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敏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7~9年級學生要掌握一定的記敘文寫作能力,在寫作之中培養和提高自身的思維意識和思維能力。以以讀促寫為理論依據,從培養逆向推理思維、培養想象拓展思維、培養發散聚合思維這三個方面就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思維訓練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記敘文寫作;以讀促寫;思維訓練
寫作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集中體現。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在小學階段會學習一些較為簡單的詞句手法和技巧,接觸簡短的記敘文寫作內容。到了初中階段,記敘文寫作便成為其習作的重要內容。然而,由于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的限制,記敘文寫作教學一直固守在原有的思維局限之內而未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展。學生也難以對寫作產生應有的熱情和興趣,進而難以融入寫作之中感知文字之美,享受文學世界之精彩。筆者就自身實踐經驗提出一點思考,希望能夠讓大家有所借鑒。
一、培養逆向推理思維
一般來說,教師在寫作教學中總是讓學生以順向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和探索進而確定寫作立意和寫作主題。逆向思維模式則打破了傳統的思維局限而賦予了思維以新的生命活力。它反其道而行之,倡導學生從反方向入手針對寫作題目進行思考,幫助其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和了解事物,更具全面性、系統性。例如,“一個快樂主義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養,就是古訓所謂‘知足常樂。”這句話所表達的便是知足常樂的道理。在以這句話作為寫作材料的教學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一個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這一主題內容。比如,我會說:“同學們,在社會中,不努力的人必定會被時代所淘汰。如果我們滿足于當下的生活,則會產生消極的心理而不思進取,最后被遺忘在時代的車輪之下。哪里能談得上快樂呢?而不知足的人卻一直在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豐富和提升自己,在社會中尋求自我存在的價值。難道這不快樂嗎?”在這一席話講述完畢之后,學生頓時豁然開朗,所寫出的作文也別具特色。
二、培養想象拓展思維
想象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也是寫作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它是沒有邊界的,其能夠穿越到世界的任何角落,讓人生插上夢想的翅膀。在想象的加持之下,我們能夠脫離原本平凡而枯燥的生活讓其變得更加富有靈性和生命力。與此同時,想象之于寫作,便猶如水之于土地。它能夠為干枯的土地帶來生命的活力,讓鮮花遍地,讓百草繁茂,讓天地充滿生機。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寫作教學中運用續寫、補寫等形式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和編造,從而創作出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例如,在《孔乙己》一課中寫道“自此以后,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到第二年的端午,到中秋,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通過這些描寫,教師則可以讓學生想象孔乙己在茶館之外的生活經歷和所思所想等,啟發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進行聯想,進而續寫文章內容。在寫作之時,學生要根據當時的社會經歷和孔乙己的人物性格進行文本續寫,將對封建社會的披露這一主旨滲透于字里行間,增強文本感染力。
三、培養發散聚合思維
優秀的文學作品并不是把任何事情都寫得較為詳盡、較為細致,而是會有選擇地舍棄和獲得。擁有詳略之分和主次之別,才能夠讓整篇文章變得錯落有致,富有節奏美感。而這便需要創作者具有良好的發散聚合思維能力。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便可以在寫作教學之中采用縮寫、擴寫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發散聚合思維能力,在不斷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寫作綜合素養。例如,我國古代詩詞都是以簡練而短小的內容表達深刻的思想,具有發人深省的價值。在《飲酒》一詩中,詩人游走在田園之間,展現了一幅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圖景。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詩句內容、品味詩情畫意之時,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其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等進行詩句擴寫。根據詩句中所展現的畫面和情感進行文本擴寫,感受詩人處在美好的田園生活之中對于世事人生的感慨以及對于生活本真的自然流露。與此同時,在《我的叔叔于勒》《威尼斯商人》《橋之美》等文章中,教師也可以挑選其中的句子或者段落讓學生進行文本縮寫,于一張一弛中感受文學的獨特魅力。
綜上所述,記敘文作為一種實用性的文體,其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今,小學生經常會出現不知道寫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寫兩種情況,在自我掙扎中喪失了與生活搏斗的力量和勇氣。其實,我們無時無刻不處在生活之中,也享受著生活的點滴賦予。只要善于發現身邊所蘊藏的美并且感知其美的價值和意義,便能夠將之寫入作文之中而增添別樣的美感。我愿在閱讀中汲取養分,帶領學生在思維的啟發之下,讓文章流淌著情感的血液而煥發思想的光芒。
參考文獻:
[1]蘭雅文.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思維訓練的問題及對策[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6(6):8-11.
[2]張聲云.敘事學理論對中學作文教學的啟發:關于記敘文寫作思維訓練[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