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日升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成為了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非常重要的實踐意義。二者的深度融合,在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同時,也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對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加以闡述,重點研究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深度融合的措施。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深度融合
一、前言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培養的內容包含了空間感、運算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數感等,由于小學生的智力發展還不夠完善,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上存在一定的困難,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可以為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往往是一種單一式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習進行照本宣科的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被動的進行知識學習,這些工作對于實際的小學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有一定的阻礙,所以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應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能夠有效豐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并將抽象化的知識內容變的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信息技術還能夠實現聲音和圖像及視頻等方面的展示,有效增強師生間的互動,拉近師生間的關系,有效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促成小學數學教育從傳統到現代化的有效轉變。
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深度融合措施
(一)借助信息技術,創設良好的小學數學教學情境
在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的環境下,多樣化的信息技術被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從某種角度來說,小學數學內容存在一定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小學生因年齡和理解能力的限制,缺乏對小學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的方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數學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有效地結合。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特別要注重趣味性和參與性,通過信息化手段設置視頻、動畫、音頻等將數學運算知識點和運算過程融入進去,創設良好的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跟隨課堂教學內容學習和思考、實踐,培養學生的專注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習的實際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術,突破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階段中,總有一些難以理解或者是較為抽象的知識點,這些教學難點形成的原因是小學生的知識層面比較狹窄,在對問題及知識點進行分析和理解時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夠。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對教學中的難點進行多方位的展示,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知識點改善數學教學的方式,將數學教學簡易化,進而讓小學生接受數學學習的新方式。
例如,在學習正方形的面積和體積計算方式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對正方形的整體進行展示,再對其中的一個面進行展示,讓學生意識到正方形整體是一個體積單位的展現,正方形的一個面是面積單位的展現,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了解正方形面積和體積計算的概念。另外正方形面積和體積計算的難點在于學生容易將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單位以及計算公式混淆,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正方形面積和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理過程進行展示,讓學生對正方形面積及體積的計算公式具有比較深刻的印象,也能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記憶方式,進而更好的對正方形的面積及體積計算公式進行區分與記憶,更好的掌握正方形面積及體積計算公式這一知識點。
(三)借助信息技術,培養小學生關于數學的創新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對小學生關于數學思維的創新。在邏輯性與抽象性較強的數學學習中,小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比較重要的。在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融合時,教師應充分加強對多媒體的利用,組織創新性思維活動,實現對小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
例如,在《測量》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多媒體教學角度,提高小學生對測量知識的理解水平。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動態性測量成果,從0刻度到1厘米刻度,二者之間的距離是1厘米,那么從2厘米刻度到3厘米刻度或是從3厘米刻度到5厘米刻度,其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厘米呢。在展開教學前為小學生對測量相關知識的學習埋下伏筆。此外,指導小學生對身邊物體展開測量,用準備好的尺子對身邊的橡皮、鉛筆、書本寬度和厚度等進行測量。小學生通過多媒體基本上了解了測量的具體方法,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從實踐的角度對周圍的物體進行實際的測量。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采用,并結合實踐性教學,小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展,學習思維在創新的基礎上得到了應用。
(四)借助信息技術,增強數學教學理論與實際的融合
數學本來是一項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但是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數學逐漸變成了一門主要解決應用題的課程,實際上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一些現象能夠用數學來解釋,小學數學是更加接近生活的。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相結合,使得教師能夠將數學教學中涉及到的知識點與實際的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意識到數學是可以在生活中應用的,數學學習也會因為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了一起而變得更加有趣。
例如,在學習平移這一課程時,課本上包含了平移的兩大要素,即方向和距離,平移對圖形只是位置上的改變,圖形的面積及周長不會發生變化。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對生活中的平移現象進行展示,如打籃球時籃球的移動、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升國旗時國旗的變動等,通過對這些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學生可以發現生活中的平移現象是非常多的,并且也能對平移的含義及平移帶來的變化有更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討論和總結生活中的其他平移現象,這樣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讓數學教學更加接近生活,讓小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數學的存在,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與現實應用融為一體。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將小學數學課堂教育與信息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推動小學數學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有效手段。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將二者進行有效融合仍是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這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斷與時俱進,從而使小學數學教育不斷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廖若含.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整合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1(1).
[2]劉云權.關于小學數學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探析[J].亞太教育,2015(20).
(廣西省欽州市靈山縣平南鎮楊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