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華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教育事業發展突飛猛進,教學模式和教育理念都需要與時俱進。然而現狀是大多數教師依然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落后,這已成為教師提升專業能力的“攔路虎”。為改善這一狀況,學校領導需要提升對校本培訓的重視度。通過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創新校本培訓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職業素養、思想品質。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校本培訓;教師
一、轉變傳統思維,提升參與培訓意識
為了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學校需要革新校本培訓觀念,優化培訓內容和方法,將培訓意識根植在教師的思想中。時代在進步,教師的教學觀念也要跟著進步,傳統的教育理念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社會現狀,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維,推出新穎的教學模式,創新出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首先,學校應深入了解校本培訓的教育意義,并細化整個培訓流程。通過高舉“推陳出新”的大旗,要求教師從職業角度認知“互聯網+”教學的價值,使教師感受到提升綜合能力的迫切性。其次,在時代發展的趨勢下,學校應轉變培訓策略和方法,盡可能地調動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和積極性。由于傳統的校本培訓方法過于單一,培訓內容過于枯燥、呆板,所以學校必須要借助互聯網技術,建立系統、全面的培訓平臺,以豐富和優化校本資源。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操作,按部就班地完成培訓任務,減少教師的思想負擔和工作壓力。
二、結合實際情況,創設校本培訓新模式
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化教學是當下重要的工作任務。如何科學地講解文化知識,高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校本培訓中需要重視的問題。教學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共同進步、共同學習的過程,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創新出一個校本培訓的新模式。互聯網時代,教師就應當做出一定的調整,想一個具體的策略創設校本培訓的新模式。為使教師更好地進修與學習,學校應結合自身實踐情況,創設多元化的校本培訓模式。一方面,樹立新的教育觀,在完善教學體系的同時,及時糾正現有的教學問題;另一方面,另辟蹊徑開展自主研習活動。通過將優秀的教學范例、教學設計,以及解決教學難題的辦法等進行整合,對教師所欠缺的能力進行統一性的培訓,讓每個教師都能在校本培訓中有所收益。此外,注重培訓的方向性、時效性。通過進一步創設混合式師資培訓模式,加強對教學技能的研習,確保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學素養的提升。
三、加大培訓力度,優化內部服務結構
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價值,在于將原本的校本培訓模式系統化、簡潔化。通過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等投入力度,加強對校本培訓工作的管理,并依托多部門的通力合作,優化學校服務結構,增進教師進修的動力。校本培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水平,提升教學的質量,指導教師的教學方法,學校和教師應當重視校本培訓,有的學校對校本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高,甚至校本培訓的思維比較落后,在實際的工作當中,不能夠有效地開展校本培訓的工作。校本培訓工作首先要具有靈活性,校本培訓工作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將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實際的校本培訓工作之中,并且加大培訓的力度,使各個等級的教職工都參與到校本培訓工作之中。首先,在開展校本培訓活動前,測評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職業素養,并將同一類問題教師進行集中培訓,確保培訓的質效性、層次性,避免給教師增添不必要的工作壓力。其次,在開展校本培訓工作時,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對教師進行遠程培訓。針對教學設計方法、講授習慣形成、策略應用技巧等方面進行深入講解,夯實培訓成果和啟發教師。最后,及時評價教學成果和展示教學作品。通過宣揚創新精神,建立良好的交流機制,使教師在交流與探討中取長補短。
四、加強教師協作,科學開展調研工作
要想提升校本培訓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學校需要加大管理力度。結合本校教育的具體情況,以及從其他學校中汲取的先進培訓經驗,不斷構建適合自身發展的培訓模板,科學地開展調研工作,了解每一位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加強教師間的交流協作,從而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一方面,依托互聯網技術打造良好的研修氛圍,要求教師相互學習,及時分享教學經驗,以保證每個教師在夯實基礎的同時提升能力;另一方面,開展全面性的教學調研工作。加強與其他院校的合作。通過虛心聽取專家的指導,不斷提升校本培訓的深度和廣度,使教師在學習中快速成長。
總之,在“互聯網+”的教育背景下,必須提升小學教師的學習意識,提高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能力。通過創新校本培訓模式,優化服務結構,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管理,促進小學教師快速提升專業能力,為小學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高亞強.“互聯網+”時代小學教師校本培訓路徑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19(34):39.
[2]王引兄.“互聯網+”時代小學教師校本培訓路徑研究[J].學周刊,2019(1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