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晶晶

2020年12月25日,卡車持續滯留在英國多佛港
這里是往來英國和歐洲大陸的一個關口,英國多佛港。
2020跨年夜,兩國海關嚴陣以待。他們等待的不是新年的鐘聲,而是當晚11時,英國脫歐過渡期結束、英歐自由貿易協議正式生效的時間點。
時間一過,英國正式退出歐洲單一市場與歐盟關稅同盟,脫歐大戲正式收官。雙方將恢復邊境管制,車輛貨物需經檢查,橫渡英吉利海峽的速度將會放慢。
倒推到一個多月前,法國開始為脫歐后恢復邊檢進行彩排,導致多佛港的歐洲隧道入口排起了5英里長隊。但正式脫歐首日,多佛港卻沒有車輛延誤和擁堵。
一直到2020年12月中旬,英國與歐盟之間,仍未就脫歐后的貿易協議達成一致,還在英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聲稱的無協議硬脫歐的危險邊緣徘徊。
這場世紀“離婚案”在英國國內幾經坎坷,后來,英國與歐盟的“脫歐后貿易協議談判”也多次陷入僵局,終在2020年12月22日迎來轉機,并按下加速鍵。24日,貿易協議達成,約翰遜把它作為“圣誕禮物”,通過推特視頻,“送給那些想在圣誕午餐之后的慵懶時刻找些東西閱讀的人”。
從2016年到2020年,三位首相先后掛帥,幾番掙扎,終于在約翰遜任內實現脫歐、結束離婚冷靜期、恢復自由身。12月31日,約翰遜在《每日電訊報》發表新年致辭,形容這是“(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大勝利”,因為英國收回了對資金、法律和水域的控制權。
但愛爾蘭外長西蒙·科韋尼則表態:“不是值得慶祝的事情。”他提醒,邊檢的繁文縟節將打亂貿易,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和損失。
2021年1月1日,蘇格蘭首席大臣尼古拉·斯特金發了一條推特:“歐洲,蘇格蘭很快會回來的。”北愛爾蘭則被遺留在了歐盟關稅同盟和歐洲單一市場,和英國本土分屬不同關稅區,北愛首席大臣阿琳·福斯特倍感壓力。
11個月的離婚冷靜期結束,離婚證也簽完字終于領到手,但英國脫歐的連鎖反應才剛剛開始。
再沒有哪一場離婚比英國脫歐更艱難。4年,這條脫歐路,三位首相接力,卻有著不同角色。
卡梅倫是英國脫歐的始作俑者,但他原本沒想離。
接過卡梅倫的爛攤子,特蕾莎·梅是一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承諾踐行者。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臨危受命,比起撒切爾夫人,她的執政風格要柔和得多。
2019年5月24日,她一身紅衣宣布辭職,2分鐘的演講概括成一句話:“我盡力了,但我做不到。”人們記住她離職演講時的哽咽,記者拍下她在車后座時濕潤的眼,《太陽報》在報紙頭版打上“Tearesa”(淚眼莎)的標題。
“妥協不是個骯臟的詞。(Compromise is not a dirty word.)”特蕾莎的忠告,鮑里斯·約翰遜一開始顯然沒有聽進去。
這位滑稽又強硬的收官者上任后,稱要“不惜一切代價”在2019年10月31日前完成脫歐。
他貢獻的一幕名場面,便是在競選演講時,出其不意蹲下身子,從腳邊先后掏出一袋咸魚和冰袋,舉過頭頂,以嘲諷歐盟毫無意義的監管規定。
約翰遜最大的動作,是向女王提請長達5周的議會休會,只給還未結束夏季休假的議員們一周反應時間。這意味著議員們很難阻止他無協議脫歐。
這逼得議員們發起反制,在休假結束后第一天,通過禁止無協議脫歐的法案。作為回應,約翰遜也發起提前大選,脫歐時間被推遲到2020年1月31日。
不同的是,約翰遜贏得了大選。2019年12月20日,約翰遜版的“脫歐協議”終于在下議院通過。2020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歐,進入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有時我們覺得永遠不會抵達脫歐的終點,但我們已經做到了。”脫歐協議在上議院通過后,約翰遜說。
過渡期間,歐盟商貿規則、法律仍適用于英國,脫歐仍未實質上完成,英國還需要同歐盟商談新的貿易安全協定。即便連歐盟負責英國脫歐事務談判的首席代表都稱,11個月不夠用,雙方還是在圣誕節前的最后時刻如約達成協議,并使之于新舊年交替之際生效。
4年,3位首相,3次延期,脫歐協議多次難產,黨派內外爭吵不斷,卡梅倫捅了簍子辭職走人;特蕾莎臨時補位,沒能柔而化之,黯然離場;約翰遜多次沖擊硬脫歐底線,大選之后翻盤,脫歐步入正軌,如期收官,避免了最壞的硬脫歐結果,以及更多的陣痛和不確定性。

鮑里斯·約翰遜手舉一袋咸魚,嘲諷歐盟毫無意義的監管規定
約翰遜最大的動作,是向女王提請長達5周的議會休會。
一出堪比莎士比亞悲喜劇的政治劇目終落帷幕,女王和首相府邸的Larry貓旁觀了一切。

