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推行新課標的評價需要具體有效的做法:要做好學生的自我評價;運用信息化工具與學生的協助;增加表現性評價,適當進行應試訓練;結合專業需求,探索彈性評價機制。
關鍵詞:中職英語;《標準》評價;自我評價;信息化工具
評價是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保障。2020年《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簡稱《標準》)提出構建中職英語評價體系,以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為評價目標,突出了評價的重要性。但現實教學中傳統的評價方法仍大行其道。歸根到底,人都有惰性,改革的難度較高,需要的力氣越大,也就更難以推動。所以,探索科學有效、操作性強,又不至于給教師明顯增負的做法,是逐步推動評價改革的需要。
一、做好評價自我,培養成長型人格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是因為它具有診斷促進功能、反饋激勵功能、反思總結功能和記錄成長功能,有利于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1]。其中的關鍵是培養學生具備終身成長的意識,認同評價是為了了解自我,發展自我,從而做好自我評價。中職生在以往的教師、父母、同學等他人評價中常遭遇挫敗感,難以建立健全的自我,因此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尤其珍貴。
教師要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激發學生的成長動機,教會學生做好自我評價。用量表給自己評分外,定性的文字描述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每周課堂結束做自我評價。可以從學習態度、感受、參與度、知識、技能及策略運用等方面打分,同時說明哪方面做得好,哪方面不足,哪方面需要幫助等。教師再給予反饋,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起掌控感,釋放內在潛力。
二、運用信息化工具,輔助數據采集
輔助教師評價的信息化工具有問卷星、云班課、在線表格等。問卷星是做問卷調查的利器,如課前學習情況了解、課堂學習評價、測試等。云班課功能齊全,是翻轉課堂、線上學習的平臺,可作課堂小組評價、學習任務的發布及評價等。在線表格可選擇微信小程序的騰訊表格或金山表格,可多人同時在線輸入數據等。比起云班課小程序,云班課App更加靈活方便。問卷星自帶數據分析功能。在線表格可以選擇參與對象的權限,避免數據被刪改。選擇工具做評價后,將每次評價結果填入設置好的在線表格,形成動態數據,師生可根據需要查看,了解學習進展。
三、發揮學生主體性,協助教師反饋
信息化工具只能輔助部分工作,評價任務的設計、發布、數據整合、反饋等都需要教師的主導與參與。全部工作由教師個人完成仍是不小的負擔,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積極性。
新課標要求評價主體多元化,協助完成評價的最佳人選就是學生。對于云班課上發布的任務,可采用學生互評代替部分教師評價。互評除了打分外,需要附加文字描述做定性評價。無論是大綱還是《標準》,都要求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如給單元任務打分時要說明給分點是哪里,哪里可以再完善。除此,教師還需要組建評價記錄團隊。可由英語課代表帶頭,分組小組長協助,再挑1-2個做事認真、能力強的小助手輔助課代表。教師設計好評價任務后,交由課代表在線上發布。小組長負責記錄本組成員的課堂表現分并登記到在線表格,各組互相監督。小助手協助課代表把測試等其他任務的成績和數據填入在線表格。
四、豐富終結性評價,加強應試訓練
終結性評價包括課堂評價、單元評價、期中期末考試、學業水平評價。它是在某一相對完整的教學階段結束后對整個教學目標實現的程度做出的評價[2]。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在傳統的紙筆考試外增加表現性評價或真實性評價。具體做法為:參考《標準》附錄4學業質量水平描述的水平一,結合單元任務,設置聽、說、讀、寫、交互的表現性任務,并安排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舉例如下:
同時,中職生也需要適當加強應試訓練。一是高職擴招升學的需要,二是學業水平評價的需要。應試與素養培養兩者之間并不矛盾。筆試成績也是學生知識掌握的有效證明。如今是2.5+0.5學制,學生第五學期還有專業課,還要同時準備高職考,如果不在前兩年打好文化基礎,等到最后才沖刺壓力就很大、效果也不好。因此,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適當增加考試范圍內的應試訓練,進行小測試,對學生來說很有必要。
五、結合專業需求,探索彈性評價機制
學生差異大,也是評價方案不好制定的原因之一。不同專業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同、學習態度也不同。像計算機網絡專業與商務英語專業對比就相差甚遠。工科類專業大部分是男生,中考成績差,學習態度本身就有很大問題。不同專業就業方向不同,需要的英語崗位能力也不相同。如幼兒保育專業側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嬰幼兒英語以簡單口頭溝通為主),計算機專業側重學生的閱讀能力(如匯編語言采用英文縮寫的標識符)等。
另外,同專業內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有的擅長聽說、有的擅長讀寫。“要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多元化表現”,“學校要建立彈性評價機制”。比如采用優勢互補的方法,“學生在聽說中的優秀表現可以補償其閱讀的不足”[3]。因此撰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方案的評價部分要結合專業性質、崗位能力要求與學生實際做調整,不能千篇一律。
參考文獻:
[1]王篤勤,環境適應型評價模型及其在大學英語評價中的應用[D].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07.
[2]魯子問,王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王篤勤.構建促進中職英語課程發展的評價體系[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第16卷(01).
作者簡介:張曉娜,女,汕頭市潮南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