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萌
摘 要:縱觀各個大型博物館的發(fā)展,其舉辦的各類臨時展覽已成為衡量博物館對外宣傳教育、文化傳播和樹立品牌的重要方式之一。相反,中小型博物館受自身客觀條件的限制,舉辦的各類臨時展覽不能很好地體現(xiàn)出一個館的活力與魅力。文章以發(fā)揚本土優(yōu)秀文化為依托,從深挖本土文化資源、緊貼社會熱點話題、利用好本土文化平臺、加強臨時展覽推廣力度等幾個方面提出可行性方案。
關鍵詞:中小型博物館;臨時展覽;本土文化;漯河
依據(jù)《博物館建筑設計標準》規(guī)定,按照館藏文物的數(shù)量及建筑面積可將我國博物館劃分大、中、小三種類型。而中小型博物館一般是指面積小、館藏文物數(shù)量少的市縣級博物館。藏品是一個博物館的核心,而展覽是藏品展示的最佳方式。展覽根據(jù)時間的長短可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臨時展覽與基本陳列相比,一般具有時間短、主題相對獨立、針對性強、形式較為多樣等特點。它是博物館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基本陳列的補充,并不斷為博物館注入新的生命力。
1 中小型博物館臨時展覽的現(xiàn)狀
縱觀各個大型博物館的發(fā)展,其舉辦的各類臨時展覽已成為博物館觀眾流量的“溫度計”,臨時展覽的效果決定了能否為博物館帶來更多的吸引力。當前,各類中小型博物館每年都會舉辦一定數(shù)量的臨時展覽,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客觀條件的制約,每年都面臨著舉辦臨時展覽活動經費不足的狀況。
由于一些中小型博物館一味追求展覽數(shù)量,而相對忽視了展覽的質量和觀眾的反饋。展覽的質量決定了博物館的發(fā)展速度。對于地區(qū)文化的展覽,突出地方特色是市級博物館需要把握和關注的重點。①事實上,大多數(shù)中小型博物館都千篇一律,缺乏準確把握地方特色的能力。例如,中小型博物館的臨時展覽受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一般以現(xiàn)當代書畫作品為主,既簡單又節(jié)約了社會資源,但欣賞作品需具備一定的文化底蘊,才能更好地理解展覽所蘊含的深層次含義。另外,多數(shù)中小型博物館的臨時展覽是由館內人員進行策展,但由于館內人員專業(yè)水平參差不齊,其展覽展示水平也良莠不齊。
本文結合漯河市博物館的實際情況,對中小型博物館如何充分發(fā)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舉辦優(yōu)質臨展進行探討,為中小型博物館舉辦各類臨時展覽提供參考。
2 深挖本土文化資源,豐富臨時展覽主題
傳統(tǒng)文化一直都有其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想要全面了解,就必須深度挖掘。每個地區(qū)的文化也一樣,都有它獨特的發(fā)展脈絡。一般中小型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都是按照時間順序分單元來展示當?shù)靥厣幕热萆匣径际菑拇蟮姆矫嬲故酒涑霈F(xiàn)、發(fā)展、成就和社會影響,并且陳設最能反映時代特征的文物。相反,臨時展覽不必拘泥于展品時代的因素、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應該更多地考慮受眾因素。因此,我們在基本陳列的基礎上,將基本陳展中某一方面、某一問題詳細地放大介紹給觀眾,既可以讓基本陳列的主題得到深化和拓展②,又能豐富臨時展覽的主題。中小型博物館做臨時展覽,不必一味追求重金打造,可以貼合實際生活,把一些有地區(qū)特色、大眾感興趣但不甚了解的內容設計成臨時性專題展覽。
2.1 弘揚飲食文化
民以食為天,看似尋常的一日三餐,卻大有文章可做。漯河地處中原腹地,歷史悠久,早在9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賈湖遺址就發(fā)現(xiàn)了陶鼎,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居中先生稱為“世界最早的鼎”。鼎在史前時期主要用途是做飯,陶鼎這一發(fā)現(xiàn)為漯河飲食文化后來的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大眾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吃貨”逐漸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熱門話題。而漯河市一直致力于打造高質量的食品名城,博物館也可以借此機會弘揚我國的飲食文化。漯河特有的北舞渡胡辣湯、粉漿面條、豆沫、芝麻葉豆腐腦都很有特點,但這遠不及開封灌湯包、洛陽牛肉湯、南京鴨血粉絲湯知名度高。例如,漯河最拿手的北舞渡胡辣湯,雖與西華逍遙鎮(zhèn)的胡辣湯同屬一個體系,就味道而言,北舞渡胡辣湯和逍遙鎮(zhèn)胡辣湯可以說是春蘭秋菊、各有所長,但北舞渡胡辣湯的知名度卻遠遜于逍遙鎮(zhèn)胡辣湯。下一步該如何擴大宣傳提高知名度,以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傳承,是我們在臨時展覽中應該考慮的。另外還有吳城回鍋肉、樊城牛肉、龍城豬蹄、熱豆腐、單饃、菜饃等雖非漯河獨有,但在漯河也有較高知名度,觀眾應該也都對其起源、發(fā)展、制作方法等有濃厚興趣。
