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葵
美術教學中的“合作創作整體觀”,有兩方面含義。一是創作的整體觀,這個“整體”是在某種意圖指導下的完整構圖,是有組織、有搭配的“整體”,學生從審美觀察轉化為審美表現。二是人際的整體觀,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創作過程是一個合作的創作過程,通過多幅個人作品組成一幅合作作品。其中需要通過思考、交流、修正、不斷拼擺等完成,在此過程中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我們嘗試通過格子畫給予學生整體觀的引導,在個性化畫紙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完成作業,將多張作業拼貼組合成一張大的合作作品,每張小畫就是一個小格子,組合在一起有其獨特構成的美感。
一、個性化作業設計
在一線教學實踐調查中發現,目前美術學具所配備的32開美術作業用紙,有68.13%的學生不能在一節課內完整完成。因此,格子畫縮小紙張尺寸,讓學生可以根據時間和能力靈活決定需要完成的作業量,更適合學生發展的特點。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完成不同難度、不同數量的格子畫個性化作業,能平衡個體差異,提高合作協調能力,提升整體觀。另外,畫紙形狀呈現個性化,除傳統長方形紙張外,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六邊形等更能靈活滿足學生作業需要的其他形狀。個性化的尺寸與形狀在展示時能形成特殊的馬賽克效果,這也是格子畫的魅力所在。
二、合作創作有效策略
1. 合理分組
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長短板進行分組。部分學生的技法有一定的表現力,體現在構圖、造型、運用色彩方面細致整潔,但立意創想偏弱;一部分學生富有創意思維,但疏于表現,技法上停留在模糊和模仿上。這樣的美術學情恰恰是培養學生合作創作意識的好機會。以格子畫課例《單色練習》為例,創作分AB兩組,A組是美術基礎中上的學生,從調色、用筆、創造畫面的深淺層次感入門,創作出單色練習的作業。B組學生聰明靈活,不墨守成規,安排他們拼擺作業,無形中提升了他們的平面構成畫面感,既是“繪畫”過程,也是美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提升的過程。
根據學生的興趣點進行分組。以格子畫課例《星月夜》為例,教學目標是欣賞感受畫家梵高星月夜的畫面美,體驗點彩的畫法和畫面筆觸感,通過臨摹或再創作,享受修改畫家的畫并組合構成畫面后的成就感。學生自由分組,A組的學習任務是截取《星月夜》中自己喜歡的部分,在顏色、造型、構圖等方面大膽進行臨摹或再創作。B組的學習任務是拼擺圖形設計,思考如何用更有創意的方式,拼擺色彩形式統一的作品,體現畫家名作,創造個性作品。
2. 培養組長
培養第一位組織者。根據榮格的六維人格理論,小組合作創作前,先選定的組長人格傾向為外傾型、思考型、判斷型等。合作創作學習的第一任組長特征常常是動手操作能力強、發言積極、表現欲望強烈。
對組長進行有效的培訓。在此環節中提升組長的整體意識,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在組員間形成合作創作的良好習慣,培養合作意識。先做科學的分工安排,學習中做到人人有目標,人人有反饋,促使每個學生在他擅長的領域內得到不同的發展。
組長在組織過程中的靈活交流也不可忽視。意見分歧時,可用輪換采用意見、說服力為王、舉手表決等策略和諧解決;出現冷場時,組長充當引導角色;匯報反饋時,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答案及時準確反饋。
組織者的輪換。當第一位組長已具備一定組織能力時,就要更換組織者,培養組內多位學生組織能力,產生多位組織者,加強團體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交流能力。
3. 任務驅動
教師可以將創作任務分類分割成可操作的具體任務,考慮學生情感認知水平、循序漸進的認知原則,時間安排有彈性,讓學生體驗合作創作的成就感。以格子畫課例《青花瓷》為例,教學目標是學習設計的形式原理,知道立體構成是藝術領域中研究三維造型活動的共同基礎學科,了解立體造型相關知識,學習用畫折剪切粘貼等基本方法制作金字塔模型元素,并拼組成一個器皿形狀,以此培養立體造型能力。共三個創作步驟:(1)在米字方格紙上畫上水彩的肌理效果;(2)用畫折剪切粘貼等基本方法制作金字塔模型元素;(3)嘗試拼擺成器皿形狀并固定。合作創作中,不同的步驟由學生自由選擇完成,如對每一步驟專門分工,或完成步驟一后可以和負責步驟二三的學生一起探討學習完成。如此,學生在分層分類的任務驅動下有效提升了探究合作創作能力。
4. 情系學困
藝術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是有效轉化學困生的突破口??吹綄W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有所“偏愛”,讓他們時常感受到被欣賞。通過小組內“師徒結對”幫助學困生完成一些有難度的任務,通過正面幫帶,幫助他們產生存在感與歸屬感,美術課變成了他們期待的課。針對美術工具保管不到位、創作衛生習慣不良等問題,內心的驅動力會讓學困生把珍惜工具、維護環境當成自己的使命,習慣可以得到循序漸進的改變。通過合作創作,學困生在老師的關注與組內環境的影響下,得到進步。
5. 評比競爭
評比激勵機制在合作創作的學習過程擔任著催化劑的角色。針對學生的課堂紀律、欣賞評述、構圖設計、色彩表現及小組展示點評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組間評比激勵體制。尤其在點評展示環節,設置“逛畫市”“拍賣會”等有趣的點評情境,能幫助學生更加充滿熱情地投入集體競爭中。
6. 延展創新
“合作創作”教學要求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快速進入課程內容,善于啟發學生想象、聯想、構思,善于組織發揮組長力量開展教學活動,善于鼓勵學生不斷提升創新意識,善于將不同的創意進行有效引導融合,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使學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從而更積極主動地表達內心的感受。由此,學生的繪畫、手工、欣賞能力提高了,群體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也隨之提高。為了能持續在合作創作教學中保持正面效果,除了形成常規的合作創作習慣模式外,教師還應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敢于和善于疑惑,增強創新意識。
從“合作創作整體觀”的角度看,引導學生主動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加強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是“有合作意識的獨立創作,有獨立創作的合作展示”。通過獨立創作與合作展示,能做到取長補短,使學生之間和諧,做到“和與美”的共贏,達到共同進步與提高,實現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