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紅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核和人文情懷等更是發揮小學語文學科育人價值的關鍵所在。文章就先簡要分析了小學語文閱讀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所在,論述了要想充分發揮育人價值必須遵循的原則,并結合教學實例從深挖文本內容、豐富補充材料和多樣教學形式這三個方面具體探討了如何最大化發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提出,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學科的育人價值。而閱讀教學是實現小學語文育人價值的重要路徑,需引起每位小學語文教師的關注。目前很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都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關注的重點,卻忽視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閱讀文本的思想內涵,這就導致育人價值得不到體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迫切需要革新閱讀教學的思路和方法,全面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切實發揮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
一、閱讀教學中育人價值發揮的意義所在
(一)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本身就可以促進學生的成長,而育人價值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需求,以現實價值轉化理論價值,這樣更能夠顯著鍛煉和發展學生的情感思維與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將育人價值的發揮作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能夠幫助學生真正內化、吸收閱讀文本的思想內涵,更加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滿足教師發展需求
為全面發揮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需大力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教學能力等。教師在學習育人價值理論時,要能夠對學生的成長需求、發展規律等充分了解,深刻認識育人價值,采取更加高效的實現手段。同時,教師具體負責設計和實施閱讀教學活動,通過育人價值實現方面教研活動的組織開展,能夠顯著提高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指導等環節的專業能力。
(三)滿足教學改革需求
新時代教育改革工作正在穩步推進,要求教師充分重視學科育人功能的發揮。閱讀教學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環節,承擔著實現語文育人價值的重要任務。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現育人價值符合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要求,不僅閱讀教學整體質量得到提高,語文學科育人目標也可順利實現。
二、發揮閱讀教學育人價值需遵循的原則
(一)熏陶感染
新時代的小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勇于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想法。但由于小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不足,因此教師需充分發揮引導作用。一些教師采取直觀說教模式,比較抽象和枯燥,學生雖然給予表面認同,但內心深處并未充分重視。針對這種情況,語文教師需將熏陶感染原則貫徹下去,利用閱讀文本中的故事、人物等給予學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避免過于直白和粗暴。
(二)文道統一
一些語文教師割裂了語言教學與德育教育的關系,導致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得不到提升。其實,德育、智育是相互依存,協調發展的。依托文本語言文字,能夠增強思想教育的形象性和生動性,而通過實現育人價值,又可以拓展和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因此,語文教師需協調處理德育、智育之間的關系,堅持文道統一的原則,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基礎上,重視學生思想、情感的培養,促使德育、智育目標同步實現。
(三)因勢利導
為充分發揮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需準確把握教育的時機和方式。如果思想教育時機或方法不夠科學,與學生的認知特征不相符,則難以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甚至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要深入分析文本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展,于適當時機展開思想教育,切實提升育人效果。
(四)聯系生活
現階段很多教師在開展思想教育時容易直接向學生灌輸理論,抽象性、枯燥性較強,學生不僅難以充分理解,還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影響到閱讀教學育人價值的發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充分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以生動事例闡釋思想理論,促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要注重從小處著眼,兼顧學生的接受能力,避免空洞講授。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育人價值發揮的實踐策略
(一)深挖文本內容
教材文本不僅具有生動的語言和吸引力較強的故事,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價值。教師要對各類文本特點準確把握,于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在教學實踐中,可從這些方面著手:
