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軍
【摘? ? 要】學生的認知能力參差不齊,因此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距。這樣對于某些知識,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很容易掌握;理解能力稍微差點的學生,即使教師進行反復的講解,他們有時仍然是一知半解。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建立有效的概念模型,讓學生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把知識形成的過程完整地在腦海中勾勒出來,這樣就達到了學習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數學知識;問題能力;聯系生活;數學理趣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5-0048-02
【Abstract】Students' cognitive abilities are uneven, so there is a certain gap i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biological knowledge. In this way, students with strong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can easily grasp certain knowledge; students with a little poor comprehension ability, even if the teacher repeats the explanation, they sometimes still have a little understanding.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teachers can establish an effective conceptual model to allow students to connect old knowledge with new knowledge, and to outline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formation in their minds, thus achieving the ultimate goal of learning.
【Keywords】Mathematical knowledge; Problem ability; Connecting life; Mathematical interest
一、感悟學習數學知識的“趣”和“理”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使用形象化的語言,通俗形象地解釋數學知識,把深奧難懂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地表達出來,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有的時候巧妙地使用一些修辭手法,形象地揭示抽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興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學“被減數中間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中,老師可以形象地把零比喻成為一個“窮光蛋”,和生活當中的有些人一樣空占位置不干實事,那么通過這樣的比喻,形象地凸現出了教學的難點,同時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說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學習數學重在一個“理”字,需要把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搞得清清楚楚,前后知識銜接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不會掉鏈子。
數學知識也是一門推理性很強的科學知識,需要學生抽象的思維能力,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精確的分析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一個“理”字,所以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定要加強訓練。如在大街上經常看到“轉圈摸獎”活動,這其實就是數學知識里面的概率問題,如果學生真正理解了概率的問題實質以后,就會發現中獎的可能性非常的渺小,從而也就明白了投出去的錢多,中獎率卻寥寥無幾的道理。只有讓學生明白了數學知識的“理”,才能從中找到學習的“趣”,只有把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夠更加輕松愉快地遨游在數學知識的王國里。
二、再現生活情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一直以來是一個教學的難點,在老師看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有的學生就是想不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讓很多的老師感到非常的頭疼,如果靜下心來慢慢思考,就會發現很多老師的教學方法不得當,導致了很多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不夠到位。應用題的解答,一個靠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另一個靠的是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那么如何解決好學生解決應用題的問題,有的時候需要再現生活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數學問題就在生活當中,因此上感覺到學習數學不再是那么的可怕,而是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小學數學重點解決的事加減乘除的運算,縱觀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教材編排,始終把加減乘除作為一個重點內容,在小學階段只有把加減乘除的基本能力掌握了,才能夠在以后的學習當中遠用這種基本的計算能力解決更多數學問題。比如說在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時,很多學生對小數點的理解不夠到位,運算的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這一個小數點的位置,以及小數點的作用,有的時候雖然計算結果是正確的,但就是因為點錯了小數點導致了答案錯誤。如果我們能夠應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既能夠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夠很好地訓練學生計算的能力。教學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推斷,如果不能夠把數學知識學好,以后的生活當中,會吃很多的虧。這樣把學生的切身利益和數學知識相聯系,讓他們明白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更讓學生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真理。生活當中很多學生都拿著人民幣去超市購物,但是很少去計算湊夠一個整十的商品價格,這樣學生就覺得好奇,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如果對數學問題能夠聯系生活,深入淺出地給學生講明原理,讓學生全面地理解數學知識概念,把握問題的實質,這樣就能夠正確地理解數學知識。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科學的學習能力。
三、深度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理解形成深度體驗
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就是要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意義進行深刻的領會,從人的心理結構學上說,就是要把數學的邏輯結構和人的心理進行相匹配,從而達到深層次的理解。從數學的角度講,引導學生要理解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理解數學中的概念定義公式等等。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沒有進行很好的數學理解,就不可能建立深度學習,沒有了深度學習,就無法了解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建立不起數學知識的系統性,那么從整體上就無法學習數學知識。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位置與順序》的教學中,首先學生要對位置這一術語,有一個深度的數學理解,前后左右上下之間的邏輯關系、空間關系一定要心中有數,否則就不可能建立起具體的位置概念。只有深度理解了數學概念,才能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方法。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
學生的邏輯思維,是能不能學好數學知識的前提條件,因為數學這門學科,需要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靈活的空間思維抽象能力,這樣才能夠從問題中尋找條件,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從而科學有效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數學課本的編排,是按照循序漸進的程序進行安排學習內容的,如果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不好,就不能夠很好地利用前面學過的知識,解決新的問題;就不能夠很好地利用以前的學習方法,找到解決新問題的途徑,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就上不去,學習成績不能夠取得很大的進步。日常教學當中如果能夠借助“反例”教學,對于學生的思維訓練能夠起到很大的幫助,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靈活多樣的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五、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數學和語文不同的一點,就是數學知識的邏輯性非常的強,知識點一環緊扣一環,知識點之間是環環相扣的關系,所以數學知識不像語文知識那樣零碎,知識和知識之間沒有明顯的邏輯關系。數學知識從縱向看,就像樓梯一樣結構層次非常明顯,每一個階段的知識結構安排,前后邏輯關系非常的明顯。數學知識從橫向看,每一個知識點的各個方面的知識,知識結構層次環環相扣,邏輯清晰。這就是說不論縱向知識還是橫向知識,教學的過程當中都需要嚴密的邏輯思維、縝密的數學思想、嚴謹的數學態度、學習好數學知識以及運用好數學知識。比如說常規的四則混合運算,這是學習數學最基本的需要掌握的數學運算能力,然而有的學生還是不能夠熟練的運用。比如學習解方程時,對于運算能力比較弱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先學習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把每一個運算法則掌握了,然后進一步學習混合運算,通過混合運算的學習,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同樣的道理,學生在學習應用題的時候,也是先學習簡單的應用題,然后學習復雜的應用題。
這樣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就熟練地掌握了應用題的解題技巧,培養了他們的數學能力。利用數學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教學,能夠培養學生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掌握知識的結構體系,熟練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全面地提高數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杜虎軍.小學數學教學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的策略研究[J].中國基礎教育,2016(05).
[2]張耀輝.在生活中學習數學[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06).
[3]劉末林.小學數學中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7(07).
[4]黃小珊.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08).
[5]田文宇.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J].讀與寫(上,下旬),2019(29).
[6]冷澤權.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外交流,2019(27).
[7]關學邦.淺談提高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教研版),2020(04).
[8]梁萍.以聯系生活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數學素養[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2(02).
(責編?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