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小學生所承受的學習壓力達到了較大的程度,學習負擔過重,特別是在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小學生學習壓力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義務教育階段小學生學習壓力過大不僅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而且也影響了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在分析小學生學習壓力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緩解小學生學習壓力促其快樂學習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學習壓力;現狀;成因;對策
一、小學生學習壓力的現狀分析
調查表明:當前小學生所承受的學習壓力達到了較大的程度,學習負擔過重。緊張、焦慮與惶恐成為學習生活中的較大問題。并且小學生的學習壓力存在著地域差異、城鄉差異和班級差異,不同地域、不同層次和城鄉之間的學生學習壓力有明顯差異。不同學習成績等級的小學生學習壓力也存在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好與差的學生學習壓力大,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壓力相對較小。主要表現在成績好的學生學校、教師、家長要求過高,期望過高。
小學生除了受到來自學校的壓力外,還要受到來自家庭的壓力。并且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學生學習壓力越大。許多家長幫助學生安排奧林匹克數學培訓班、書法培訓班、音樂培訓班,英語培訓班等諸如此類學習,且一人一周要上好幾個這樣的培訓班。可見家長對學生期望極高,但學生終日都在為學習奔忙,失去了對學習的樂趣。
長期超負荷的學習壓力必然會引發學生的心理疾病。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考試焦慮癥,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因此關注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至關重要。
二、小學生壓力的成因
導致學習壓力的成因較為復雜,主要可分為學習壓力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造成小學生壓力過大的內因
就內部因素而言,在于學生自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壓力太大。經常的考試和快節奏的學習,讓小學生無暇認真復習,以至出現考試失誤的情況,而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失敗,教師和家長也不允許他們失敗。學習經驗告訴他們,失敗將會被批評,對不起父母,抬不起頭,長期內疚自責則會對學習和考試產生恐懼,背上心理包袱。
2.對學習失去興趣。部分學生覺得自己比別人差,不相信自己,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繼續學習,為一次次的失敗而擔憂。對學習也沒有了興趣。
3.神經過敏性焦慮。一些學生在一次失敗后,會嚴重損傷自信,導致以后類似情景下,會誘發出緊張的心理而無法正常學習。
(二)造成小學生壓力過大的外因
而從外部因素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作業過多。在國內,老師和家長認為作業是實現高分與提高升學率的保障,特別是數學科目,以題海戰術來提高考試成績。據調查我國小學生一天的作業量相當于美國小學生一周的作業量。這樣做的后果不難想象,不僅增加學生的壓力,而且大大降低了實踐與練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作用。
2.頻繁的考試。學生在考試的挫折面前,想到家長或老師的斥責,自然感到惶恐,有些人便選擇了逃避和放棄。考試帶給了他們無盡的煩惱。
3.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家長自身受到就業競爭的壓力與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轉而對學生寄與較高的期望。客觀上加重了孩子的負擔和心理壓力。
4.社會的逼迫。當今時代,家庭及學生之間的升學競爭愈演愈烈,層層加壓,學生苦不堪言。
三、緩解小學生學習壓力的對策
由以上的結果分析,可以對小學生學習壓力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他們能夠快樂的面對學習,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一)自身方面
要培養小學生自身控制和調節情緒的能力。保持愉快的情緒有益于健康,能使人感到輕松,產生滿足感,對外界產生親切感。學生在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學習,會感到思維活躍,記憶敏捷,學習效率高。要自信,多與人交流,這樣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同時,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產生消極情緒時,要學會釋放。可以痛哭一聲或把心中不平事向好友、家長或老師說出來,請他們開導。也可以做一些別的事情來轉移注意力而使消極情緒得到緩解。
(二)社交方面
要提倡“減負”的號召。“減負”不僅僅是減輕作業負擔,課業負擔,考試負擔,而必須在探明學生學習壓力的來源、類型、差異程度、現狀的基礎上,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以學生為本,改變陳舊的學校教育評價體系,重建令人向往的學校生活。“減負”的要義是使學習發展成為一種樂趣。使學生充實、生動、活潑地成長,健康、主動、和諧地發展。
(三)學校方面
學校要營造良好的學習共同體,大力開展合作學習。學生之間的合作氛圍既有利于減少因競爭造成的壓力,又有助于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增強其學習能力與信心。讓學習成為樂趣,并使之形成一種風氣,一種氛圍,一種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由發展的人文環境。當前的學校生活中,學生消化學校課程知識的時間逐漸增多,自由地游戲、學習并且按照自己興趣做事的時間越來越少。因此,學校要努力讓學生從受管制的生活轉向自主的、創造的生活,給每個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和機會。
(四)家庭方面
家庭應該轉變觀念,為孩子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離不開家庭教育。家長應該意識到培養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個性遠比單純的智力教育重要得多,也復雜得多。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錮在屋子里,要讓他們參加一些社會實踐,開闊他們的視野,增加他們的社會實踐機會。同時,也要注意與孩子溝通。孩子正處于成長階段,特別是對于六年級的孩子來說,有時會出現叛逆的狀態,使家長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從而使家長和孩子之間產生矛盾。因此家長要注意和孩子的溝通,幫助他們應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快樂地學習,快樂的面對生活。
參考文獻:
[1]催米娜MinaTenison/美國《瞭望東方周刊》來源新華每日電訊6版.2008-09-21 07:44:24
[2]曹樹.學生壓力及共調適【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4
[3]孫戰,學會運用期望心里效應【j】州教育.1998.(12)
作者簡介:盧仁貴,男,四川攀枝花人,小學數學教師,E-mail:1203246809@qq.com。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縣丙谷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