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明堂
摘 要:閱讀教學歷來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由于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眾多弊端,無法滿足新課改下的閱讀教學需求,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本文以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為研究切入點,對群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讀寫能力、思維發展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必然途徑。但是在當前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影響,依然存在諸多弊端,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教師必須要及時更新、優化閱讀教學模式,充分借助群文閱讀這一新型的閱讀教學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閱讀教學重心偏離
部分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常常將重點放到相關題目和閱讀技巧的講解上。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并未完全理解和掌握文章的深意,無法抓住文章的核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致使閱讀教學效果不佳。
(二)強調單篇閱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選擇一篇閱讀材料,之后按照“教師、書本和課堂為中心”的模式,引導學生對其進行閱讀分析,并且在具體的閱讀學習中,將知識教學作為重點,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成績作為最終目的。這一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存在兩個顯著的弊端,一方面,單篇閱讀常常以文選式的課文為主,教師一篇一篇地教,學生則是一篇一篇的學習。如此一來,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就會受到嚴重的限制,制約了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的閱讀教學模式,使得學生成為課堂的邊緣體,無法積極參與其中。這一被動的閱讀學習模式下,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制約了閱讀學習效果[1]。
二、群文閱讀內涵
(一)概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新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群文閱讀就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結合教材、課外讀物等,針對相同的議題,開展多文本的閱讀教學模式。具體來說,“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中,主要是結合議題選擇出一組呈現出結構性的文本,引導學生在多文本的閱讀材料中,在對比中進行鑒別,并在鑒別的過程中,對閱讀材料進行多元化、全面的認識,進而促使學生在多文本的閱讀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思維、審美和文化吸收能力等,以實現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學習要求[2]。
(二)群文閱讀與傳統閱讀區別
盡管群文閱讀、單篇閱讀都屬于閱讀教學的模式,但是兩者之間又存在明顯的區別,集中體現在:(1)資源呈現狀態不同。雖然兩種閱讀模式的閱讀資源都是以文本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的,但是群文閱讀模式下,閱讀材料的數量更多,并且閱讀材料之間存在緊密的相關性。(2)教學目標不同。單篇閱讀教學模式下,其教學目標主要是緊緊圍繞考試而設計的。而群文閱讀模式下,教學目標更加具有多層次性:在語文核心素養的背景下,將高中語文課程作為一個整體,通過不同的議題,對語文閱讀材料進行了整合,使得語文閱讀教學更加具有系統性。如此一來,使得語文閱讀教學目標更加具有整體性、層次性和有序性。(3)閱讀教學過程不同。在單篇閱讀教學模式下,教師常常將重點放到寫作手手法、修辭方法、語法等內容的講解上,并且在講解的過程中,還帶有明顯的主觀色彩。而在群文閱讀模式下,教師課引導學生對多種閱讀材料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在互相襯托、互相說明的過程中,不斷加深某一議題的理解深度,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3]。
三、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
(一)選擇恰當的閱讀議題
在群文閱讀模式下,選擇恰當的議題尤為重要,直接決定了整個閱讀教學的效果。具體來說,在確定群文閱讀議題的時候,其角度非常多元化,教師可立足于文本的內容,從時間、人物、景物、時間等方面設置議題,也可以將文本的情感內涵作為出發點,設置出生命、成長、教育、愛的主題等,還可以作者為出發點,設置群文閱讀的議題。
教師在設置群文閱讀教學議題的時候,不僅僅要結合自身以往的教學經驗,還要對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分析,并根據實際教學需求,對其進行靈活的調整,確保所設計的群文閱讀議題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設置群文閱讀議題的時候,應注意:(1)與相關的課程標準相適應。教師在設置議題的時候,可結合教學大綱要求進行設計,不斷強化學生的閱讀認知。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實現高中階段的閱讀教學目標。(2)設計議題的時候,應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之前,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明確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4]。
(二)結合議題,整合閱讀材料
在群文閱讀模式下,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必須要緊緊圍繞所確立的議題,對閱讀材料進行整合,以保障群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首先,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師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緊緊圍繞群文閱讀的議題,在教學目標的要求下,對教材中相關的閱讀文本進行整合、設計。具體來說,在閱讀教學中,針對單篇閱讀材料,學生對作者的認識、理解程度有限,教師就可以將教材中同作者的相關文章作為群文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在多方位的鑒別閱讀中,對同一作者的作品進行全面的、深刻的認識,進而提升閱讀效果。其次,在整合閱讀材料的時候,還要結合教學目標、學生的閱讀學習需求等,對閱讀內容進行適當的擴充,以達到豐富閱讀內容、開拓學生文學視野、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最后,教師選擇完閱讀材料之后,還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組合。這主要是因為群文閱讀與任何事物都一樣,必須要按照一定的排列順序,將其組合在一起,才能充分體現群文閱讀的價值。因此,教師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必須要按照閱讀的主題、特點等,將選擇的閱讀材料進行整合,使其有一定結構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在群文閱讀模式下,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讀”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具體來說,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時候,應注意幾個方面:(1)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應充分結合教材的內容,設置出相應的閱讀目標,并保證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不要過渡干涉學生的閱讀思路,可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地位,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2)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在群文閱讀模式下,教師可充分結合閱讀材料,設置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問題的思考下,獲得相關的答案,并逐漸實現不同文本的有效整合,最終實現深度閱讀。(3)互動討論。在群文閱讀模式下,不同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見解、觀點等,教師可組織學生結合群文閱讀的內容,通過互動討論等形式,對其進行闡述,促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加深閱讀材料的理解。
(四)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升群文閱讀效果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開展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的時候,必須要對閱讀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設計,以多樣化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提升學生閱讀學習效果,并促使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來說,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可結合閱讀議題,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設計出具有價值的思考問題。之后,引導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充分借助小組討論等形式,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和分析等,最終完成深入的閱讀。另外,在群文閱讀模式下,教師還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借助分角色朗讀、演繹等形式,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進而不斷提升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完成閱讀之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反思,引導學生對閱讀方法繼續進行歸納和總結,最終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四、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注意事項
群文閱讀模式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彰顯出顯著的價值。但是在具體應用的時候,應注意三個問題:首先,不能否定單篇精讀的價值。要知道,任何時候單篇精讀都是存在一定價值的,教師必須要針對具體的閱讀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選擇,尤其是針對一些經典的、有難度的文章,必須要采用精讀的方式開展教學。而針對故事性較強、文章類型、主題相似的文章,則可充分借助群文閱讀的模式開展。其次,群文閱讀不是單純把文章相加。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教師在選擇閱讀內容的時候,必須要緊緊圍繞閱讀的中心議題、閱讀教學目標等,科學篩選閱讀內容,并對其進行整合,以免出現閱讀材料的單純疊加,使得群文閱讀流于形式。最后,群文閱讀開展必須要量力而行,切實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素質等開展,以免目標設計過高,挫傷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受到傳統閱讀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制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無法滿足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要求。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要充分借助群文閱讀這一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設置閱讀議題、整合閱讀材料、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優化閱讀過程,全面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雅瓊.高中群文閱讀教學實施路徑[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9(3):4.
[2]徐書林.高中語文教學引入“群文閱讀”方法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96.
[3]林麗娟.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9(10):53.
[4]程紅輝.基于高中語文教材的群文閱讀教學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9(2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