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群青 張濟明 黃文偉
摘要:當前,我國中職層面現代學徒制校企“雙導師”隊伍建設存在建設標準缺失、培養制度不完善、培養平臺難以充分發揮效用等問題。鹽步職校推行的“一體兩翼,協同培養”的“雙導師”隊伍建設模式,以行、企、校一體化現代學徒制導師團隊為基礎,以企業員工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為兩翼,聚焦“雙導師”崗位能力建設標準,完善校企“雙導師”培養的各項制度,不斷提升校企“雙導師”培養的成效。
關鍵詞:中職;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隊伍建設
佛山市南海區鹽步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鹽步職校”)針對國內中職現代學徒制校企“雙導師”隊伍建設的普遍問題,結合與廣東省拉鏈商會、鹽步內衣協會共同開展的“1+N+1”形式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條“一體兩翼,協同培養”現代學徒制校企“雙導師”隊伍建設路徑。
一、行、企、校三元聯動,共建一體化現代學徒制導師團隊
行、企、校三元聯動,首先由學校與行業協會(商會)簽訂合作協議,人才培養精準對接行業的崗位需求;其次由協會(商會)整合內部資源,在校內建設“教學工廠”,同時派出管理人員,負責對整個“教學工廠”的管理;再次由學校面向協會(商會)內企業接單,引進真實的生產項目到校內車間,同時選派教師作為“學校導師”,負責實施學徒(學生)專業基礎課程的教學與管理工作。最后由協會(商會)內的企業選派優秀技術骨干在校內組建“企業導師”團隊,以“師帶徒”的方式,依據崗位課程標準培養學徒(學生)的技能以及開展職業道德、職業行為等養成教育。
二、以企業員工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為兩翼,推動雙導師團隊整體素質的提升
當前我國中職現代學徒制的試點中,多數是基于經驗開展校企“雙導師”職業能力與素質的提升,往往對“雙導師”尤其對“企業導師”應具有的崗位能力標準缺乏深入研究。鹽步職校“一體兩翼,協同培養”的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隊伍建設特別注重對“雙導師”崗位能力標準的確定,并將其建立在崗位從業人員職業能力分析的基礎上。以模具專業與拉鏈商會及旗下企業開展的學徒培養為例,通過召開模具專業“雙導師”職業能力分析會,梳理了模具專業“學校導師”“企業導師”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對應的職業能力,主要包括:設計符合學徒學習的教學設計(或教學任務書)。輔導學徒基于工作過程或工序完成生產或實訓任務并樹立職業理想。運用常用的多媒體及教學方法指導學徒掌握與崗位技能相關的知識且規劃職業生涯。根據課程標準和崗位標準對學徒進行客觀評價。對學徒進行考勤、思想教育等課堂管理。能與學校導師合作完成“生產項目到教學項目的轉化”、企業課程的開發。“企業導師”還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協作意識,工作積極,具有奉獻精神,能服從學校和企業的管理,遵守企業和學校的各項教學規章制度。
在校企“雙導師”各自的崗位能力標準基礎上,如何培養這些崗位能力也需要有系統配套的培訓規劃。學校在“教學工廠”掛牌成立企業員工培訓基地和教師企業實踐基地,行、企、校圍繞兩個基地共同制定導師隊伍建設規劃和培養方案,并把企業和學校的人才隊伍建設及干部培養規劃融入兩個基地的建設計劃中,定期組織專題培訓。在企業員工培訓基地,協會(商會)聘用教師作為技術顧問,對聘用的企業技術骨干以及行業內企業的后備導師進行職業素養以及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養。在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學校聘用企業骨干對學校教師的崗位技能進行培養,為教師提供崗位實踐指導。以模具專業為例,通過問卷和訪談調查發現,95%以上的企業導師期望能教師專業能力和學歷的提升,對校企“雙導師”系統化培養的探索中三方面的做法具有較強的實效性:(1)企業導師學歷普遍較低,學校通過與本地對接的高職院校洽談,推薦企業導師參與高職院校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學習,使其既不改變員工身份,又可通過系統的在崗學習獲得大專學歷,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導師的素質和工作熱情。