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超
摘 要:抗日戰爭時期是研究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戰的不同階段都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一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逐漸走向成熟。文章主要從抗戰的三個階段(戰略防御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戰略反攻階段)來梳理黨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黨在這一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分析這一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于新時代的影響。
關鍵詞:抗日戰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點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1)02-0066-03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部過程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在艱難困苦環境中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過程。雖然當時的環境相當艱苦困難,但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卻效果顯著。中國共產黨實施的各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不僅在精神上而且在組織上都達到了高度的團結。可以說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并且為以后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抗日戰爭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統一戰線,可以說是當時最具有效果的組織形式,這一組織形式對于打敗當時的日本侵略者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為了取得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黨也高度重視宣傳與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抗日戰爭戰略防御階段、戰略相持階段和戰略反攻階段這三個不同的階段中,采取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
(一)戰略防御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國抗日戰爭的導火線是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中國共產黨便開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當時黨內的廣大黨員、革命軍人以及人民群眾開展抗日教育,動員人民積極參加抗日,開展抗日總動員。這一階段,毛澤東同志明確部署了黨在這一時期應該采取的路線、方針和政策。1937年5月,毛澤東同志發表了《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斗爭》。在文中,毛澤東同志提出要把所有能夠用來實現抗日戰爭勝利的力量都團結起來,明確了全面抗戰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他也提出了救國的十大綱領。1938年5月,毛澤東同志廣泛聽取全黨意見,寫出了《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總結了抗日戰爭以來的教訓與經驗,分析了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在持久戰中的優勢所在以及日本的劣勢所在,批判了當時國內存在的“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錯誤的戰略觀念,明確了持久抗戰的重要性。他認為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國家;而日本則是一個島國,無論是從物資方面還是人口方面,與中國都沒有可比性。另一方面,日本所掀起的戰爭是失民心、得不到支持的,而中國奮起自衛,更是與所有中國同胞的切身利益聯系在一起的。
(二)戰略相持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這一階段,日本對以往的侵略方針進行了調整,做出了改變。國民黨對于日本在中國的侵略并沒有實施相應的抗戰策略,而是選擇了消極的態度。針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所采取的“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系列的戰略措施,這對于堅定廣大人民群眾堅持抗戰的決心起到了無可代替的作用。
隨著中國共產黨的人數越來越多,隊伍也越來越壯大,黨內的許多問題也慢慢地顯現出來,例如有些黨員的思想理論水準比較低。還有許多新的黨員,對黨的歷史認識不清。他們甚至在許多重要的問題上面都缺乏正確的認識,無法勝任許多重要的任務。另外,由于我們的黨員來自五湖四海、來自不同的階級、來自不同的領域,每個人的受教育程度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所以難免會有一些錯誤的思想存在,阻礙了黨的發展。所以,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延安整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延安整風運動是黨思想政治教育歷史上一次重要的運動,端正了黨內黨員干部的思想路線,將黨的團結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
(三)戰略反攻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這一階段,中國共產黨實施了績效斐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加強對黨和軍隊的管理,為取得抗戰勝利做最后的準備。1944年,國統區的文化界許多人士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民主運動中來,極大地壯大了民主運動的力量,并且提出了文藝創作的三個目標,即“抗戰、團結、民主”,這三個目標呼應了黨的文化宣傳教育工作,吸收了廣大的國統區文化創作者、文藝青年,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當時國統區民主力量的團結,而且為民主運動蓬勃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毛澤東同志還將思想政治教育比作“生命線”,比作“思想理論武器”,告誡全黨要充分認識與運用這一武器,武裝全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們黨的一個顯著優勢,我們一定要保持好,發展好這個優勢,要經常把這一武器拿出來用一用,用它來教育人民、教育黨,使廣大人民群眾和黨員保持先進性與純潔性。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工作做好,落到實處,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的勝利。
二、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點