食品類的臨時專題展覽在國內還比較少見,但這也是最為貼近觀眾生活的展覽,從大眾生活中來,到大眾生活中去,為觀眾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覽。布展過程中如果將食品直接搬入展廳,這不符合博物館陳展的要求,如果用食品模型展出其效果肯定難盡人意。這就需要多方面的人員配合,文物征集人員需要征集制作食品過程中的各類加工工具,并配合設計人員購買部分符合時代特征的現(xiàn)存或仿制工具;內容設計人員需要結合食品的特性,增加圖片、視頻等輔助性展品,并用簡潔的語言對不同食品的出現(xiàn)和演變過程進行闡述;形式設計人員則利用多種現(xiàn)代化展示手段對展品進行渲染,把一個完整、通俗、耐人品味又帶有知識普及性的展覽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使每一位走進展廳的觀眾感受到中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①,以及當?shù)仫嬍澄幕臍v史與特色。
民以食為天,一種美食、一種制作方法代表的是一種記憶、一種傳承。為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效果,可以聯(lián)系這些名優(yōu)小吃的傳承人定期(如周六或周日)到固定的攤位,為本地及來漯河參觀旅游的大眾提供優(yōu)質的特色食品,不僅可以吸引觀眾,活躍展覽氣氛,同時也可以為漯河的發(fā)展帶來經濟效益,這既是本地政府、企業(yè)極力關注的,也是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
2.2 傳承紅色文化
紅色展覽主要是為了宣傳展示近現(xiàn)代革命歷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杰出歷史人物的英勇事跡。中小型博物館作為各地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責任也有義務對公眾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當下,我們應將焦點聚集在抗戰(zhàn)老兵以及先驅、烈士家屬身上,在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節(jié)日,抓住時機舉辦符合時代主旋律的展覽。
以漯河為例,著名的烈士沈東平,原名張秉乾,1936年曾任中共許昌中心縣委書記,中共河南省臨時工委負責人,抗戰(zhàn)時期,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員兼中共豫東特委書記,在2014年被國家民政部公布為第一批300名抗日英烈之一;趙伊坪烈士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先后擔任魯西區(qū)黨委委員、秘書長兼部長、第六區(qū)政治部秘書長等職,其名字列在民政部2015年公布的抗日英烈榜中②;蘇進曾任八路軍第一二○師第三五九旅副旅長、八路軍獨立第二游擊支隊副司令員,建國之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副司令員兼炮兵參謀長②;吉合、趙曉舟、張萬春等革命先輩也都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同為共和國奠基的英雄;除此之外還有田方、林凱愷、苗寶泰等一群抗戰(zhàn)時期的英模,他們的事跡至今仍在漯河地區(qū)與周邊群眾中傳頌。漯河市博物館可以與中州抗戰(zhàn)紀念館進行合作,實現(xiàn)紅色文化資源共享,并從各方面搜集各位先烈在漯河及全國的事跡、遺物與紀念物,舉辦展覽前做好各方面的調研,充分把握觀眾的特點和參觀需求,才能更全面地將這些英烈的生平經歷整理成富有知識性、愛國性質的高水平展覽內容,運用現(xiàn)代科技的展示手段,辦成觀眾喜聞樂見又具有特色的紅色題材臨時展覽。一個大家既敬畏又耳熟能詳?shù)念}材,也會因為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和現(xiàn)代形式,滿足了不同層次的觀眾對文化休閑的追求,得到社會和公眾的廣泛認可。①
同時,紅色展覽也可以以流動展板的形式進入校園,通過博物館講解員的生動講述以及展板的直觀展示,既可以讓學生們銘記歷史,緬懷革命先輩為國捐軀、為理想而英勇奮斗的偉大事跡,又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提高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2.3 緊貼社會熱點話題
2020年,我國經歷了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南方城市的洪澇災害等。同時,2020年也是全國脫貧攻堅決戰(zhàn)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年。當前,我國正處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中。外部,中美關系正面臨兩國建交以來最嚴重的挑戰(zhàn);內部,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改變了以往明星天天上熱搜、科學家無人問津的狀況。
