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德
摘 要:小學生的好勝心理與獵奇欲望較為強烈,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來開展多元化的數學活動,引入有效引導策略,讓小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導者,實現教與學的有機融合,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同時,教師要有步驟設定數學教學方案,讓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所學數學知識,奠定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引導;素質教育
當前我國實行的是素質教育模式,同樣,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也要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在數學課堂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改變傳統教學中對學生填鴨式與使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而是要充分展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特征。由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教學中的有效引導,注重開發學生的數學學習智力,培養他們良好的數學抽象思維能力與數學邏輯性思維能力,做到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與自主學習中深刻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進一步加深感悟與理解,能夠讓學生擁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從中掌握更多的數學學習技巧與方法,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使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能夠真正有所成長和收獲,從而在師生之間共同構建一種優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筆者是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三十多年的教學中一直關注此種教學策略。本文主要是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展開研究,希望對學生的此類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師教學方法提供相應的幫助。
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有效引導策略的必要性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教師為了追求數學考試成績與追趕教學進度,習慣于自己掌控著數學課堂教學進度與數學學習計劃,完全忽視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性差異,導致很多學生無法跟上自己的數學教學進度。同時,教師過度掌控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完全打擊了他們參與數學教學活動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久而久之,使得部分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存在相應的抵觸與畏懼心理,從而無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做到引入有效引導策略,能夠把數學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究數學問題以及解決數學問題,從中來掌握數學知識規律與方法技巧,進一步加深理解與記憶,這樣才能夠提高小學數學學習質量和效率。同時,有效引導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鍛煉小學生的各項數學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可讓學生將小學數學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活動聯系起來,使學生自己在自主思考與自主探究中全面掌握所學數學知識,進而構建高效、優質的數學課堂。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有效引導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
(一)構建輕松的數學學習氛圍
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有效引導教學策略,教師必須為學生構建一種輕松、愉快的數學學習情境與氛圍。這是引入有效引導策略的重要前提條件,因為小學生只有在輕松的數學學習氛圍中,才能夠勇敢提出自己真實的數學學習需求與想法,從而讓自身能夠真正融入學習交流中,讓數學課堂成為激發自己數學學習潛力的場所,真正展現出教師有效引導的教學功能。由于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與認知能力比較差,更是缺乏一定的事物辨別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借助自己的有效引導,來規范小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思想,讓他們由之前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另外,教師也可以用提出問題的方式,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思考,積極探究數學答案,充分鍛煉小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與觀察能力。而且,在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引導過程中,教師要摸清小學生的心理思路,要選擇讓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開展課堂提問與相關的教學模式,不僅要講解數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動腦與動手的融合中充分運用數學知識,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必要性與實用性,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數學綜合素養。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多提出問題,改變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是“權威者”的教學模式,而是要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中的“發言者”。在學生舉手發言與提出意見時,教師要給予一定的肯定與表揚,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自信心,這也是對學生有效引導的重要策略與技巧方法。
(二)正確引導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錯誤思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有效引導策略,教師不僅要做到在講解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正確引導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錯誤思考。因為每一個學生的認知能力都是不盡相同的,導致學生看待事物的觀念與角度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與理解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和建議。在學生犯錯誤或者思考問題錯誤的情況下,教師不要急著指責學生,更不能直接告知學生正確的數學思考模式與答案,而是要給予學生有效引導,讓他們能夠及時發現自己思考中的錯誤方法,能夠循序漸進地探究正確的思考模式,這樣才能夠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另外,在正確引導學生數學學習錯誤思路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梳理數學錯誤題型,并展開分類與總結,把產生錯誤思路的原因用筆記本記錄下來,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數學復習,提高數學復習與鞏固的綜合質量。特別是在數學應用題推理過程中,一部分學生經常會出現粗心與數字遺漏的情況,這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反向推理的方式去驗證數學答案。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自主歸納錯誤的原因,從而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法,在思考與實踐中總結了經驗和教訓,進而也讓自己獲得了更多的解題思路與技巧。而且在數學課堂有效引導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之間的數學學習差異,要因材施教,認真引導學生去鉆研數學知識,鍛煉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與推理能力,使其逐漸找到數學學習技巧。同時,教師也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數學學習機會,以此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究性與開放性,讓每一個學生都擁有發表觀點的機會,進而構建雙向交流的數學實踐課堂。
(三)結合教學情境開展有效引導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數學教學情境對學生開展有效引導,讓他們真正投入數學活動之中,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潛力與積極性。由于小學數學知識和小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數學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要多多選擇一些小學生熟悉與可以接受的生活化素材。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難度,進一步消除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排斥和畏懼心理,讓他們能夠真正從中做到發現問題與自主思考問題。由此可見,數學教學情境的設定,也是對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有效引導。另外,在講解一些數學難點與重點問題的時候,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融入教學情境中,或者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一些公式、概念、定理來推理新的數學知識,從中進一步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感。而且,在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有效引導,即教師除了對學生講解數學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與技巧,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與動手操作,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鞏固與理解,提高數學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通過教學情境開展有效引導,教師要注重教學情境的故事性與多元化,針對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設定相應的數學教學情境,讓學生擁有一種“眼前一亮”和“豁然開朗”的學習感受。這些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主性與積極性,成為引導他們自身進行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
(四)在小組合作中有效引導
對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引導策略的運用,教師需要在小組合作教學活動中有效引導學生。素質教育理念下,更為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所以教師不僅要講解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和他人合作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與生活是有著巨大的幫助力的。在具體的數學小組合作活動中,教師要展現出一個有效引導的作用,做到把數學知識討論與探究的主導權交給學生,培養他們較強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科學地為學生設定小組合作任務。小組合作任務要具備一定的針對性與目的性,主要也是為了讓學生探究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是某一個類型的數學題,要讓學生在共同協助的基礎上探究數學知識與解決數學問題。最后,教師對小組之間的學習成果進行匯總,并再次提出問題,進一步發現學生小組學習中的不足之處。這樣能夠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發揮與學習的空間,使自己充分地展現出一個良好引導者的角色。另外,在小組學習模式引導下,教師還可以巧用一些錯誤的學習資源來指導學生,讓他們學會正視錯誤,充分掌握數學解題中的易錯點,讓學生在討論中來互相借鑒,學習別人身上的優秀學習經驗,以此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促進學生之間共同進步。
三、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工作中引入有效引導策略,能夠讓每一個小學生都能更為積極參與到教師所設計的數學教學活動之中,從中進一步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快樂,以此來端正他們的自我數學學習態度,并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與技巧。同時,數學課堂中有效引導策略,能夠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活躍與輕松的數學學習氛圍,讓每一位學生以最放松的心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中,真正展現出生本學習的優勢。這種策略不僅能夠使學生掌握數學課本知識,同時,還能夠充分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與數學智力,為自己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亞培.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及其運用初探[J].讀寫算,2020(14).
[2]許君霞.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及其運用探究[J].考試周刊,2020(38).
[3]汪亞.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引導”策略淺談[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7(10).
[4]錢娟.芻議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引導”策略——以《間隔排列》的教學過程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