(一)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教育內容具有全面性和系統性。全面性主要是體現在黨對于當時的廣大人民群眾、學生、工人等所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涉及非常廣泛。例如,毛澤東同志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整頓黨的作風》三個報告,這三個報告在黨內掀起了學習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的風潮,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活動。這些學習堅定了黨內人士的無產階級思想,也使得廣大黨員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素養得到了提升。黨堅持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主張,并積極地向全國廣大人民群眾宣傳,使他們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當前存在的危機與所處的形勢,這更加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積極性。
系統性也就是說黨針對不同的教育對象以及情景制定了不盡相同的教育內容,不同的教育內容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例如,在進行黨內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黨主張要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著重列舉了黨內存在的許多不合時宜、錯誤的理論思想,并且對這些錯誤思想都進行了批駁。這些舉措都推動了黨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黨員的思想認識得到了統一,為黨的抗戰方針政策的順利實行提供了保障。無論是開展什么樣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這個時期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服務的,那就是抗戰勝利,所以要發揮各個內容要素合力的作用。
(二)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和層次性
中國共產黨主張全民族抗戰,建立全面抗日統一戰線。黨對當時全國的各個階層、不同政黨進行宣傳,鼓舞他們加入抗日的隊伍中來。宣傳抗日統一戰線是一項重要的方針政策,同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所以可以看出當時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多么廣泛。不僅包括黨員干部,而且包括廣大人民群眾;不僅包括工人階級,還包括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地方實力派;不僅包括知識分子,還包括開明紳士,以及海外同胞等其他一切可以進行團結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黨的這些舉措不僅考慮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國家利益,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協調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
通過梳理后,黨的教育對象總共包括四個層次:第一是黨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和軍隊軍人;第二是進步勢力,包括農民、工人和城市的小資產階級;第三是中間勢力,包括開明紳士、民族資產階級和地方實力派。第四是海外同胞與僑胞,還包括海外一切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人士。對于面對具有差異的對象,黨也采取了不盡相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黨把對干部的教育看作是重中之重,做出把干部教育擺在首位的決定,積極對干部實施在職教育,開展學校教育,確立了“干部教育第一”的方針;通過勞動教育來鼓舞人民群眾,增強民族凝聚力,夯實群眾基礎,為抗戰勝利做足準備。對于這些廣泛且千差萬別的對象,黨所采取的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鑄就了抗日戰爭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科學體系,體現了這一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在不斷地走向完善和成熟。
(三)教育方法的創新性和靈活性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采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理論教育方法、榜樣示范法、實踐鍛煉法等一系列教育方法,并且根據不同的情況與教育對象,進行了教育方法的創新。例如,為了應對日本軍隊對中國人民群眾實施奴化教育,黨對當時軍隊和人民進行反奴化教育,開展了一系列反蠶食和反封鎖斗爭,穩定軍心民心,穩定抗戰的基礎不受蠶食。另外,在文化方面,黨也開展了許多活動,如通過黑板報把政府指示和抗戰的消息與戰報宣傳出去;同時毛澤東同志還積極號召人民群眾學習知識,要識字,豐富與提升自身的科學文化素養,培養人才。
靈活性主要體現在黨積極召開各種會議,創辦報紙雜志,舉行演講以及黨員發表文章來進行宣傳教育。例如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新華日報》更是成為當時黨員干部發表重要文章的主要陣地,對鼓舞動員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另外,黨還主張建立各種正規組織和許多職能部門來對統戰做宣傳,如設立統一戰線工作組和工作委員會;抗日統一戰線小組和抗日宣傳委員,不斷宣傳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這一方針政策,使得黨內黨外軍民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都得到了統一。
三、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一)完善思想理論建設,武裝人民群眾
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對于思想理論的建設可以說是十分重視,黨不斷實踐,同時也不斷吸取經驗和教訓,并且將這些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升華。抗戰的勝利當然也離不開黨的正確思想理論的科學指導,不僅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同志在戰爭時提出的一系列軍事理論思想,而且也使得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得到了新的發展,誕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
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要更加著重把握對于思想理論建設的深化,只有抓好了思想理論建設,我們的廣大老百姓才會理解黨所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才會積極配合黨的工作順利開展;只有這樣,人民群眾才會有信仰,才會團結在一起,克服遇到的一切困難。例如,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疫情的趨勢逐漸得到遏制,形勢也逐漸得到了好轉。所以,必須把深化思想理論建設放在首位,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不可忽視與怠慢。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貼近生活,積極創新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通過不斷實踐,完善自身的理論思想,積極吸取實踐中總結得出的經驗教訓,終于掌握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時期,我們更要從前人的基礎上吸取有益的養分,不斷完善自我,要學會推陳出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新時代的轉化,使其綻放出屬于新時代的奪目光彩,為新時代服務。
