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暢 韓越
摘??? 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是我國做好“三農”工作的兩大戰略部署。在我國“三農”工作重心由脫貧攻堅轉向鄉村振興的歷史節點上,既要鞏固已經取得的脫貧成果,又要總結經驗確立鄉村振興的發展規劃,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此,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邏輯關系,并從產業、生態、醫療、教育、基層治理等5個方面提出了二者有機銜接的對策建議,以期脫貧成果得到有效鞏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人民生活水平切實提高。
關鍵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邏輯關系;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21.02.012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Countermeasures Proposals on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LI Chang , HAN Yu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Liaoning 110870, China)
Abstract: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re the two strategic arrangements for China to do a good job in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residents". At the historical moment where the work focus of China'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rural residents " shifts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both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um up experience,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tarting from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of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m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for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from five aspects such as industry, ecology, medical care, education, and grass-roots governance to effectively consolidate the achievement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Key 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effective connection; logical relationship;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
貧困問題存在于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的始終,反貧困也成為各國發展中的重要議題。經過70多年的探索與努力,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成功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的扶貧開發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明確提出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決策部署。脫貧和振興,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發展的兩個重要階段,二者共同關注農村問題,致力于幫助農村擺脫貧困實現優質發展。站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交匯點上,對于二者如何實現有效銜接的研究可以更好厘清二者的邏輯關系,從而在實踐中避免鄉村振興脫離脫貧攻堅而“另起爐灶”,進一步明確鄉村振興階段的發展任務,高質量推進現代化新農村建設。
1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邏輯關系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均關涉到我國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致富的重大戰略部署,都是具有科學性、系統性的國家工程,二者盡管側重不同,但同根同源、同域同向,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實現有效銜接有著協同互構的邏輯關系。
1.1 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優先任務
脫貧攻堅作為鄉村振興的“靶向治療”,可以為其提供有益經驗,筑牢振興基礎。第一,在政策上,貧困地區在產業發展、住房安全、教育醫療等方面都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這些政策在完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改善貧困人口住房條件、組織貧困人口就業的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黨中央特別強調在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摘帽后,在后續一段時期內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 繼續鞏固該地區的發展,這就為之后的鄉村振興提供了政策優勢。第二,在組織上,我國的脫貧攻堅促進了基層黨組織能力建設,調動了駐村干部、村黨支部、村委會等各方面的積極性[1],同時號召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到扶貧工作中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組織程度大大提高,為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的組織基礎。第三,在文化上,“志”“智”結合的扶貧模式讓廣大貧困人口既充分了解黨的方針政策,又獲得專業知識與實用技術,他們改變“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生活態度,主動在脫貧攻堅中發光發熱,這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資源。黨和國家一直強調,脫貧攻堅要“扶上馬送一程”[2],其實就是把在脫貧攻堅中形成的政策優勢、組織基礎、人才資源等在內的“四梁八柱”繼續保持,因時因地全面為鄉村振興服務,不斷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創造美好生活。
1.2 鄉村振興是脫貧攻堅的戰略升級