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小型博物館應當抓住機遇,結合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以及面對突發(fā)情況做出的重大決定,有針對性地舉辦一些專題展覽。例如,國家衛(wèi)健委下發(fā)的各類文件、各地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數(shù)、為我們全國人民生命安全忙碌在一線的專家、本地醫(yī)護人員的抗疫故事、基層社區(qū)工作人員不分晝夜的堅守、疫情期間城市的面貌、舉國上下在家隔離期間的心路歷程、地區(qū)復工復產后的狀況等,這些內容極為豐富,經過整理、設計都可以成為專題展覽的素材。在全國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的當下,博物館更應做好宣傳,通過展覽的形式來弘揚疫情期間的各崗位基層工作者為打贏這場抗疫防疫攻堅戰(zhàn)做出的巨大貢獻,以及愛崗敬業(yè)的大無畏精神,與各條戰(zhàn)線上所發(fā)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以此激勵社會各界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國家而努力奮斗。
3 利用好本土文化平臺,做好學術研究
由于博物館發(fā)展不平衡的原因,各地方博物館被聘用的工作人員在專業(yè)限制上不夠嚴謹,甚至較少參加過文博系統(tǒng)的專業(yè)培訓,專業(yè)水平有限,研究能力較弱,而學術研究成果和展品形象資料是博物館展覽策劃設計的基礎,直接影響展覽的質量和水準。①
近幾年,漯河市一直在努力創(chuàng)建中華漢字文化名城,由市委宣傳部組建了專門機構,抽調部分研究機構工作人員參與,并由市社科聯(lián)組織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理論建設、發(fā)展方向等。作為博物館人,應主動與這樣的平臺建立起合作機制。該機構并非只關注漢字的問題,更重要的在于其背后的漯河文化,如賈湖遺址出土器物上的契刻符號,許慎的《說文解字》,漢魏政權和平交替的見證物三絕碑,以及古往今來受各位書法大家推崇的彼岸寺經幢等,這些不僅是漯河獨有的文化資源,也是博物館與眾不同的文化財富,更是舉辦富有特色的臨時展覽所需要的資源。
博物館的臨時展覽內容涉及領域廣,深度要求高,因此,博物館應通過爭取各方力量,實現(xiàn)資源共享,并主動邀請專家、學者為博物館的建設建言獻策。同時,應注重人才培養(yǎng)和引進,加快推動博物館人才基地建設,通過宣傳吸引更多優(yōu)秀人才加入,壯大研究隊伍,從而提高博物館的學術研究水平,推動陳列展覽的進一步提升。
4 加強臨時展覽宣傳推廣力度
4.1 引進來與走出去有機結合
要實現(xiàn)臨時展覽的多樣化,我們需要不斷地走出去,汲取營養(yǎng),激發(fā)博物館的發(fā)展力與創(chuàng)造力,提升博物館策劃臨展的水平。首先,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尋找相似的展覽,實地進行學習觀摩其他單位對展覽的內容選擇、陳展形式、觀眾接受度,并進行總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其次,可以引進兄弟博物館有特色、受歡迎的展覽進行聯(lián)展,選擇同一時期不同地域的展品,通過某一類文物的展示,讓觀眾一目了然地看到同一時期不同地區(qū)、不同文化之間的不同與相似;或者同一地區(qū)不同時期,文化在時間延伸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差異與傳承。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讓更多人認識到漯河本土文化在中原文化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是中華民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4.2 積極開展前期工作
任何一個活動的成功舉辦都離不開廣泛深入的宣傳,博物館也是如此。臨時展覽由于它的時效性、針對性強,在一段時間內是可以大量吸引人們的眼球,尤其是中小型博物館,它們能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升參觀人數(shù)。專題臨時展覽一般時間短,只有擴大宣傳把展覽信息及時地傳遞給觀眾,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觀,達到滿意的教育效果。②因此,開展前期的預熱、宣傳、氣氛渲染和烘托工作對臨時展覽尤為重要。前期除了宣傳工作,還需要在把握文物展品的重點、亮點和特色的前提下,編寫、制作出宣傳冊、海報。加強同新聞媒體的聯(lián)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在現(xiàn)代社會,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在提高展覽知名度方面是其他宣傳工作無可比擬的。③為了擴大宣傳力度,在組織展覽時可以嘗試讓媒體宣傳貫穿整個臨時展覽的始終。
5 結語
中小型博物館是我國博物館群體的中堅力量,充分利用本土資源,舉辦多視角、多題材的臨時展覽,彌補基本陳列的不足,既能提升博物館品牌影響力,又能實現(xiàn)一定的社會效益。臨時展覽廣泛涉及社會生活與自然界的各個領域、各個學科,豐富博物館陳列內容,展示民族文化深厚的積淀③,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時代的發(fā)展與變化,使文物真正地活起來。同時,也為市民更全面了解中國文化的多樣性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與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