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群
【摘要】“問題學生”是指那些與同齡人相比,在認知、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的特殊學生群體。他們特別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倍的關愛和幫助,其轉化教育工作具有艱巨性、長期性、反復性等特點。基于“問題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筆者對“問題學生”堅持個案長期研究的方法,深入了解其心理狀況,挖掘其行為背后的原因主要來自社會、家庭、學校、自身等復雜因素。故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幫助,從而有效地進行轉化和教育,促進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問題學生;成因分析;轉化策略
一、“問題學生”的概念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與同齡人相比,在認知、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的特殊學生群體。大量的研究表明,“問題學生”大致分為五類:第一類是指在適應性問題上存在偏差的學生,需要幫助其適應新的環境、新的生活、新的學習;第二類是指在認知方面存在偏差的學生,需要幫助其建立正確的認知模式;第三類是指在心理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需要幫助其解除其心理上的困惑,心理困擾等;第四類是指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需要矯正其不良行為;第五類是指在學習方面存在問題的學生,需要幫助其找準學習方法,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成效。
二、“問題學生”的成因
深圳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員的大量涌入與文化需求不相匹配,這一特殊環境使得深圳市小學生中“問題學生”數量增多。小學生各種心理問題、行為問題以及品行問題更為復雜。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郊接合部的學生出現的問題尤其突出,X校正是地處深圳東部城郊接合的典型學校。父母工作比較忙,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近年來的學校心理健康普查發現,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較多,個別學生甚至達到高度預警狀態,需要或正在接受醫院心理門診的治療。另外,厭學、沉迷網絡、心理行為及品行問題也逐年凸顯。
正是由于社會、家庭、學校以及個體等復雜成因,學校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問題學生”的轉化問題。大量的“問題學生”轉化案例也為科研課題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資料。通過“篩選”,筆者對X校1-6年級的20名左右的“問題學生”進行有效轉化。幫助這些與同齡人相比在認知、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的學生回歸常態,促使這些學生在心理上健康成長,人格健全。現筆者以小X個案學生來談談其成因及其轉化策略。
三、“小X”行為類“問題學生”的成因
在X(X)班,小X是遠近聞名的“燙手山芋”,他是典型的行為類“問題學生”,是令人一直比較頭痛的特殊男孩。其表現如下:
正所謂“十處打鑼九處在”,班級發生的事情幾乎都和小X有關系。小X像一頭好斗的獅子,整天惹事生非,調皮搗蛋,無所不為。更嚴重的是他犯錯后總是狡辯和找借口,善于偽裝,拒不承認事實真相,性格很偏激。
小X的“問題”總是接二連三地出現。他不僅愛無故起哄,出言不遜,為引起他人注意挑起事端,胡攪蠻纏,還在課上隨意說臟話,大聲喧嘩。或者是故意用玩具吸引大家,整出很大動靜,毫無紀律可言,任課教師及同學也紛紛投訴他。
在一節主題為“校園欺凌”的班會課上,筆者問學生們有遭遇過校園欺凌嗎?或者是自己看到或聽說過校園欺凌的案例嗎?沒想到,舉手的學生占90%,大家竟然紛紛控訴小X。比如,小X擰同學的手臂、故意伸出腳將同學絆倒,還露出“勝利”的邪笑、出其不意地用力拍同學的后背、拉扯女生的頭發……一樁樁一件件簡直成了“控訴大會”。針對小X的問題,筆者調查分析其成因發現,小X“問題”產生的根源如下:
(一)社會因素
小X從小就迷戀電子產品,喜歡暴力網絡游戲。網絡電子產品的負能量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小X的成長,網絡中“為我獨大”的游戲欺凌形象侵蝕和腐化他的身心,自由主義也在悄悄影響他的性格和行為的發展。
(二)家庭因素
筆者了解到,小X的家境十分優越。父母偏面崇尚“西式”家庭教育,放任其自由發展,沒有規則和約束,孩子要什么給什么,過分滿足小X的物質要求。這種放任溺愛型的家庭教養模式表面上滿足了小X一切的物質要求,卻對小X的心理和思想產生了極大的不良影響。漸漸地,小X變得桀驁不馴、狂妄、好斗、厭學,擾亂紀律,甚至以欺負他人為樂。
(三)學校因素
現行的學校評價體系仍然將考試和成績看得過重。而對學生因材施教活動開展不夠,不能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小X天性好動,喜歡實踐性強的活動課程,但現行教育模式無法滿足他。小X的生理特點導致他不喜歡這樣的課程,宣泄、放飛自我的行為導致他違反課堂紀律是家常便飯。
四、“小X”行為類“問題學生”的轉化策略
越是艱難的“遇見”,其轉化策略和方法更是要“對癥下藥”,筆者的轉化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家校溝通,進行轉化
筆者與任課教師四次約談了小X的家長,目的是讓家長認識到孩子行為問題的嚴重性,希望家長轉變教育觀念,通過家校合力的方式來糾正小X的品行偏差。以班杜拉為代表的社會認知理論認為,環境對人獲得新的行為方式具有重要影響。約談之后,孩子的父母積極配合學校教育,通過創設顯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重新塑造孩子的言行舉止和習慣性格:把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放在首位,合理管控網絡電子游戲對小X的影響;積極參加“家庭講座”活動,學習關于家庭教育的書籍,如《完整的教育》等等;改變現行的教養模式,改變教育過激、放任自流的方式,選擇權威民主型的教育方式,用規則及正確的“三觀”引領小X的行為品質,做好孩子的榜樣示范。
(二)創造機會,進行轉化
筆者對小X教育方式也做出一些改變:在課堂上,多表揚鼓勵他,給他創造回答問題的機會;他好動,喜歡表現,就安排他當體育委員,主動邀請他做小助手,培養其上進心和責任感;當他有課堂違紀的行為,盡量不點名批評,而是走到他的位置用肢體語言予以提醒或暗示;犯錯后,常常悉心引導幫助他一點點改變壞習慣;對于某些可以原諒的行為,則用容錯的方式包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