實施鄉村振興可以有效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質量,推動鄉村地區全方位發展。第一,我國的脫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就,但已脫貧地區的產業基礎仍需鞏固,基礎設施仍需完善,已脫貧人口的內生動力還需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正是把脫貧地區和脫貧人口作為戰略重點,再次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幫助脫貧地區實現經濟的新騰飛,幫助脫貧人口從小康進一步邁向富裕,這樣就鞏固了脫貧成果,延長了脫貧攻堅的持續性。第二,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國家和政府在保留救濟型扶貧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開發型扶貧,積極探索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對接脫貧攻堅的鄉村振興戰略,針對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發展性貧困問題,提出從生活物資保障、基礎設施建設、鄉鎮產業發展等多方面給予廣大農村地區更多的支持,并且強調用市場化的手段來幫助貧困地區脫貧[3],這樣一來,可以有效阻止返貧現象的發生,彰顯脫貧攻堅的有效性。第三,在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我國“三農”工作的重心也將發生歷史性轉移,由消除絕對貧困轉向解決相對貧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新的發展階段,守住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脫貧攻堅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按照鄉村振興的總要求,對深度貧困地區實施產業扶貧與生態扶貧相結合、教育扶貧與科技扶貧相結合的綜合性扶貧模式,筑牢鄉村振興基礎,提高脫貧攻堅的綜合性。
2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對策建議
我國當前正處于脫貧攻堅順利收官,同時全面開啟鄉村振興的歷史性階段,實現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要充分利用好脫貧攻堅階段積累的寶貴經驗,按照鄉村振興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4],重點關注產業、生態、醫療、教育、基層治理等五大方面,做好新時代的“三農”工作。
2.1 推進產業扶貧升級,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在產業方面,應繼續保持產業扶貧力度不減,與此同時做好產業后續發展規劃。在脫貧攻堅實踐中,我國廣大貧困地區總體上都按照“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基本思路[5],建立并發展具有本地區特色的產業,這些扶貧產業為貧困人口提供了多種類型的就業崗位,增加了貧困人口收入。但是這些扶貧產業往往都是初級加工業或傳統制造業,且產品大都銷往固定的援助地區、援助單位,雖然在短期內能夠幫助貧困地區走出困境,但從長遠上看,發展后勁仍有不足,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中處于弱勢地位。在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過程中,需要把銜接重點放在對扶貧產業的發展規劃上,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短期、中期和長期規劃,比如短期內要找準產業定位,突出產業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中期需要引導產業進行升級轉型,推動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努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長期計劃則注重把產業做大做強,延長產業鏈,利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把產業由地區推廣到全國,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產業發展與穩定就業的有機統一。同時,要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多種經營主體共同發展,做好脫貧攻堅中積累的生產性資產的清產核資,明確所有權和收益權,防止大規模的資產流向少數人[6],讓越來越多的人口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中都能持續獲益。
2.2 提高生態扶貧質量,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在生態方面,需要以“兩山論”為指導,將生態保護與生態振興有機統一起來,推動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有序轉化。生態扶貧始終是我國脫貧攻堅的特色和重點,在實踐中形成了生態移民搬遷、生態項目建設扶貧、生態資源市場化扶貧、生態服務消費扶貧和生態補償扶貧等多層次生態扶貧體系[7]。采用生態扶貧的地區一般兼具生態環境脆弱和集中連片貧困的雙重特點,在這些地區成功脫貧以后,生態環境監評機制尚待完善,最怕的就是發展速度超過環境承載力,從而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破壞脫貧成果。因此,在對接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需要聚焦生態環境保護這個主題,來打造綠水青山的美麗鄉村。按照治理與發展并重的思路,一方面需要實地考察當地居民生活狀況,重點做好生活垃圾分類、污水排放管理、“廁所革命”等治理工作,真正提升鄉村生活質量。另一方面要秉持著尊重自然的態度,因地制宜地開發種養結合型農業、空間多維開發型農業、互聯網+科技型農業等體現生態智慧的農業類型,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生活模式。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又一重點就是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動員群眾廣泛參與,讓人人都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同時又成為生態環境的受益者,以優美環境為依托來提升鄉村整體價值。
2.3 完善醫療扶貧制度,助力鄉村醫療振興
在醫療方面,需要進一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水平,加速實施全民醫保,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打造健康鄉村。我國在脫貧攻堅階段重點解決的“三保障”問題就包括基本醫療問題有保障,主要是讓貧困人口能夠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得了大病生活還能過得去。醫療健康與人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都息息相關,在后續對接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堅決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8]。首先,國家應建立并完善應對突發性傳染病的聯防聯控機制,尤其是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由于消息的滯后性,廣大農村居民面對突發性傳染病的防范意識、警覺意識都有待加強,因此基層和公共衛生部門協同工作,一方面,大力宣傳防疫知識,幫助廣大居民形成應對疫情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應當加強防控力度,及時切斷疫情傳播,確保人民的生命安全。其次,在農村地區建立完整的全民體檢服務體系,特別是一些長期慢性疾病,應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加速建立全民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醫療救助體系,讓群眾從根本上形成看得起病的意識,避免正常生活被健康問題所拖垮。最后,要重視向鄉村地區輸送醫療人才和全科醫生,鼓勵醫學青年扎根鄉村以推進縣鄉村醫一體化發展和遠程醫療的普及,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
