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世平
數學的學習能夠更好地開發學生的大腦,通過邏輯思考能夠促使小學生形成獨立的思維能力,從而促使學生在處理事情上更具有效率。但由于小學數學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使得在理解問題的時候難以對其關鍵點進行把控,因而就需要借助數學繪本提高小學生的數感,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提高教學的形象性,進而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
繪本是將各種知識點以圖片的方式凝練呈現出來,有單圖和連環畫等不同的表現方式,單圖繪本是將單詞等以圖片的方式更加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避免知識的晦澀難懂。而連環畫形式的繪本則具有一定的故事線,能夠吸引小孩子跟著繪本中的情節深入了解,以此來達到學習知識的目的。
一、數學繪本的特性
1.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繪本實際上是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而編撰的圖書,其教學往往通過故事、動畫等多元化的形式呈現,這樣能夠借用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因而,在教學時就需要將兩者的資源進行整合,充分利用繪本中生動的圖片或故事情節引導學生學習主教材中的理論內容,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感。例如在進行基礎的數數教學時,就可以利用數學繪本中“海邊度假——數一數”的故事情節,讓學生能夠利用繪本中的情境進行數學計數的學習。
2.降低數學知識理解的難度,具象化數學問題
小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還往往停留于認知層面,加之小學數學知識的學習存在一定的抽象性,對于認知能力相對薄弱的小學生而言,在進行知識的學習時主要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例如,在進行行程問題的教學時,小學生由于對速度以及路程、距離的概念模糊,不能理解三者的數量關系,因而在學習以及解題時,主要以套用“路程=速度*時間”的公式進行,這樣難以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
二、應用數學繪本培養小學生數感的策略探討
1.教學前:結合主教材,挑選繪本
為了更好地實現小學數學繪本與主教材的有效融合,就需要在教學之前根據備課的教材內容確定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繪本進行教學。例如對于三年級小學生而言,他們對數學知識還處于基礎層面,因而就需要挑選能夠生動形象表現數學數理知識的繪本進行教學,以此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學習數字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中文“1、2、3……”,而后借助有關數字的故事“養蠶——1-5的認識和加減法”,從而引導學生說出圖片中蠶的只數。
2.教學時:圖文并茂,創造情境,學習教材知識
圖文并茂是提高課堂教學直觀性的重要舉措,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充分利用繪本中的圖片,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描繪。例如,在學習“雞兔同籠”的知識時,可以讓小學生在繪本上尋找相對應的圖片,教師再加以動物形象的描述,從而讓學生能更好地感知動物的形象特點,進而調動學生學習數學方程式的興趣。創造情境的方式是當下繪本與主教材融合的呈現方式之一,其往往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中產生,在教學課堂上,教師通過表演將繪本中的內容展現出來,讓學生根據情景中的數量變化來學習數學知識,進而提高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3.教學后:教材延伸,增加語言輸入
數學繪本與主教材的結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對于數學知識較為淺薄的小學生而言,其首要工作在于充分調動其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消化主教材中的知識。而在教學過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利用繪本對教材知識進行延伸,可以讓其運用繪本上的情境進行情景模擬,從而使教材知識與日常生活充分聯系起來。數學繪本豐富有趣的故事情節能夠很好地擴大小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因而在課后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數學繪本中的內容,讓其數學感知能力得以提升,從而提高其數學學科綜合素養。
責任編輯? ?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