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亞偉
【摘? ? 要】為了進一步推動地理學科的發展,學校和地理學科的教師一定要根據當前的地理學科改革現狀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地理學科是一門集理論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學科,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鑒于此,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科教師一定要結合日常生活展開生活化教學,對地理知識和人類、人文以及自然的關系進行分析,并借此來提高地理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5-0167-02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y, teachers of schools and geography must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plans based on the current reform status of geography. Geography is a discipline that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has a very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students' daily life. In view of this, geography teachers in junior high school must integrate daily life teaching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 knowledge and human beings, humanities and nature, and use th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level of geograph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Life teaching; Realization way
初中階段的地理知識不僅包含最為基礎的地理學常識,同時還加入了很多和社會發展以及日常生活相關的人文地理學科知識。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本文進行了如下探析。
一、新課標背景下的初中地理學科教學要求
(一)要求學生正確認識地理基礎知識
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習很大程度上都是為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打基礎,鑒于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鞏固學生的地理學基礎。在新課改背景要求下,初中地理老師要采取各類行之有效的手段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地理和掌握基礎的地理知識。只有學生對地理知識有所了解,才能為后期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將地理綜合實驗和探究活動和理論學習活動有機融合
地理學不僅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也擁有很強的實踐性。鑒于此,在針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展開教學的過程中,初中地理教師應該將各類地理學科實驗探究活動和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展開教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
(三)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差異化教學理念
結合前文可知,由于地理學科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為了有效提高地理學科的課堂授課質量,初中地理教師在日常的授課過程中應該融入差異化教學觀念,根據班級內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基礎制定出階段性的教學方案。
(四)在地理學科的授課過程中應用信息化資源和技術
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今后教學的必然趨勢,對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降低教師的工作負擔。當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地理學科也逐漸朝著信息化發展,在實際的地理研究中,GPS定位系統、衛星遙感系統等都是重要的地理研究手段。如果在實際的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沒有對這類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不僅會降低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地理綜合應用能力的進步和提高。
二、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實現路徑分析
(一)結合課本理論知識創設多樣化的生活化教學情境
在地理學科的生活化教學過程中,離不開情境教學設計。通過合理的情境設計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地理學科的教師在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時,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其次,教師所設計的教學情境必須和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最后,教師所涉及的教學情境中還要增加一些引導學習內容,在引導模塊的幫助下,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主思考,對提高學生的獨立性很有幫助。
在“我國的氣候區域圖”這節課的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首先要搜集近三年來本區域的氣候情況,并借助多媒體幻燈片引導學生總結出本區域的氣候特征。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僅對“氣候”這一概念有利一個大體的了解,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正式的授課環節,教師可以借助flash動畫的形式來向學生整體呈現我國的氣候分布情況。如教師可以在秦嶺淮河這一條等降水線和南北氣候分界線上作出標注,然后再用不同的顏色標注出我國的幾大氣候區域等等。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我國氣候區域的記憶,教師還可以通過形象記憶法來幫助學生進行記憶。最后,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讓學生小組成員總結出各自家鄉的氣候特征,并結合自己的親身感受在課堂上闡述氣候對人類的重要影響。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班級上的每一名學生都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也可以增加地理學科的趣味性,讓學生真正喜愛上地理學習。
(二)將地理教材和實際生活融合起來進行教學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地理學科的真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將地理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融合在一起展開教學。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另一方面還可以對一些抽象的地理學概念進行具化。例如在“防災減災”這一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以“5·12汶川大地震”為例,通過動畫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地震形成的原因,并分析為何地震帶來的災害影響巨大。此外,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地融入防災減災知識和緊急避險知識,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地震預防措施的認識。除了將生活案例和課本知識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之外,初中地理教師還可以應用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案例來對地理知識進行闡釋。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現象都和地理知識有著密切的關系,運用這些知識來進行地理教學,不僅可以大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另外在學習“四季的形成”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地球儀,手電筒、標尺等工具做一個簡單的地理實驗,通過實驗向學生展示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不僅和地球的自轉有關,同時也和太陽光直射點在地球上的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實驗,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四季的形成。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一些因太陽直射點移動產生的特殊氣候如春分、夏至,冬至等進行解釋。
(三)做好生活經驗在地理中的總結和應用
在地理學科的生活化教學過程中,生活經驗的總結和應用是提高生活化教學質量的必要途徑。如果學生可以將課堂上學習到的地理知識和現實的生活經驗結合在一起,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印象,同時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地理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在學習商業區、居民區的區位條件時,教師可以利用沙盤來展開教學,并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經驗總結出適合工業區、居民區以及旅游區分布的各項區位條件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上開展最佳區位設計方案比賽活動,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比賽,并選出最為合適的方案。同時,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這節課時,為了有效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進行輔助教學,從而向學生直觀地呈現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場景,并引導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經驗闡述相應的地理知識,如學生根據影子在一天之內的長短變化對地球的自轉概念進行了闡述,和普通的教學方式相比,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地理學科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地理學科教師還可以借助形式多樣的地理學科綜合實踐活動來提高地理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當前所學的地理知識在班級上開展地理小作文比賽活動。在組織地理小作文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當前所學地理知識的理解進行創作,在對小作文進行評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進行評選,并將優秀的作品張貼在班級畫報欄中。通過這樣的地理學科實踐活動,不僅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同時還可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地理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集實踐性和理論性為一體的綜合性學科,將地理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不僅可以更好地提升地理學科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提高初中階段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此外,地理學科的生活化教學還滿足新課標背景下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賈雪梅.學習生活中的地理感悟地理中的生活——例談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途徑[J].考試周刊,2018(44).
[2]杜更戌.快樂“旅游”輕松地理——淺析初中地理教學創新[J].新課程(中學版),2018(06).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