2.4 深化教育扶貧內容,助力鄉村教育振興
在教育方面,應在關注教育的同時深入挖掘根植于古老耕地中的人文精神與道德規范,建設好鄉村文化。我國的脫貧攻堅重點解決貧困人口的義務教育問題,對貧困家庭的適齡兒童免教科書費、免雜費,并且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減輕了貧困家庭的負擔,讓每個孩子享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與此同時,扶“志”教育也是我國教育扶貧的特色,它在于激發貧困人口變被動為主動,讓貧困人口首先解決精神貧困問題,而后用辛勤勞動改變物質貧困。這些措施完全可以繼續對接鄉村振興而用于廣大農村地區,可以把工作重點擴大至普及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上,延長受教育時間,充分發揮文化引領的功能。同時,抓好社會再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充分幫助廣大農民學習新本領、新技能,激發廣大農民的自主參與意識和創新精神,讓農民自覺意識到成功脫貧不是終極目標,鄉村振興最終也是要依靠自己才能實現,從而為鄉村振興付諸行動。此外,要重視鄉村文化建設,不僅要保護好當地的風俗習慣和民間文藝,而且要充分尋找根植于村落、院落、鄰里中的熱愛勞動、上慈下孝等優秀傳統文化[9],充分發揮其在鼓舞人心、匯聚共識、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讓鄉村文化進一步激活農民的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增益助力。
2.5 發揮基層治理優勢,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在基層治理方面,需要繼續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套適用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領導體制機制。脫貧攻堅期間要求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中央還向各貧困地區派出駐村書記和幫扶干部,讓他們細致了解貧困人口的具體情況,進行結對幫扶。實踐表明,這些措施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人口自身發展,在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過渡的關鍵階段,既要對脫貧攻堅期間的基層治理模式進行“平移”,又要因時而變、因事而新,確保工作銜接的有效性和精準性。首先,要堅持黨的領導,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總要求,逐步將“五級書記共抓扶貧”轉變為“五位書記共抓振興”[10],同時探索構建政府主導下,社會和市場共同參與的三位一體“大振興”治理模式。其次,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調整駐村工作隊、駐村干部、駐村時間等問題,逐步將駐村書記和幫扶干部的工作重點由脫貧攻堅轉移到鄉村振興中來,注重人才選拔和隊伍建設,打造一支有勇有謀、作風正派、辦事果斷的長期駐村隊伍。最后,加強對縣級涉農項目的整合,鼓勵鄉村積極參與項目競標,在實踐中不斷提升鄉村的組織能力和自治能力,向著美好生活不斷邁進。
3 結 語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就是“從貧窮到富裕”的轉變過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的生動體現。經過中國70多年的反貧困實踐,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盡管如此,我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發展依然存在差距,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尚未徹底解決。大力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目的就是促進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實現平衡且充分的發展,使得農村地區在擺脫貧困以后,脫貧成果能夠得到持續鞏固,在此基礎上優化農村薄弱環節,為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好充分準備。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我們一方面要堅定信心,繼續奮斗,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另一方面要及時總結脫貧攻堅在經濟、文化、教育、組織等各方面取得的經驗,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讓我國的扶貧事業實現從消除絕對貧困到解決相對貧困的轉變,讓鄉村振興戰略接好脫貧攻堅的“接力棒”,進而朝著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繼續前進。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M].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8: 47.
[2] 習近平.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11.
[3] 王懷強. 論脫貧攻堅對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推進[J].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37(4):86-91.
[4] 新華網. 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EB/OL].(2018-09-22)[2018-09-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22/c_1123470956.htm.
[5] 徐曉軍, 張楠楠. 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對接:邏輯關系轉換與實踐路徑[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 2019,37(6):101-108.
[6] 陳文勝.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現途徑[J]. 貴州社會科學, 2020(1): 11-14.
[7] 豆書龍, 葉敬忠. 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銜接及其機制構建[J]. 改革, 2019(1): 19-29.
[8] 張宜紅, 萬欣. 統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銜接: 內在邏輯及政策選擇[J]. 農業考古, 2020(1): 250-258.
[9] 朱啟臻, 吳玉敏. 鄉村價值: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行動范式[J]. 黨政研究, 2020(5): 35-41.
[10] 郭亞坤, 楊琛華. 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路徑研究[J].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20,43(3): 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