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琳
摘 要:數字資源作為一種信息化工具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從多種角度提高教師在教學中的教學效率。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對數字資源進行全面的開發與靈活的利用,通過多種信息技術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介入創新課堂中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在信息化的課堂環境中得到高效發展與提升。
關鍵詞:數字資源;小學語文;信息化
社會信息化進程不斷推進與革新的同時也賦予了數字資源更多的應用意義,在教學領域中數字資源的應用也越發普及與常見,在教學工作中應用數字資源往往能夠使教師的教學表現形式更加多元化、教學結構更加生動且多變,對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較大的提升作用。為了更好地將數字資源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首先對數字資源的應用意義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應用數字資源,發揮出數字資源的教學作用。
一、創新表現形式,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領域中,以微課為代表的多媒體類型數字資源多以班級中的多媒體教學工具作為載體,以視頻、音頻或是圖像的方式呈現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微課等多媒體數字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展示,能夠以更加生動且連續的表現形式呈現出不同于以往教學中教師利用語言所表達出的教學內容,其生動的畫面或是多元化的媒體內容更加切合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例如,在《守株待兔》這一寓言故事的教學中,筆者在課堂中利用班級的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了《守株待兔》這一寓言故事的動畫視頻。視頻以小學生喜愛的動畫形式十分完整地將這則寓言故事表現了出來,在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故事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的同時,還以生動的畫面與有趣的故事表現激發出了學生對課文文章的深入學習與探究興趣。以多元化的媒體形式對教學內容進行展現,能夠有效地以其生動、有趣的表現形式激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奠定主觀基礎。
二、豐富課堂資源,開闊學習視野
互聯網作為數字資源中重要的數據來源,其中蘊藏著海量且優質的信息資源,可以幫助教師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搜集延展性較強的教學資源,能夠幫助學生在課程中開闊學習視野。
例如,在寫景文章《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中,筆者利用互聯網絡中的搜索引擎為學生搜集與整理了一些與教學內容類型相同的寫景類短篇文章,在課堂中快捷地開展了群文閱讀模式。在多篇文章共同閱讀的環節中,學生對寫景類型的文章形式有了更加系統化的了解,并且學生對作者們對景色的喜愛之情有了更加深層次的了解與體會,使學生對《記金華的雙龍洞》這篇文章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觸,實現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具象教學內容,輔助學生理解
將數字資源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數字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加生動化的呈現,能夠在課堂中利用數字資源實現為學生具象教學內容的積極意義,使學生在數字資源工具的輔助下更加高效地理解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重點描寫了法國梧桐樹,在第一課時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班級中的大部分小學生由于并未實際接觸過梧桐樹,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利用想象力想象出梧桐樹的樣子,對“金色巴掌”的形容難以快速地理解。為此,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筆者準備了大量的法國梧桐樹的實際拍攝圖片并穿插在了課件之中,讓學生能夠更加具體地見到梧桐樹葉子的樣子。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對梧桐樹圖片的展示,學生以觀察的方式能夠直觀地獲取到梧桐樹葉子的樣子,直觀地了解到“金色巴掌”的含義,對課文文章的理解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四、優化授課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數字資源在教學領域中的利用不僅僅具有輔助教師教學的功能,其還能很大程度上對教師的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替代,使教師將數字資源教學工具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優化授課結構,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科普性文章的教學中,幫助學生理清文章中的具體脈絡是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的有效途徑。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利用課件內容直接向學生展示知識框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文章中科普性的具體脈絡清晰且快捷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感悟文章中所表達的內容。
對于數字資源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教師不能過于形式化,教師應對教學實踐中對數字資源的實際應用意義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只有針對性地對數字資源的使用策略進行分析,才能切實發揮出信息技術教學工具的積極作用,創設信息化的語文課堂,助力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董冬梅.利用數字化資源打造精彩語文課堂[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6(9).
[2]王雪峰.數字化環境下小學語文課堂言語實踐研究[J].中小學電教(月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