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摘要:目的:探究小兒營養不良實施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的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營養不良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患兒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疾病認知、科學飲食、生活護理方法、健康知識等四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護理后白蛋白(ALB)、血清總蛋白(TP)、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低于對照組的(P<0.05)。結論:小兒營養不良給予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并對患兒實施保健干預,可以有效提高家屬健康知識認知度及患兒營養水平,對促進患兒更快更好恢復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營養不良;健康教育;保健干預;營養功能指標;認知水平
小兒營養不良屬于兒科比較常見且多發的慢性營養性疾病,主要由于熱量或蛋白質攝入不足導致,3歲以下嬰幼兒發生率較高,若及時進行有效的干預,可影響患兒生長發育、智力發育,降低免疫力,增加各種疾病患病率[1]。因此,對小兒營養不良必須提高重視,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和干預。小兒營養不良需采取綜合措施,以去除病因,調整飲食,補充營養,防治并發癥,提高消化能力。在治療小兒營養不良基礎上,還需要家屬配合進行相應的管理和護理[2]。為了提高家屬護理管理能力,就需要加強對家屬的健康教育,同時為了促進患兒康復,也可以加強對患兒保健干預。基于此,本研究分析小兒營養不良患兒實施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營養不良患兒為研究對象,按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5個月~8歲,平均(3.52±0.25)歲。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6個月~7歲,平均(3.61±0.27)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存在營養不良現象,明確診斷為營養不良;患兒家屬愿意全程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因其他疾病導致營養不良;存在先天性疾病;合并重大疾病;中途退出本研究。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干預,包括提供常規體檢、病情監測、用藥指導、飲食干預等,對患兒家屬進行常規健康知識宣教和護理方法指導等。觀察組在常規干預基礎上,實施健康教育及保健干預,具體方法:(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基于患兒實際情況及營養狀況,為患兒及其家屬開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對象以患兒家長為主,護理人員可以就營養不良的發病原因、癥狀、危害以及向家長進行詳細講解,科學飲食、規范生活、定期運動等方面,以提高家長對營養不良的認知度及自我護理能力。健康教育可以通過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微信群、QQ群、健康手冊進行。(2)保健干預。為了能夠促進患兒更快更好康復,護理人員還需要加強對患兒保健干預,比如結合患兒營養狀況和飲食喜好,為患兒制定個性化飲食計劃,指導患兒家屬為患兒提供營養均衡、易消化、味道鮮美的食物。由于營養不良容易導致患兒皮膚彈性不足,對此,護理人員還需做好患兒皮膚護理干預,比如幫助患兒進行皮膚按摩、保養,避免出現皮膚干燥,如已出現角膜干燥、口角炎的患兒,需要涂抹相應的軟膏進行保護。護理人員還可以指導家長經常帶患兒去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適量進行運動鍛煉,以提高患兒抵抗力和免疫力。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家長健康知識掌握度,包括疾病認知、科學飲食、生活護理方法、保健知識等,每項評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家長對健康知識掌握度越高。比較兩組患兒護理后各項免疫細胞和營養指標,包括白蛋白(ALB)、血清總蛋白(TP)、CD4+、CD4+/CD8+)。比較兩組口角炎、皮膚干燥、貧血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家長健康知識掌握度評分比較
觀察組疾病認知、科學飲食、生活護理方法、健康知識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護理后各項免疫細胞和營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兒護理后ALB、TP、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0%,低于對照組的15.0%(P<0.05)。見表3。
3討論
嬰幼兒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營養不良將直接影響小兒體格、智力、精神,甚至會發生運動遲緩、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現階段導致小兒發生營養不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與家長喂養不當、患兒不良飲食習慣有關[3~4]。小兒年齡較小,在飲食方面往往需要家長科學管理與搭配,而家長對健康知識的了解程度將直接影響其飲食行為和營養水平[5]。基于此,需要加強對家長的健康宣教和保健指導。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疾病認知、科學飲食、生活護理方法、健康知識等4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健康教育及保健干預可以顯著提高家長健康知識認知度,在健康教育及保健干預中,護理人員從疾病、飲食、營養搭配、兒童發育等各個方面來向家長普及知識、方法,有效提高家長對兒童飲食管理的能力[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ALB、TP、CD4+、CD4+/CD8+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實施健康教育及保健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患兒營養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7]。在保健干預實施過程中護理人員會對患兒采取相應飲食、運動、生活干預,通過健康教育指導家長掌握相應的護理知識與方法,提高患兒身體素質及營養狀況,進而促進患兒更快更好地恢復健康。
綜上所述,針對小兒營養不良給予患兒家屬健康教育,并實施保健干預,可以有效提高家長健康知識認知度及患兒營養水平,同時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積極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林紅.7歲以下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導分析[J].健康前沿,2015,23(11):25-26.
[2]李冬梅.小兒營養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方法的相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21):127-128.
[3]胡雋.賴氨肌醇維B12口服溶液輔助治療小兒營養不良的臨床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20,27(16):134-136.
[4]張伊新.保健方法與臨床保健指導對小兒營養不良的效果及滿意度影響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8):178,181.
[5]張妙冰.保健方法與保健指導對小兒營養不良的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9,10(23):3-5.
[6]崔建云.臨床保健指導對治療小兒營養不良臨床療效及患兒家庭滿意度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3):169.
[7]姚元媛.社區小兒營養不良的發生原因及健康教育重要性分析[J].名醫,20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