1. 分析文本題目。題目在文本中起到統領全局的作用,透過題目可把握文本的中心主旨。因此,教師需重視文本題目的利用,引導學生由題目著手,整體把握文本核心內容。例如,學習《小英雄雨來》一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章題目:“為什么雨來能夠被稱為英雄?你能夠從雨來身上學習到什么品質?”鼓勵學生結合這些問題自主閱讀文本。這些問題難度較小,學生從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在思考、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雨來身上的品質充分了解,進而以雨來為榜樣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有效實現了文本的育人價值。學習《守株待兔》一文時,故事的大概可從題目中反映出來。題目中的四個字大部分學生都認識,但對“株”這一字的意義并不能準確理解。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查閱字典,了解“株”為“樹木的泛指”,全面掌握題目內容,之后引導學生閱讀文本,自主感知文本蘊藏的哲理。
2. 關注重點詞句。文本由各個字詞組成,透過關鍵詞句能夠對作者融入的情感進行探究和感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文本的核心字詞與關鍵句子,聯系上下文進行深入解讀,這樣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培養,又可以對文本主旨、內涵等深刻領會,充分融合德育和智育。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著重分析“五光十色”“富饒”“綻開”等關鍵字詞的意義,依托這些詞匯感悟西沙群島的魅力,將學生的熱愛和向往之情充分激發出來。學習《祖父的園子》一文時,教師可將“花開了……”這一段落作為賞析的重點,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這么多“就”字的原因,揭示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態和情感。一些學生由于缺乏良好的閱讀基礎,解答問題難度較大,教師可延伸講解“景語皆情語”知識,鼓勵學生從景物描寫中把握作者的心理動態和情感變化。
3.賞析人物形象。文學作品中的偉大人物能夠給予學生極強的精神引領,有助于學生辨別能力的提升和思想價值觀的養成。因此,語文教師需引導學生提煉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啟迪學生的思想,凈化學生的心靈。學習五年級上冊《將相和》一文,教師首先以“澠池會”為切入點,幫助學生了解藺相如的才能,之后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藺相如會一再躲避廉頗的挑釁。通過分析藺相如兩種場合截然不同的做事風格,學生能夠深刻體會藺相如不計較個人得失的偉大精神。同時,為避免學生片面看待廉頗這一形象,教師要組織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進入到“廉頗”這一角色當中,感知廉頗能夠做出“負荊請罪”行為的不易,幫助學生建構勇于認錯的良好態度。
(二)豐富補充材料
學生的閱讀對象應涵蓋文本內容、背景知識、作者簡介等諸多方面,如果僅僅局限于文本閱讀,一些學生將難以全面理解文本內涵,無法發揮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因此,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及時將背景知識、作者簡介等補充材料提供給學生,更加高效地感染學生的情感與思想。
1. 背景知識。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本具有特定的歷史背景,與現代社會存在較大差異。小學生由于生活經驗缺乏,導致難以對作者融入的情感深入理解。因此,教師需簡單介紹文章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將文本放置于社會大背景中閱讀和理解。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時,教師首先可對文章背后的社會背景詳細講解,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文本情感。通過講解背景知識,學生能夠對文本的情感理解得更透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2. 作者簡介。任何一種類型的文本都會體現作者的主觀思想,即便面對相同的事物,受生活經驗等因素的影響,不同作者也會產生差異化的主觀感受。因此,教師要及時提供作者的生活經歷等資料,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寫作時的心境和感受。例如,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時,教師可向學生介紹杜甫的人生經歷。學生結合杜甫的人生經歷與當時心境,可充分感受到杜甫的思鄉之情與愛國之情。
(三)多樣教學形式
多媒體技術能夠以動態、形象的方式呈現知識內容,使學生的探究熱情得以激發,有助于語文育人價值的實現。因此,教師可以打破單一教學模式的束縛,積極運用現代媒體,激發學生情感,熏陶學生的思想。
1.播放錄音。優質的錄音作品可以將生動的意境營造出來,促使學生全身心沉浸于文本內容中,深刻感知文本的內容與情感。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引導學生緊閉雙眼,靜靜聆聽字正腔圓、充滿感情的朗讀錄音作品。在優美語音的感召下,學生的腦海中浮現出西沙群島的畫面……通過錄音的播放,學生的學習體驗顯著優化,充分感受到西沙群島自然風光的美麗,產生向往之情。
2.播放視頻。文本內容以靜態形式存在,為切實發揮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教師需通過多媒體視頻的引入,動態轉化這些靜止的文本,向學生高效傳輸。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時,教師可向學生播放相關的電視劇、電影片段。學生在觀看過程中,不禁會設想自己如果是五壯士之一,當時會作何選擇。通過這樣的思考,學生能夠產生情感共鳴,感受到五壯士的偉大精神。
四、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學科承載著顯著的育人功能,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需充分考慮學科育人價值的發揮。同時,要協調處理語言知識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之間的關系,順利實現在語言知識、技能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學生的思想品質進行有效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魏青林.深挖古詩詞育人價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青海教育,2019(Z2).
[2]譚玉.談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22).
[3]徐洪運.語文學科育人功能的特性及措施[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