(2)專業聯合行業、企業共同申報本地區教育主管部門組織的職教師資企業實踐能力培訓項目,引入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組成培訓的師資團隊,共同制訂項目培訓計劃與方案、設計講義和教學任務書、制作多媒體課件、確定評價方式、以及制訂培訓耗材物資采購計劃等,通過共同負責項目,培訓效果佳,受訓的教師獲得感和滿意度處于高分段。重要的是既有效提高了企業導師在教學方面相應的職業能力,又促進了學校導師在生產實踐方面技能的提高,是一種有益的校企“雙導師”培養途徑。(3)企業導師的培訓時間與企業生產效益之間是天然的矛盾體,這使得對企業導師的系統性培養在操作上難以落地。如何保障企業導師參與學校的教研活動成為解決矛盾的關鍵所在。模具專業對“引起入校”的企業導師探索實踐了“基于成果導向的雙導師共同體”教研機制,以自然年為單位(便于行業、企業年會時對項目成果進行公布與表彰,充分發揮激勵作用),以學徒崗位標準為依據,制定各個崗位“生產項目到教學項目的轉化”為成果主題,通過組織校企“雙導師”每月三次的專業教研活動,以成果為導向,行、企、校三方共同激勵,在共同參與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促進企業導師的職業道德、寫作意識、以及企業課程開發的能力
三、完善校企“雙導師”培養的各項制度
1.行、校、企共同探索“雙導師”培養經費籌措制度
根據行、校、企三方簽訂的合作協議,三方協商制定企業導師的學生指導課時津貼、能力提升培訓費、獎教金等經費籌措制度。一是通過訂立《現代學徒制“企業導師”崗位職責及教學能力培養辦法》,從制度上保障了“企業導師”培養經費來源。二是通過“引企駐校”,特別是通過協會(商會)將生產項目的部分利潤轉化為“企業導師”的培養經費,從而突破了當前中職學校的財務制度限制,使校企“雙導師”培養經費籌措具備“自我造血”功能。三是以獎教的方式不斷激發“企業導師”的主體意識和擔當意識。其中,獎教就包含了“企業導師”提升教學能力的培訓經費,并寫進了“企業導師”的聘用協議上。有了經費制度的保障,“企業導師”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成為可能。
2.行、校、企共建校企“雙導師”聘用機制
行、校、企共建校企“雙導師”聘用機制。對于“學校導師”的聘用管理,主要通過訂立《現代學徒制“學校導師”遴選聘用辦法》,明確“學校導師”選聘流程、選聘條件、課酬計算等內容。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帶徒難度要高于一般的課堂教學,因此對“學校導師”的要求一般是具有5年以上的專業教學,且連續兩年有6個月以上的相應崗位實踐經歷,課酬方面則適當提高系數,以此激發“學校導師”的積極性。對于“企業導師”的聘用管理,通過訂立《現代學徒制“企業導師”遴選聘用辦法》,明確“企業導師”選聘流程、選聘條件、課酬計算等內容。選聘小組初步確定了校企“雙導師”名單后,對該名單進行資格審核,并由校企雙方與“雙導師”簽定聘任協議。為了使“雙導師”隊伍相對穩定,聘期一般定為三年。聘任的“企業導師”需在地市教育主管部門備案。
現代學徒制“雙導師”隊伍的建設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四方聯動。政府方發揮其對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的宏觀指導和“雙導師”隊伍建設的財政統籌,建立相關的制度和經費保障機制;行會方是溝通學校與企業間的紐帶和橋梁,通過發揮積極的協調作用,使“企業導師”權益得到保障,提升“企業導師”的總體水平;學校方既要建立“學校導師”崗位實踐的獎勵和管理機制,又要大力支持優秀的“學校導師”共同參與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企業方作為職業教育的受益者,要提高培養產業人才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為現代學徒制項目提供優秀的“企業導師”。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項目“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基于廣東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探索”(項目編號2018ZQJK059)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