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夢星
【摘? ? 要】眾所周知,學校和家庭對學生的成長發育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家校共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模式,受到了全社會人民的高度重視。以網絡時代為契機,分析探討當前家校共育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制定一套具有高度可行性的改善措施,進一步提升家校共育的職能作用,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關鍵詞】網絡時代;家校共育;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626?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5-0063-03
【Abstract】As we all know, schools and famili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model, family-school co-education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the whole society.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the Internet ag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urrent shortcomings and shortcomings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and formulate a set of highly feasible improvement measure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functional role of home-school co-education is the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of every educator .
【Keywords】Network era; Home-school co-education; Practical exploration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極其重要的成長場所,只有營造出良好的成長環境,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網絡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背景下,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家長可以借助QQ、微信、釘釘等多種通信工具與家長展開交流溝通,在協商探討過程中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標,從而加強對學生的監督管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但實際上當前的家校共育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很多家長都不重視家校共育,部分教師在家校共育方面的創新尤為不足,極大地弱化了家校共育的職能作用。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學生的心智發育不夠成熟,家長和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對學生來說,教師和家長的共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正常情況下,學校和家長應該是一種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的互補關系,學校的職責在于傳遞知識、塑造人格、提升素質,家庭的職責在于培養價值觀和鑄造好習慣。家庭和學校缺失任何一個環節,學生的教育環境都會出現重大紕漏,要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變得難上加難。
二、家校共育的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 部分教師及家長對家校合作的認識不足
到目前為止,還有很多教師沒有對家校合作產生足夠的重視,不少家長平時不會主動參加家校合作活動,還有一部分家長對家校合作保持不確定、很模糊的態度。他們還不明白,教育幼兒絕不僅僅是幼兒園或者家長任何一方的事,這是雙方共同的責任。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進入了快節奏的生活中,有些家長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想當然的撒手不管了,認為教育學生是教師一方的責任,沒有意識到家長角色的重要性,另一部分家長過分重視工作的重要性,將學生交由老年人撫養照顧,無疑是一種教育責任缺失的具體表現。
(二) 家校合作缺少有效合理的設計規劃
家校合作不僅體現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中,也存在于每一次家園活動的細節里。學校在組織親子活動時,很多時候是根據外邊的天氣、教師的時間、孩子的狀態,臨時決定活動內容。這樣的家園活動隨意且無計劃性,這樣的活動必然沒有太多效果,甚至可能還會挫傷家校合作的積極性。而且當學校與家長準備開展家校合作的交流活動時,有的家長以各種理由相互推諉、拒絕參加,甚至安排自己的親屬去參加活動,而親屬們對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都不了解,更不用說家校活動的深層意義了,因此目前很多家校活動并沒有發揮出實質性的作用和效果。
(三)家校合作形式落后
如今家校合作形式雖然有很多種,但是最常用的仍然是家長會、家園聯絡冊和面談。雖然家園聯絡冊在過去的學前教育中發揮出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經濟、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它的即時性已經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方面,每周一寫的家校聯系手冊,不能及時地向家長反映情況,往往錯過了解決孩子問題的最佳時機,教師也要耗費很多時間,從而影響了其他工作的進度。在另一方面,由于教師負責的人數較多,無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足的理解和照顧,即使家長意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依然無法與教師進行頻次高、針對性的深入了解,導致部分家長有一種被忽視的感覺。
三、網絡時代下家校合作的改善建議
(一)提高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合作的認識
想要提高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合作的認識,一方面是靠教育部門的大力宣傳。如,在社區、學校、廣場等地方開展相應的講座和活動,使人們從心底里更加重視家校合作。另一方面就是學校要定期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定期輔導培訓,并組織一些活動方便大家相互討論。比如,親子活動、家長助教,學生家長們的職業多種多樣,如果可以借助班級充分體現家長的職業優勢,不但可以豐富孩子們的社會體驗,還能夠使孩子學習到更多書本之外的知識。同時,教師和家長之間也需要注意溝通的策略。例如,當孩子們之間發生沖突時,雙方要及時溝通了解情況,相互商量著以便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并且盡量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事件,共同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完善家校合作制度,強化家校合作效果
學校管理必須有專人負責,具體包括統籌規劃家校合作的相關事宜。家校合作是一項需要長期經營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首先,需要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引導家長和教師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做下去,最終形成規范性的家校合作制度。其次,教育部門也應深入到學校所在的社區內,定期開展家校合作的宣傳工作。這樣不但可以提升人們對家校合作的認識,也能為以后幼兒入園做準備。只有提升了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合作的認識與理解,引導教師和家長相互支持,相互幫助,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家校合作的問題,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合作。
(三)設計出多種形式的家校合作方式
任何形式活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家校合作同樣需要多種活動形式的有效建立。首先,學校應該創新設計出一系列常規性的家校合作形式,例如家長會,并將其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幫助教師和家長建立良好的溝通平臺。定期組織相關的講座和家園茶話會等,讓大家有機會能夠一起學習新的知識,相互交流探討,將教育知識具體化并形成連貫性。然后,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在家校合作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例如學校可以將家校合作內容錄制下來,整理成一部相冊或者小視頻,發布到網上,讓更多的家長和學生看到,在整個社會上營造出良好的家校共育氣氛。在現代化教育中,教師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知道什么該舍棄,什么該去創新。
例如,根據時代的發展,各種各樣的通信聊天工具多不勝數,與其他軟件相比,微信的操作要更加的簡單易懂。因此,家長及教師們大多會選擇建立微信群或微信公眾平臺等作為溝通的主要手段,這樣既可以保證溝通的及時性又可以保證溝通的有效性。最后,家校合作還應該跟隨時代的發展,創新出更多的家校合作活動。例如2015年廣為流行的《爸爸去哪兒》節目,學校和家長可以借鑒這些優秀的活動形式,設計出更加豐富、實用的家校合作形式內容,并應用到實際的幼兒教育工作中,進而提高家長的積極性。
四、結語
由此看見,當前的家校合作仍有待發展,諸如教師和家長對家校共育的重視力度不足、缺乏合理的家校共育規劃、家校合作形式陳舊等問題,導致家校共育的職能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學校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優勢,創新設計出多種多樣的家校共育模式,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家長和教師對家校共育的重視力度,從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
參考文獻:
[1]徐耀光.有效利用網絡平臺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0(06).
[2]沈亞華.新時代背景下學校德育管理方式的個人感悟[J]. 品味經典,2020(07).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