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青靈
【摘? 要】本文論述了幼兒園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結合藝術教育實踐經驗,探討了藝術教育思想的構建與藝術教育途徑的拓展,從而提高幼兒素質,實現幼兒個性和諧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藝術教育內涵;幼兒素質;個性發展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任務是從人的整體發展出發,從素質教育入手,使人的人格與自然、社會協調一致,與當代物質文明相對應、同步發展。通過藝術審美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幼兒感受、理解、鑒賞、創造美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幼兒情操,發展幼兒智力,促進其自身各種因素的平衡和協調。從而提高幼兒素質,實現其個性和諧全面地發展。
藝術教育是特殊教育,這種特殊性表現為:藝術教育在進行技能、技巧學習和訓練的同時,應重視孩子藝術興趣與愛好的培養。并不失時機地發展他們的藝術感受和鑒賞能力,讓孩子從小就接受藝術熏陶,在高雅藝術方面尤為突出。現實中幼兒藝術教育還存在不按幼兒生長發育規律教學,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現象。有些家長雖然重視幼兒藝術才能培養,為孩子創造條件,但只注意幼兒某種藝術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藝術教育對幼兒其他能力方面的發展促進。人類審美的本能在兒童的繪畫、舞蹈、音樂活動均有所表現,所以,教師要對孩子的這種無意識的藝術本能給予肯定,并加以啟發、引導,要把幼兒這種對美的無意識表現積極地培養成為幼兒有意識的藝術展現,讓幼兒感受到美的存在。
一、注重角色轉變,把學習的主動性真正交給孩子
形成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學格局,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一切為了幼兒,為了一切幼兒,為了幼兒的一切,讓每個幼兒在其藝術天性引領下,按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藝術活動中以大膽自由的方式表達他對周圍世界與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體驗自由表達與創造樂趣。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個體主體性有一個不斷發生、發展的過程。這就使幼兒主體性在教育上成為可能。幼兒藝術教育的設計、組織、實施、評價的過程不僅注重知識、技能的訓練,而且注重激發學習興趣,以幼兒為中心,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通過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引導幼兒主動探究、體驗。
二、遵循發展規律,選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內容及方式
觀察身邊的自然景物,生成主題。在畫《可愛的小狗》時,我先布置讓孩子回家觀察小狗形態、顏色,再讓孩子們動手畫,孩子們畫出的小狗有睡覺的、有打哈欠的、有吃東西的,充分展示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好奇與疑問,如在唱《小樹葉,飄呀飄》的歌曲時,有的孩子雙手擺動,形象地表現樹葉隨風搖動的樣子,有的孩子雙手做小樹葉狀,放在胸前等。教師要讓孩子們充分展開想象,自由發揮,為歌詞配動作。寬松的心理環境有利于幼兒發揮想象力,因此,在孩子們進行創編時,教師不能干預,打斷孩子的思路,這樣有利于保證孩子創編思路的完整性。假如教師不時讓孩子停下來,糾正幼兒動作的準確性,幼兒的思路就會受到干擾,會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刻意模仿老師的動作。教師要給孩子一種輕松、自由的環境,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這樣才能使他們大膽、自信地去想象、去創造。我們要注重孩子的創造過程,而不要太在意結果怎么樣。
三、做好家園合作,采用有效方式與家長溝通與交流
運用各種方法讓家長了解有關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讓幼兒在興趣中滿足其好動好問的心理特點。要提高幼兒藝術能力,必須與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開創藝術教育的新局面。正如教育家魏書生說:“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教師是在廣闊的世界耕耘,播種的職業,這一職業是神圣的。”作為教師的我們怎能懈怠?唯有不斷努力,力求完美。教師要創設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藝術教育活動。總之,在幼兒藝術教育中,我們應清楚地認識到教學的重點,不是為了教幼兒模仿,不是在培養畫家、音樂家,而是要保護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尊重幼兒特有的表達方式,為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藝術氛圍,讓他們在藝術教育中獲得無限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桂花.自媒體與幼兒藝術教育結合的策略研究[J].藝術教育,2016(10):265-266.
[2]王崢.接受美學:幼兒藝術教育實施的新視角[J].學前教育研究,2014(12):55-57.
[3]連霞.幼兒藝術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4(20):282.
[4]馬志飛.芻議幼兒藝術教育學科的體系構建[J].教育探索,2014(06):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