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十分關鍵。這就對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他們不僅要熟悉和掌握過去實踐中形成的各種各樣的方法,而且要把這些方法充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實踐中去。另外,還要做到革故鼎新,順應新時代的潮流,大膽地去尋找新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要浮在人民群眾夠不到的高空,而是要貼近人民生活,并且要生動、要有趣,要使人們能夠理解與接受,猶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立足于新情況,適應并去解決新問題,改變以往死板僵硬的方法,要更加靈活地使用各種方法,探索創新。我們的生活實際,每天都在發生著意想不到的變化,新的情況、新的問題每天都在不斷出現,我們要把方法付諸實際生活中,讓方法為實踐服務,為我們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服務。如果我們的方法不能用于應對我們所遇到的新情況,不能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那么只能證明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成功的。
(三)弘揚中國精神“主旋律”,共克時艱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指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雖然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人們的生存環境、國內外的各種形勢都與以往不同了,都體現出了巨大的改變。但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所體現的中國精神依舊對于我們當今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前者是戰爭,后者是“瘟疫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瘟疫戰”中,中國人民同樣體現出了偉大的中國精神。當初的抗戰精神在現今的體現就是“抗疫精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黨采取了許多措施來遏制疫情的蔓延,我們可以看出,黨在國家危急時刻能夠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共克時艱。為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積極配合企業復工復產,妥善應對各類社會場所人流增加的疫情防控形勢,加強防護知識社會宣傳,中宣部、國家衛健委聯合制作多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識海報。從宣傳防疫知識方面來看,黨的宣傳措施做得十分到位,我們可以看到,全國人民都佩戴起了口罩,上至老人,下至小孩。
抗疫精神體現在許多方面。包括:堅持以人為本。在抗疫的整個過程中,全國上下一條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搶速度,抓時間,建醫院。關注對人民群眾的心理輔導,突出人文關懷。這些舉措不僅在物質方面,而且在精神方面都給予了人民群眾莫大的幫助,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為本的抗疫精神。
堅信科學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進行疫情防控工作時提出的十六字要求,他還特別強調,科學防治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面對疫情,更是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廣大的醫療團隊、專家學者、醫務人員,通過對新冠肺炎的判斷與分析,對病毒的研究與識別,努力運用科技的力量研制疫苗。普通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居家消毒、自我防護,這些工作都與科學技術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弘揚法治精神。在這場疫情防控戰中,依法防控更是重中之重。對于依法防控,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召開了第三次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強調:“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順利開展。”各級黨委以及政府相關部門都要積極運用法治的力量和采取法治的方式方法來進行疫情防控工作。
參考文獻:
[1]莊紫園.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的延安整風運動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4.
[2]李德義.毛澤東積極防御戰略思想的歷史發展與思考[J].軍事歷史,2002(4):49-54.
[3]魏青松,李建華.抗戰期間中國共產黨尋求外部援助的思想及其啟迪[J].社科縱橫,2017,32(1):32-37.
[4]韓靜文.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典型特征和歷史經驗[J].滇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6,25(1):61-64.
[5]陳寧.抗戰時期黨的思政教育的特點和經驗[J].黨史文苑,2015(18):44-46.
[6]龐宏娜,李澤威.淺析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J].學理論,2016(5).
[7]江澤民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張靜.抗戰時期黨的思政工作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歷史借鑒[J].毛澤東研究,2009(4).
[9]李愛紅.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較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0.
[10]甘睿.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
[11]王春香.論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及對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 高教學刊,2014(5).
[12]張志丹,李文玲.抗日戰爭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當代啟示[J]. 學習月刊,2014(6).
(責任編輯: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