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雯涵 楊可帆
摘 要:音樂作為一門聲音藝術,對學生整體綜合素養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新課改的不斷發展,對高校音樂教育的教學目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從高校音樂教學的特征著手,分析高校音樂教學中的挑戰,探究促進高校音樂教學改革的有效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學;教學改革;新課改
音樂教學實踐性比較強,通過有效的音樂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高校音樂教育改革是現階段高校教育的重點。雖然高校現下的音樂教學改革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所以探究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有很大的實際意義。
一、高校音樂教學的特征
(一)對練習和知識講解一視同仁
音樂是一門以聲音為表現方式的藝術,有很多種表達的形式,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還有很多的音樂技巧,學生要不斷地進行練習,才可以熟練掌握,進而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學生要想有良好的音樂素養,只有日積月累地練習,不斷地重復,才能在扎實的訓練中掌握音樂的知識與技巧,進而提高自身的音樂能力。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最為關鍵的就是練習,練習與音樂知識并駕齊驅是高校音樂教學最為顯著的特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練習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
(二)音樂教學的方法多樣化
高校音樂教學涉及的范圍很廣,內容比較復雜,不容易掌握,所以單一的音樂教學方式無法全面地體現音樂課程的魅力。現階段互聯網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效結合,有效地完善了音樂課程的教學方式,使得音樂課程豐富多彩。除此之外,高校音樂教學內容有效地結合了國內的音樂文化與國外的音樂文化。在教學的過程中,若教師只借助音樂教材,學生就無法掌握音樂的含義。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多媒體的教學工具,拓寬了學生學習渠道,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對音樂教學有很大的作用。
(三)音樂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很多
高校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結合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思維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改革以后的音樂教學當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音樂教師則充分發揮了引導者的作用。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多媒體環境下的音樂課程,在很大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大了學生的知識面。與此同時,借助多媒體開設音樂鑒賞課,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優秀的音樂演奏,并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通過教師的指導,課堂可以形成良好的音樂氛圍,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有效提升了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教學的效率。
二、高校音樂教學改革中的問題
(一)音樂教學改革的力度較小
一般來說,大部分高校音樂教學內容包括音樂表演、創作音樂與鑒賞作品三部分,這三者相輔相成,相互關聯,因此,逐漸形成了系統的音樂教學規模,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整體的音樂素養。從音樂教育的本質上來說,要有專業的音樂教學,大多數高校的音樂教學都把欣賞音樂作品、練習音樂作品作為教學的重點,并不能真正促使學生掌握音樂的內涵。這樣的音樂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音樂的正確認知,最終導致高校的音樂教學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喪失了原本教學的意義。除此之外,音樂教學改革的力度較小,造成現階段的音樂教學缺乏理論的支持,基于此,很難有效地提升音樂教學的效果。
(二)對音樂教學不夠重視
國內高校大多都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培養人才上面,重點關注的是學生的專業知識,尤其對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所上的音樂課程大多是選修課,因此音樂改革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音樂教學模式單一且乏味,而且學校不重視音樂教學,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音樂的熱愛,不符合素質教育的理念。大部分的教師深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不重視音樂教學,就會不重視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無法真正提升音樂水平,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2]。
(三)音樂教育缺乏充足的資金
高校缺乏音樂教育資金,是目前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難題。在新媒體教學的環境下,新媒體是最主要的教學輔助工具,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的效果,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音樂教學改革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是高校教學的保障。然而,新媒體教學需要有硬件支持,需要系統的輔助,所以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添加新媒體基礎設備,而部分高校卻并不重視音樂教學改革,缺乏音樂教育的資金,因此沒法為音樂教學提供專業的器材,嚴重影響教學的效果。另外,有一些高校沒有意識到多媒體教學的意義,造成音樂教學缺少專業性,無法運用新媒體教學來促進音樂教學的發展。音樂教學缺乏充足的資金,會對音樂教學產生不利的影響,不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
三、加強高校音樂改革的對策
(一)更新音樂教學的教材內容
高校開展音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在于先進的教材內容,因此,高校要重視音樂教材的更新,一般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更新。第一,從教材編排體系的角度來看,傳統的音樂教材內容重點關注的是音樂作品的鑒賞和演唱,而忽略了音樂理論與音樂史的教學。所以,在改善教材編排體系時,應該注意把握音樂欣賞、音樂創作與音樂表演三者之間的平衡,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第二,從音樂教材內容的角度來看,有很多音樂教材內容更為關注關于西方音樂文化以及經典的音樂作品,而忽視了鄉土音樂文化,在某種意義上無法促進現代化音樂的進步。音樂教材應該考慮加入各民族的鄉土文化與現代化元素的優秀作品,來促進音樂文化的現代化發展。
(二)完善高校音樂課程體系
高校音樂課程包含了很多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更為深入,不能停留在教學的基礎階段,而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擴大學生的音樂知識面,比如,音樂的欣賞能力與應用能力。一般一件優秀的音樂作品,會涉及藝術的很多方面,如歷史、文學等。因此,高校音樂教學應該要有完善的教學體系,來促進深層次教學。在現代化的音樂教學當中,音樂教育要滿足社會的需求、學生深層次學習的需求等等。現代化的音樂教學,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藝術的魅力,在進行深層次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領悟能力與表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