蘇格蘭之所以如此強烈地希望留在歐盟,源于其經濟對歐盟國家的高度依賴
脫歐期間,一位中國記者曾到訪莎士比亞家鄉,并拋給投了“脫歐”票的鎮長朱麗葉一個問題:“你覺得莎士比亞會選擇‘脫歐嗎?”
寫故事的人,自然樂見外來者帶來的奇聞軼事,但《查理二世》中對英國“新的伊甸,地上的天堂”的溢美,或許也會讓莎翁對脫歐派“拿回我們失去的主權”產生共鳴。
比起立場,莎士比亞會如何取材書寫脫歐,更引人遐想。
脫歐收官,英國仍被撕扯著。矛盾集中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前者要鬧獨立,后一個尷尬地還留在歐盟關稅區和歐洲單一市場。
2014年,蘇格蘭曾發起一項獨立公投,55%的投票支持留在英國。2016年,62%的蘇格蘭選民投了留歐票。
2020年12月24日,脫歐后貿易談判取得突破,蘇格蘭首席大臣尼古拉·斯特金在推特上表示:“英國脫歐違背了蘇格蘭的意愿,沒有任何協議能夠彌補脫歐帶給我們的損失,是時候描繪一個獨立歐洲國家的未來了。”斯特金還在新年喊話要重返歐盟。
今年5月,蘇格蘭將迎來議會選舉,這也讓脫英提議的可能性大增。
蘇格蘭之所以如此強烈地希望留在歐盟,源于其經濟對歐盟國家的高度依賴。其旅游業、農牧漁產品出口、金融服務,都與歐盟國家合作緊密。《衛報》援引蘇格蘭政府的分析稱,根據新的貿易協議,以捕魚權為例,蘇格蘭周圍13個漁區中只有5個的魚類配額增加。
和2014年一樣,獨立公投可以由蘇格蘭議會提出,但仍需英國首相批準。1月3日,約翰遜在BBC節目中重申,任內不會同意。自然,蘇格蘭還要考慮歐盟是否會單獨接納蘇格蘭,而非自己一廂情愿。
想出走留歐而不得的蘇格蘭政府,眼紅“被留歐”的北愛爾蘭。但北愛爾蘭人也有自己的煩惱。
在北愛爾蘭議題上,談判的前提很明確:不在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之間設置硬邊界。這一點遵循了1999年生效的《貝爾法斯特協議》精神,這是結束愛爾蘭和北愛爾蘭流血沖突的和平標志。不設硬邊界,是為降低地區局勢緊張的風險,畢竟北愛爾蘭政府停擺三年后,重啟迄今才一年。
脫歐之前,英國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之間存在一條隱形的國境線,且穿過公路鐵路線、居民區、農場牧區,一旦軟邊界成硬邊界,通關手續或繞道都是麻煩,不劃算。
雙方的妥協是,北愛爾蘭地區在法律上作為英國一部分,脫離了歐盟。但實際上,北愛爾蘭被留在了歐洲單一市場和歐盟關稅區,繼續遵守歐盟的商貿規定,和同為歐盟成員國的愛爾蘭共和國,享同等待遇。一個英國,兩套標準。
北愛爾蘭的首席大臣阿琳·福斯特在接受BBC采訪時表示,她的政黨“不想要協議,但它在這里”。她的工作就是減輕這些負擔,以使北愛爾蘭和英國其他地區的往來不受限制,因為后者是北愛爾蘭最大的市場。
根據新的貿易協議,蘇格蘭周圍13個漁區中只有5個的魚類配額增加。
分裂,注定是莎士比亞戲劇脫歐篇繞不開的關鍵詞。早在脫歐公投啟動時,分歧就被激活和放大,加速了英國社會的分裂,又借助媒介呈現,擺上明面,制造著奇觀。

2021年1月6日,英國結束“脫歐”過渡期后,巴黎瑪莎百貨的英國食物貨架空空如也
“明天投留下!”和“奪回控制權”,報紙整版是旗幟鮮明的投票口號;特蕾莎任內,議會內部、兩黨之間和兩黨黨內也存在巨大分歧,口水戰、起哄聲、倒戈者,讓脫歐拖泥帶水;“功不可沒”的首相約翰遜,家庭也因此分裂:強硬脫歐闖關之際,弟弟辭去國務大臣;脫歐收官后,父親申請了法國國籍。種種分裂局面,是人們所陌生的。
共識稀缺,利益沖突,分裂加深。不必追問脫歐值不值,現實終究覆水難收。一個被撕扯的英國,留給世界的啟示,不只有分裂本身。英國內政外交、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并非偶發現象。
2016年6月,52%的投票選民為英國指出了航向。5個月后,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美國人選擇了特朗普。前者讓英國陷入迷茫與分裂,后者則讓全世界陷入緊張和不確定。2020年,英國在最后一天脫歐收官,特朗普則連任失敗。
像是預言和警示一般,曾經和現今的兩個超級大國,似乎在和某種東西周旋,然后告別。
英國脫歐公投,暴露出存在于歐盟、英國的社會治理、規則制定的問題。而兌現脫歐承諾的過程中,英國議會制度的優缺點也充分展現,在爭辯、扯皮、掣肘的低效內耗中,避免了無協議脫歐的最壞結果,又讓各方獲得了大歷史的參與感。
但民粹的局限性同樣明顯。它只能發現問題,沒法解決問題,改變的權力仍然掌握在精英手中。這大概也是游說“脫歐”的英國獨立黨領袖法拉奇在脫歐之后,選擇辭職的原因—任務結束,該退場了。
如果給這4年一個關鍵詞,選擇“距離”或許比“分裂”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