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生明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技術裝備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智慧課堂,平板教學”因其強大的交互性、開放性等諸多功能,被廣泛應用到教學領域。本文重點闡述了智慧平板教學在校內的應用推廣過程、策略和效果,同時歸納了在使用智慧平板教學過程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智慧課堂;實操模式;評價機制;效果
智慧平板教學即“智慧課堂、平板教學”,其中,平板是智慧課堂的終端設備。智慧課堂融合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可以實現教學決策數據化、評價反饋即時化、交流互動立體化、資源推送智能化等傳統課堂教學所沒有的功能。2019年起,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級部分班級(高一年級1-7班、高二年級1-5班)推進智慧課堂建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我校應用推廣智慧平板教學的過程、策略和效果進行簡單敘述。
一、隊伍的組建與培訓
無論做什么事,只有配齊人手,明確任務及分工才能有效推進工作。在安裝硬件設備的同時,我校成立了智慧平板教學領導小組,成員包括校長、教學副校長、教務主任、年級主任,其主要職責是:①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②制定實施方案,包括推廣方案、培訓方案和評價方案等;③細化任務分工,明確各部門、各科任教師的工作職責;④組織培訓、教學競賽、教學評價等一系列活動,同時監督智慧課堂各項教學常規的落實。
隊伍組建完畢之后,我們開展了系列化的校本培訓,這些培訓有:全員信息化理論素養培訓、智慧課堂專業人員實操培訓、平板授課校本培訓,及赴信息化建設名校跟崗培訓等。
二、課堂實操:“三環七步”操作法
在智慧平板教學推廣中,技術是難點,操作流程是重點。我們通過多次培訓解決了技術難題,同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逐漸摸索出來一套智慧課堂教學的操作步驟。剛開始是比較僵硬的套路,之后我們結合教學實踐經驗進行了改進,形成了智慧課堂“三環七步”操作法,具體如下:
在“三環七步”操作法中,教師最常用、最實用的功能是課堂提問和課堂練習。課堂提問或練習時,教師將問題、練習(可以提前設置好,也可以現場拍照、截圖等)推送給學生,學生用選項、對錯、拍照或者涂鴉等方式作答,學生提交答案后平臺會顯示所有學生的作答情況,選擇題可以直接給出分數和正答率,綜合題需要手改,但教師可以隨時調出任一學生答案作為課堂實例,現場批改、打分,并根據學生作答情況調整教學計劃,實現精準教學。
三、評價機制:智慧課堂優秀教師評選及獎勵
為推動智慧課堂常態化使用,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我們制定了智慧課堂評價方案,該方案主要依據智慧課堂的后臺數據統計,結合學生問卷調查和教師期中、期末教學成績進行考核打分,考核總分(100分)=課前布置(20分)+課后布置(20分)+智慧課堂授課情況學生問卷調查(30分)+教學成績考評(30分)。如果學期內教師主動承擔“智慧課堂示范課”,則可以獲得額外加分(3分)。每個學期末,我們根據每位教師的綜合得分情況,評選出以下三類優秀教師:
該評價方案大大促進了教師使用智慧課堂的積極性,優秀教師又起到了帶動作用,促進了智慧課堂的應用推廣,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智慧課堂應用效果
1.教師教學理念發生轉變
像多年前PPT教學取代黑板板書教學過程一樣,剛開始教師覺得原有的PPT教學優點很多,而智慧課程有操作復雜,缺少教學資源,課堂各環節銜接不連貫等問題,所以,大家上課不愿用平板教學。但隨著學校智慧課堂的大力推進,教師在使用平板教學的過程中,逐漸熟悉了平板教學的教學流程和相關技術操作,很快被智慧課堂強大的交互性、便攜性、海量應用等優勢所折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逐步意識到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的優化和提升作用,意識到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融合是時代發展的趨勢,積極學習并使用新技術才會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不被時代所淘汰。
2.教師信息素養、學生成績得到提升
經過兩年左右的推廣,智慧課堂在我校得到廣泛應用,教師和學生在智慧課堂使用中都獲益良多。首先,教師積極研究、使用智慧課堂,不僅掌握了智慧課堂使用的技術,還在課堂資源建設方面做出了很多成果,一些微課和資料庫都形成了一些精品,教師和學生的使用、點擊和觀看率都很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上公開課,參加各種比賽,斬獲頗多,兩位教師獲得佛山市十佳教學能手;兩位教師獲得順德區課改先進教師;一大批教師在佛山市、順德區微課大賽中獲獎。其次,學生在智慧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很高,加上智慧課堂快速反饋的優點,我們的課堂效率大幅度提升,學生成績在全區期末統考中名列前茅。
五、值得注意的問題
1.在智慧平板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候學校網絡時會出現卡殼,導致一些學生接收不到教師的課堂提問或課堂練習,同時,學生在平板上書寫(涂鴉)很不方便。鑒于此,我校將紙質版導學案和電子版推送相結合,學生先在紙質版導學案上作答,然后快速將答案輸入平板或拍照上傳。既解決了網絡卡殼、書寫不方便的毛病,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智慧課堂及時反饋的優點。
2.部分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常使用平板看與學習無關的視頻或小說,雖然我們從技術和管理兩個層面入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學生總是有辦法避開學校的技術監管和教師的檢查,這個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3.目前,雖然我們已經建成了各學科的資源庫,但資源庫內資源總量累計的還比較少,質量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教師上課使用的課件、導學案和試卷等,學校可以進一步推進微課類資源,用于課前預習和課后輔導。
參考文獻:
[1]程慧.“智慧課堂”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平板電腦”的高中數學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29).
[2]方菲.基于平板電腦的中學智慧課堂教學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以深圳市五所智慧校園示范校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7).
[3]羅碧霞.地理智慧課堂實施評價[J].新課程導學,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