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主萍
【摘要】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改變一下思維方式,不能讓傳統的方式桎梏了自己的思維.數學課堂的語言也應該幽默一點,風趣一點,并且能夠詩意一點,那么教師的魅力就會無限提升.不僅要讓數學課堂充滿理性的味道,而且要綻放詩意的花朵,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數學教育進入一個全新的、理想的境界.
【關鍵詞】數學語言;語文味;精練;多姿;精彩
在我們的眼里,追求課堂教學語言的詩意是語文教學的專利,是一種浪漫主義的表現,和數學課堂沾不上邊.因為數學是枯燥、邏輯、嚴肅、空間……的代名詞,它不需要語言有多優美,但一定要精煉,不需要含義有多深刻,但思維要靈活.數學課堂追求的是過程的簡約、較強的邏輯性以及靈活的空間思維,需要扎扎實實進行教學過程,容不得半點虛假.但這并不是說數學課堂就不需要詩意的語言,不需要靈動的表達,不需要笑臉的綻放.如果數學課堂教學語言能夠幽默一點、風趣一點,并且能夠詩意一點,那么教師的魅力就會無限提升.如果讓詩意融入數學課堂,那課堂將會像一陣清風刮過,呈現別樣的美景,讓學生流連忘返.
我剛到現在這個學校,就聽同教研室的老師說到一個從教語文轉行教數學的老師,他的課堂氛圍輕松愉悅,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常常令聽者忍不住拍案叫絕.我感到非常不解:語文老師教數學,首先是專業不對口,如何轉換角色,其次是語文老師大多喜歡抓住一點無限地拓展和延伸,這樣的老師,學生是喜歡,但是課堂效率……帶著疑惑,藏著“輕視”,我坐在了語文老師的數學課堂上,結果卻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課前序言“一語天然萬古新”,讓人耳目一新,以至于在導入時“未成曲調先有情”,讓學生興致盎然,點撥釋疑時“巧把金針度與人”,讓人豁然開朗,還有結束時的“能探風雅無窮意”……讓我這個有多年經驗的數學老師都自愧不如.不再贅述,且帶諸位回顧一下他的課堂.
一、一石激起千層浪——巧妙引入
說到課堂導入,有的老師會以復習舊知識引入,有的以謎語引入,還有的以生動的數學故事引入……這都是老師經常采用的導入方式.經常采用這樣的方法,連學生都“輕車熟路”,很容易猜到今天老師要用什么方法引入,下一個環節將會是什么,由此,課堂循規蹈矩,毫無新意可言,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日漸下降.但是這節數學課,整節課都說著“語文”的話,講著數學的“理”,看似滔滔不絕,和數學毫無瓜葛,實則妙語連珠,讓人如沐春風,數學的枯燥、乏味、呆板……全在這些詩意的語言中變得生動,變得有趣,變得美麗而讓人親切.
回顧“語文”老師執教的“走進圓的世界”片段——
……
師:孩子們,說到圓,你們不但不陌生,還應該很熟悉,因為生活中到處都有圓的影子,那么,你們在哪里見到過圓形呢?
生:盤子是圓的.
生:輪胎是圓的.
生:交通信號燈也是圓的.
……
師:大家找到的圓都很有代表性,那你們見過水平如鏡的湖面嗎?(學生回答見過)如果你站在高處往水中投下一顆小石子.(隨機播放投石入水的動態水紋視頻資料)現在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興奮地)老師,是水紋,像圓一樣的水紋.(學生開始活躍起來)
師:孩子們,其實在大自然中這樣的現象到處都有,只是你們沒有觀察而已.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光波折射后形成的美麗光環,特殊精密儀器拍攝到的雷達波段、電磁波,以及宇航員在月球上拍到的環形山……(這些畫面都在學生眼前一一展現)從這些畫面中你看到圓了嗎?
生:(激動地、驚訝地)老師,看到了,看到了!
師: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美麗而神奇.那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你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欣賞它的美妙,去探尋它的奧妙,好嗎?
生:(異常激動,異口同聲)好!
……
[賞析]有學者曾說:“蕩滌過去課堂沉悶的氣氛,讓課堂煥發出生機和活力,讓學生帶著高漲的情緒,對老師所展示的‘真理感到震驚,他們就會主動去探究.”余老師(后來我知道這位老師本姓余,其實之前語文、數學都教過,所以才會在課堂上如此游刃有余)的課前導入就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老師充滿詩情地吟誦,學生飽含激情地欣賞,學習興趣自然生發.同時,學生的心情也由開始的注視、好奇、激動,到后來的詫異、驚羨,經歷了一連串復雜的心理變化,課堂由此詩意融融,彌漫著一股與自然萌發、與生命對接相通的人文氣息.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既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文性,又隱約觸摸到了圓勻速跳動的脈搏,或許他們已經感覺到自己正在悄無聲息地融進圓的世界里.“因為有了圓,我們的生活才變得豐富而有趣;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會變得美麗而神奇.那今天這節課,老師就帶你們一起走進‘圓的世界,去欣賞它的美妙,去探尋它的奧妙”,貌似最普通的話語,卻最貼近學生的心田,表達了最真實的情感,同時也是帶他們走進圓的世界最具吸引力的語言,表面上看似平平無奇,實則舉重若輕,或許這就是余老師的數學課與眾不同的地方,也是他課堂語言的精華所在.
