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學科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之一,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地理教學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教師應該如何教、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當前初中地理學科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文章就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以期能夠提升初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地理學科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也是一門集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也發生了極大改變,已經逐漸從傳統的應試教育向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轉變,旨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地理邏輯推理能力、地理思維能力及地理知識應用能力,促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學好地理知識。而想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綜合發展,結合學生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讓學生真正融入地理知識的學習中來。
二、 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隨著社會發展而產生的新改變,也是“素養”的一部分。所謂“素養”主要是指當今社會所必須具備的關鍵能力的綜合,包括知識、邏輯、技能、情商、理解力等。“核心素養”則是“素養”的核心構成,也是當前教育的重要培養目標。新課改要求學生不僅需要掌握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同時還需要發展自身各項綜合能力,包括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個人修養等。相對于應試教育而言,核心素養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的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加強對學生文化成績的提升,同時還需要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社會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從而更好地滿足當今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初中地理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同樣有較高的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強化對學生地理圖像、地理數據、地理推理思維等各方面能力培養的重視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提升其綜合能力。
三、 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一)借助主題探究,培養學生的地理意識
主題探究式教學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為學生設定相應主題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完成既定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將主題探究式教學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學習中,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意識。
比如,在學習《黃土高原的區域發展與居民生活》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黃土高原小流域土地資源利用”設置探究主題,引導學生根據設定的學習主題查閱電腦、數據等多種途徑自主獲取相關資料與信息,然后對獲得的信息進行細致地加工與分析,從而拓寬學生對黃土高原區域發展問題的了解與認知。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合理地融入環境保護理念,通過多媒體技術等為學生展示不同時間黃土高原土地的利用圖。如:秦漢時期黃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情況、清明時期黃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情況等。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所獲得資料信息來探究地理和歷史間的關聯,通過“史地結合”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站在地理的角度去思考歷史事件,從而在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同時,拓展學生地理視野及地理意識,并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全學科意識。
此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故而在教學過后初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無論是對于主題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還是選擇主題問題探究的切入點、探究問題的深入,都需要盡可能地融入學生的想法,將學生的信息收集、問題探究與實踐創新相融合,從而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地理意識,進而促使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二)設計實踐活動,增強地理態度情感體驗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對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往往需要借助科學的地理實踐活動。通過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在方案設計、方案實施、數據分析、結果探究等一系列過程中對相關地理知識進行深入地了解與掌握,從而促使學生從被動獲取知識轉變為主動學習、主動獲取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地理態度及地理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充分結合核心素養要求及學科具體內容合理地為學生設計地理實踐活動。
比如,在學習《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定相應的地理實踐活動——“探究海陸變化差異”。當然,為保證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并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在設置實踐活動前,教師必須要明確此次實踐活動開展的目標及意義。如本次實踐活動開展的主要有四個目標:第一,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素養,促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海洋與陸地熱力性質的差異,認識海陸分布對于氣候的影響;第二,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讓學生明白氣候是受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響的;第三,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由學生自主進行各項實驗操作;第四,促進學生加深對人地間關系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地理態度及地理情感。
明確教學目標后,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設定問題情境,比如“為什么夏天水里會更涼爽?”,通過問題情境的設置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積極性。然后向學生展示歐洲同緯度地帶五個城市的氣溫圖,引導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及規律。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探究“為什么同緯度地區離海洋越近的城市溫度越高?”,指導學生準備相關實驗器具進行實驗操作,包括燒杯、酒精燈、清水、溫度計等,由學生自主按照操作步驟完成實驗,在完成實驗后仍以小組形式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從而促使學生加深對海陸熱力差異基本原理的理解。此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分別在晴天和陰天進行實驗,并對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從而讓學生認識到實驗的開展必須要在良好的條件下進行,否則就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培養學生嚴謹的探究精神。
(三)開展繪圖練習,提升學生的地理技能
地理學科對于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地理學科的特性,通過多種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繪圖技能。比如在給學生講解地理圖像特點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繪圖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繪圖技能,同時在手動繪圖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理解。比如,在學習《陸地河海洋》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解七大洲基本情況的同時,引導學生手動在紙張上描繪七大洲的基本輪廓,學生描繪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好指導工作,為學生講解七大洲的地理特征、自然概況,從而在提升學生繪圖技能的同時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促使學生地理技能、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四)滲透人文觀念,落實人地協調觀的培養
地理學科是一門探討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協調發展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教學目標,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為基礎,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念。比如在學習《中國的水資源》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缺水現象的視頻、圖片來引導學生了解水資源對于生活的重要性、水資源與人類生產、生活的矛盾關系等。然后,可以進一步向學生介紹中國水資源短缺狀況,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國南方地區、東部地區水資源整體較多,而北方地區、西部地區水資源則相對較少,特別是西北地區水資源更是緊缺這一現狀;同時還可向學生介紹我國人均占有水資源少這一國情,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水資源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南水北調工程,對于東線、中線竣工后所創造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從而盡可能地加深學生對于水資源的理解。此外,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圖片方式向學生展示當前存在的嚴重水污染現象,通過觸目驚心的圖片直觀地觸發學生的感受,培養學生珍惜、節約水資源的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導致水污染、水資源浪費的主要原因、如何杜絕水資源浪費、如何防范水污染等;并可以與學生共同探討分析水資源利用方法,比如興建水庫、跨流域調水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水資源利用的認識,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念。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地理學科作為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要學科之一,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較高,其教學過程同樣不容忽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立足于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及內容,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開展地理實驗活動等多種途徑進行教學,增強對學生學科意識培養、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視,從而達到不斷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同時教師也要認識到任何教育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擁有充足的耐心、足夠的信心以及科學的教學理念及方式,不斷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及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升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付成艷.核心素養下初中地理教學的創新實踐[J].試題與研究,2020(25):150-151.
[2]毛德軍.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0(24):117-118.
[3]孔祥玉.核心素養下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中外交流,2019(36):222.
[4]李小元.核心素養下初中地理“問題教學”的實施策略:以人教版八年級《地形和地勢》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2):91-93.
[5]王紅麗.小組合作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探究[J].科學咨詢,2019(23):142.
[6]張浩.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19(27):54-55.
[7]任建新.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考試周刊,2019(64):143.
[8]陳衛東.核心素養背景下農村初中學生地理學習方法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0(14):135-136.
作者簡介:
陳永年,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馬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