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保平
摘要:小學階段是夯實基礎的重要時期,作為三大主科的數學是需要攻克的第一難關,由于小學時期孩子們的邏輯思維還處于有待挖掘的狀態,對于數學這一對歸納概括、判斷推理要求較高的學科很難準確的加以理解,因此數學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到數學課堂中,突破學生認為數學復雜枯燥的印象,由此提升小學數學課堂的上課效率。本文就如何有效探索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突破路徑進行簡要概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高效率;課堂教學
前言:新課改重視素質教育,提出要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實現素質教育有極大的幫助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常常表現的比較直觀,難以對一些抽象的數學定理迅速理解或者產生深刻記憶,課堂上也表現得學習積極性不高,常常在課下逃避數學作業。具體的一些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和技能都有一個前提,即在新課標改革情況下,改變以往的數學小學過程中,以數學教師為主題的課堂模式,將學生作為主體來看待,以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宗旨。另一方面數學作為靈活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當中,可以針對一些生活中可以實際應用數學的場景進行模擬,使學生對于數學公式或定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較為單一,教師需要更為豐富有趣的教學方法更新換代。同時數學應用性很強,不能將知識生硬的記下之后,而不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那也不能說是已經掌握,只有當學生在課堂中興趣盎然,在課下積極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難題,如此才算是將提高數學課堂效率落到實處。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適應個性化教學要求
按照新課標要求的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創新教學方式,轉變教學理念,都是為適應新時期教學的個性化需求。這里要重點強調是想要提高數學課堂的上課效率,首先要做到思想的轉變,課堂教學是有由教師和學生兩個部分組成,其課堂的重點應當始終放在學生身上,探究如何淡化強硬的教學方式,將新型教育科技融入課堂,吸引學生在課堂獨立自主的表達意見。例如在認識圓的那一課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前讓學生準備好圓規,先在上課前讓學生自由的以生活中常見的圓形為參照物畫出圓,然后展開小組討論圓的基本特征。在整個教學期間,教師做到以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由討論中進行思想的碰撞,培養學生的上課積極性。個性化教學是指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將作業任務布置難度分層化,以達到提高學生積極性的目的。
二、循序漸進,基于已學知識完善教學策略
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必須要考慮到這一時期孩子的性格特征發展變化,能夠做到因材施教,在不違背孩子發展規律的基礎之上完成數學素質教育。即將進入初中學生除了學習一部分新知識以外,最主要的是對于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一個回顧,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知識集束,牢牢儲存在大腦中,為適應初中階段更為復雜的數學學習任務夯實基礎。數學的知識點前后銜接較為緊密,在學習許多新知識之前,對于相關聯的已學知識進行回顧是必不可少的步驟。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時,教師可以基于學生已學的圓、三角形和才長方形的基礎知識,組織學生探索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和側面的形狀特征,然后組成小組討論圓柱、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這種將新知識轉化成已學知識的化歸過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思想活力,而且有助于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推理的學習習慣,在觀察和比較已學的圖形知識基礎之上,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學會化歸、模型的數學思想比直接教授學生數學公式對孩子的數學能力的提升有更大幫助。
三、利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方法,增加課堂趣味性
在信息化社會,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陪伴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一代,網絡影響著他們的行為方式。在讀圖時代,相較于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的單調乏味,基于新的教育科技的多媒體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心智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網絡文化對他們的思想影響極大,泛娛樂化的互聯網空間使他們更偏向于幽默風趣的教學方式。因此數學教師要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以一種參與式的心理在數學的海洋中遨游。伴隨著教育科技的發展,多媒體教學逐漸成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其利用形象的音視頻播放,使得學生在聽覺、視覺上對于復雜的數學問題在腦海中形成場景,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對于營造輕松愉悅的數學課堂氛圍是有極大幫助的。數學本就是一門理解難度較大的科目,用多媒體課件擴展學生的學習思路,使一些較為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起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植樹問題的課堂上,提前制作好三種植樹情況的課件,讓學生帶著畫面記憶植樹問題的三個數學公式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
四、建立績效評估激勵機制,提高學生課堂理論學習的效率
基于小學階段高年級的學生自尊心較強的特點,許多學生在數學成績不如人意的情況下可能會逃避數學學習任務,還會對教師的教學進度有所影響。因此在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建立起一套獎勵激勵機制,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縱向的比較共同進步,教師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鼓勵,不斷樹立學生的自信心,除了傳統教育方法中的口頭表揚以外還可以設立一些進步獎品。教師也可以將學生歷年的成績抽調出來,找出在小學階段的各個時期學生的薄弱點在哪里,因材施教,給不同基礎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同時發現學生的長處,給予學生前進的動力。在上課期間,因為時間的限制不可逆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提問,在這時就要清楚整個班級大多數學生的疑點難點優先解決。信息化社會,傳統數學課堂評價體系中,許多老師最后評價,仍然只學會用“很不錯,答對了”等枯燥乏味的詞語,很難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因此在信息化時代,要創新獎勵方式,不斷地改變每個學期的獎勵形式,貼合小學生愛好新鮮事物,愛用互聯網流行語的特點。
五、結束語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數學課堂效率的提升是一個需要教師長期實踐研究,制定周密的教學計劃,學習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與時代共進步。小學數學是許多理工科類學科學習的基礎,如果地基沒打牢,那對未來更為復雜的高等數學就更難入手,因此要注重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興趣。具體實施方面,在數學課堂中數學教師除了完成教學任務,把控學生學習進度之外,也要注意將靈活多變的教學新模式融入課堂之中,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基礎因材施教,并在課下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同時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建立一個良好的主動學習思考的課堂氛圍,鍛煉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唯有時刻將每個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提升放在心上,不斷改良自身教學方法,才能讓學生在未來更大的學習任務的完成中獲得主動權。
參考文獻:
[1]游遠存.提升小學五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探討[J].考試周刊,2020(52):81-82.
[2]胡健敏.淺談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內蒙古教育,2015(33):64.
[3]盧富娜.關于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思考[J].學周刊,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