二、腹有詩書“語”自美——巧妙評價
凡是喜歡看電影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好的臺詞一定是生動而引人深思的,有的臺詞甚至成了經典傳唱,而如果臺詞不好,即使電影的思想性再好,也不會吸引觀眾的目光.其實,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也猶如演員在舞臺上的臺詞,它影響著師生之間的情感,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數學老師不應該只是人們眼中語言無味的代名詞,也不應該是嚴肅刻板的代言人,而應該涉獵一下語文的特色,讓自己的語言豐富一點,使課堂評價讓學生如沐春風.
繼續回顧余老師“走進圓的世界”片段——
師:孩子們,孟子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你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知道,老師,也就是如果沒有圓規,就畫不出圓.(有學生開始發笑)
師:剛才那個同學說沒有圓規就畫不出圓,有的同學笑了,也就是說沒有圓規,你們照樣能畫出圓,是這樣嗎?
生:是的,老師.
師:既然這樣,就用你們手中現有的工具和材料,試著畫一個圓吧.(學生開始畫圓)
……
師:孟子為什么會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說法呢?
生:可能是孟子沒想到這些方法吧.(學生又笑)
生:我認為不是這樣的,可能這句話的本義就是沒有“規”和“矩”就畫不出圓和方,孟子一定有他的道理.但這句話流傳到現在,或許它的意思也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原來的意思了,而是告訴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講究規矩,遵循章法.
師:同學們,我很高興看到了你們的智慧,你們的善于思考.
[賞析]我們的課堂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意外”.在這種“意外”發生之后,或許有的老師會猛喝一聲:不是這樣的;有的老師會這樣說:下去查一下資料就知道了……這樣對待這種“意外直言”,會于無形中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扼殺他們剛剛萌芽的思維之花,讓他們從此不敢再表達,不敢再發出不同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有什么效果?這樣的課堂又有什么意義呢?而余老師,寥寥數語,學問底色顯露無遺,讓我欽佩.只有博通經史,深諳考證,思路才能如此開闊;只有底蘊深厚,善于引用,評價才能如此精彩而又游刃有余,讓聽課者悅心,讓學習者悅情.不能不說余老師是一位評價高手,他的語言點燃了學生的好奇之“火”,他的評價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之“門”,他的每一句話都看似平淡,實則“有味”,不僅說到了學生的心坎上,而且在潛移默化中給予了學生終生難忘的激勵.同時,余老師尊重每一個學生,允許他們將自己的意見表達出來,允許課堂出現不一樣的“音符”,然后在學生的補充中、自己的評價中巧妙地將知識的原理、學習的道理融入其中,真正實現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難道這不是我們教育所期盼的美好境界嗎?
三、天光云影共一“源”——巧妙延伸
記得俄羅斯有句諺語:“它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那就是語言.”一說到“詩意”,大家馬上就會和語文課堂聯系起來,認為只有語文老師才會口吐蓮花,才會擁有詩意的語言,而讓數學課充滿詩意,那就是作秀,就是賣弄,如果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們的數學課堂同樣需要更多的詩意,需要詩意的語言,如果將數學的理性和語文的感性相結合,課堂將會更精彩,更智慧.行云流水的語言將會讓學習者如醉如癡,讓觀摩者拍案叫絕.
我們知道,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習,還要進行拓展,延伸至課外,余老師執教的“走進圓的世界”一課也不例外.只是,這節課的延伸讓我沉醉不已,以至于流連忘返.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見證了小石子入水后渾然天成的圓形波紋,也欣賞了在陽光下自由綻放的向日葵,以及生活中多姿多彩的圓的形象和它的身影……它們帶給我們的不正是一種微妙的啟示嗎?同時,我們也常常用“大會圓滿成功”“生活圓滿幸福”等詞匯來表達自己對理想的向往,對生活的祝福,這難道和我們今天認識的“圓”沒有關系嗎?相信,我們會從歷史文化中,從工作生活中創造更多的關于“圓”的驚喜,感悟“圓”的美麗和奇妙.
[賞析]盡管余老師已經用他詩意的語言結束了今天的課堂,我的學習任務也圓滿完成,但我仍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走出圓的世界.從事數學教學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課,從來沒有見過課堂語言竟可以這樣詩意的表達.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就在想:為什么現在提倡教師要多讀書,要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尤其要跨學科融合學習?因為這樣會使語文課堂內容豐富而井然有序,數學課堂邏輯嚴密而又不失風趣.這樣的語言恰似點點美妙的音符,輕輕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學生在恬淡從容的氛圍里,流連、徜徉、汲取、收獲……
【參考文獻】
[1]郭思樂.向原始智慧汲取營養[J].教師月刊,2010(9):70.
[2]彭紹東.教育技術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2-123.
[3]盧曉霞.創設有效語境提升教學效率[J].教學月刊,2016(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