以這些人為自己的榜樣,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可以自己就培養出較為正確的三觀和良好的道德,再由教師在班會的時候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培養道德的初期就能有一個良好的道德榜樣,不僅使學生的道德素質得到提高,還能使學校在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方面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在學校的引導和教育下在以后成長為一個優秀的,有著良好道德素質的新時代少年,為祖國的發展和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加強德育教育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學校在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的時候,也要同時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現如今的初中生,由于年齡較小,且部分初中學生的家庭條件較為優良,這些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與其他同學有攀比行為,與自己身邊的同學比較衣物,家庭條件等,形成不良好的攀比心理,這樣的比較會使得部分學生拉幫結派,而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就會對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產生歧視心理,甚至于對這些家庭條件較差學生進行校園暴力,對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這對學生在學校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會對進行欺凌的學生與被欺凌的學生的心理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使部分學生在這種環境下的心理逐漸變得不健康,甚至變得扭曲。因此,在這種時候,學校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以及德育教育就是非常必要的,學校和教師要共同努力,將那些有攀比心理,且對別的學生進行欺凌的學生進行深刻的思想教育,要讓學生理解自己在初中所有使用的東西都是父母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東西才是自己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教師還應在上思想政治課的時候,將學生的德育教育作為教學重點,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對學生的德育和學生的心理進行一定的引導,學校還應該更關注有關德育教育的活動,讓學生在教師和學校的引導變成心理健康,變成有道德,且素質好的學生。
例如,學生在剛升入初中的時候,學校要求班主任在班會的時候帶領學生共同學習《初中生行為準則》,并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查,然后,學校要要求學生在學校穿校服,盡可能地使學生不在衣物上進行攀比。由于初中階段學生對自己心理的關注較少,所以教師就需要在班會課上多對學生講解有關心理方面的知識,甚至學校還可以將心理這個問題作為一節課,尋找研究心理學的教師來對學生的心理進行輔導,在教師對學生上心理課的時候,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創設一些有關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使自己的心理放松下來,然后由教師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觀察,對心理可能有一定問題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對這些學生給予更多的關心。僅靠一個教師的引導是遠遠不夠的,學校還要盡量在每個學期都開設一次心理健康講座,讓學生通過講座觀察自己,看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同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春游、秋游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減少校園暴力發生的可能,還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放松自己的心情。當學生的心理健康了,學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才會開展得更加順利,健康的心理可以使學生變得積極向上,同時還能使學生成為有道德有品質的少年,使學生通過學習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成長為一個陽光向上的人,成為合格的共產主義接班人。
四、 結合思政課程,突出德育教育
初中的思想政治課對初中生們來說,理論知識較多,實踐較少,初中的思想政治大都是教師教學生思想政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一個新時代的青年,這對學生來說無異于紙上談兵,學生會感到思想政治這節課距離自己較遠,且教師講的都是老生常談,對自己毫無用處,所以學生會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排斥心理,這樣不僅使學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知識淺薄,還使得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較難展開,教學質量較差。所以,在教師給學生上思想政治這節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不應該只對照著課本或者是多媒體照本宣科,而且僅僅靠著課本上的東西想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以及德育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該將想要對學生傳授的知識與現階段中國所發生的時政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時政中得到本節課教師想要告訴學生的東西,將思想政治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感到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思想政治都是無處不在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使課堂變得活躍,將課堂由靜態變成動態的,教師與學生配合的模式,還能使學生在課堂開始的時候就將注意力放在教師的身上,這樣可以使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還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知道更多的國家大事,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心,讓學生深刻理解到自己的未來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一個優秀的,有道德的學生。
例如,在教師給學生講如何積極奉獻社會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找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視頻,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出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人不僅僅是道德素質優秀,他們更是通過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出奉獻,并對祖國的發展有很大貢獻的人,在學生看完這個視頻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些偉大的人物做出的貢獻進行總結,再讓學生討論自己怎樣才能成為這樣的人,在學生討論完之后,教師選出每個小組的代表談談自己的看法,然后再由教師告訴學生要想成為一個為國家,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首先就需要做到自己的道德素質優秀,且在學習方面認真的人,然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初中階段應該如何建立正確的三觀,以及如何成為一個有道德有品質的人。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德育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不僅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方面有很大的積極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重要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漸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成為有道德有素質的有志少年,成為未來的國家棟梁,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五、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最強的,但社會事物紛雜,對學生的影響有好有壞,而學生的辨別能力較弱,很容易因為外界的誘惑而變成一個沒有理想,沒有道德底線的人,因此,在初中階段,教師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該在上課的時候教學生如何分辨社會中紛雜的事物,并以自己的班級為單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道德素質進行觀察,并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在初中階段就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素質的學生,并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一個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祖國以后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成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楊茂楦.探析初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84-85.
[2]楊德清,潘秋菊.淺議如何加強初中學生德育教育[J].情感讀本,2016:25.
作者簡介:
陳雪梅,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河畔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