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各國經濟和科技不斷向前發展,人們在物質生活得到普遍滿足以后,逐漸將目光投向了精神文明層次。而文化作為一個國家在建設和發展上的重要路徑,在歷史長河當中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其中,音樂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藝術,它的發展逐漸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和關注。第一架鋼琴的產生距今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現如今,人們對這件樂器充滿了學習熱情,但是,在演奏的過程當中要想將情感表達出來并與各元素之間產生共鳴,僅靠某一種文化或者是曲目是無法達到的。我國的鋼琴演奏家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思考和探索,并結合一些西方國家的音樂文化足見這一路徑的重要性。本文通過西方音樂中的鋼琴演奏,不斷了解西方音樂史的重要性、鋼琴演奏的重點及難點,通過學習西方音樂史提高鋼琴演奏水平,以及對西方音樂史和演奏當中的二次創作展開討論,并對學習西方音樂史對鋼琴演奏的重要性提出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鋼琴演奏;藝術;西方音樂史;演奏藝術;音樂與舞蹈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2-138-03
【本文著錄格式】劉岫君.淺談學習西方音樂史對鋼琴演奏的重要性[J].中國民族博覽,2021,01(02):138-140.
引言
要想學習音樂,那么它的歷史是必須知道的,而西方國家在藝術上的造詣是顯然比較高的,那么如何才能在了解西方音樂史的基礎上提高鋼琴演奏層次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音樂藝術可謂博大精深,必須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了解每一部作品背后作者付出的智慧和汗水,這樣才能欣賞到其中的藝術價值,從而與作者的情感形成一種共鳴的效果,這樣也有利于鋼琴演奏者的藝術能力提升。在我國學校的音樂專業當中,西方音樂史已經成為了必修課程,并且每一位學生都需要認真學習西方音樂的歷史,從而進行理性的思考,這樣在進行演奏和創作的時候才會更有靈感。
一、西方音樂史當中的鋼琴演奏
一提到鋼琴,人們自然而然地會在腦海當中浮現出國外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彈奏時的浪漫情景,而且那些著名的鋼琴家也廣為人知。這是因為它們對于音樂的熱愛和風格都十分具有特色,然后作品流傳到我國以后才會深受人們的喜愛并廣為人知,同時也證實了一點,就是鋼琴在西方音樂當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音樂史發展過程中,鋼琴這一樂器在18世紀中期才被人們重視起來,它作為樂器的后起之秀經過一些音樂學者的不斷研究和傳播才創作了一些廣為人知的曲目,而且這些音樂作品的風格十分豐富,有描寫田園風光的,有抒寫愛情故事的,有描述悲慘人生的,等等。而在后來的不斷發展當中,鋼琴的重要性被不斷認識,并成為伴奏樂器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了解西方音樂史的重要性
(一)西方音樂史的重要性與關鍵所在
了解西方的音樂歷史十分重要,它包含著很多的歷史信息,這就需要每一個學習音樂的人都要進行了解,這樣才有利于鋼琴演奏學習。在進行西方音樂歷史的學習過程當中,興趣是學生最有益的教師,只有他們對西方文化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從而掌握許多鋼琴大師和鋼琴曲目的背景故事。而當他們掌握了這些知識點以后,再去認真學習鋼琴曲目,就能夠感受到這些作品的發展歷程,而且在這種路徑當中有很多細節能夠激發學者探索和創新。另外,在對西方音樂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需要先對宏觀的歷史進行一個全面的概括,讓學習者的頭腦中有一個歷史框架,這對于他們的了解十分有幫助。很多人在學習某一首鋼琴曲的時候,太過于在意其中的一些細節性事件或者是音樂學者在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這些其實都是一些文字記憶性的東西,只要了解就行,然后用心去思考,如果過于較真地去死記硬背,那么每一首曲目都有波折的歷史,這會讓學者的思維出現混亂的情況,而且也無法領略其中包含的一些價值觀念,所以這些知識對學者沒有太大的作用。我國的教育大多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方式上都比較單一,那么學生如果真按照這樣的方式學習西方音樂歷史的話,只能在語言間得到學習,而音樂是一門藝術,它靠的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演奏者的真正體會,這樣一來就無法讓學者去親自體會,所以只有感受到興趣然后去深入挖掘和體驗,才能感受到西方音樂歷史當中的一些文化價值,從而將其帶入到自己的鋼琴彈奏當中,就可以提高音樂造詣。
(二)學習西方音樂史要有所偏重
音樂所劃分的專業是有不同之處的,那么,在相對應的西方音樂歷史上也會有很大的差別,比方說,鋼琴演奏者要學習鋼琴音樂的發展歷史,那么在不同階段的鋼琴家創作作品和他們的社會背景以及事件都是需要學習的知識,這對于提高學者鋼琴演奏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鋼琴作為一門表演藝術,演奏者必須要將其中的內涵了解并掌握熟練的演奏技巧,這樣才能將藝術情感價值觀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鋼琴演奏本身就是一種聽覺上的藝術欣賞,那么樂曲當中的一些情感自然會在觀眾的腦海當中浮現,然后不斷地受到演奏者感染,這也表示著一首成功的鋼琴曲是可以使人們心曠神怡和心情愉悅的。而鋼琴演奏的本質就是將曲目當中的含義表達出來,然后經過演奏者的完美表現就決定著演奏的質量。與其他的表演藝術相同的是,鋼琴曲譜也是一種富有感情色彩的音響創作。
(三)學習西方音樂史能夠把握好鋼琴演奏風格
對于鋼琴演奏人員來講,在不斷學習的過程當中需要他們掌握一些演奏技巧,而鋼琴的曲譜作為輔助工具,將其掌握并不是特別困難。但是怎樣把握鋼琴曲目的節奏音律和情感色彩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在觀眾的思想當中,一部好的作品并沒有明確的規定,而是根據演奏者所彈出來的曲目個性來分辨,但是很多鋼琴學者在演奏的時候會將屬于他們的一個社會背景融入其中,這就能夠顯示出十分高尚的藝術風格。比方說波蘭鋼琴家莫里茲·莫什科夫斯基,它的作品創作基本上都保持著一些異國他鄉的情調,尤其是一些西班牙的風格更是聞名于世。而演奏者如果可以復制這些原作品的話,那么他們表現出來的鋼琴曲調會顯得十分死板,而如果不了解曲目當中的音樂歷史就會讓鋼琴曲與風格有所脫離。針對這一問題,怎樣才能在原作品的基礎上進行藝術上的升華然后實現二次創作是鋼琴演奏人員所要注重的任務,而且這也影響著學員學習和日后的演出。現如今,社會背景當中人們追求的是個性,而對于鋼琴演奏者來說他們必須要保持一定的原風格,然后再以此為基礎去追求所謂的個性,這樣才能完美地演繹出一首經典的鋼琴曲。而演奏人員在處理歌曲風格的時候,并不能脫離其中原作者的思想情感與風格,比方說,現如今很多鋼琴演奏人員特別喜歡貝多芬的鋼琴曲目,而且在學習和創作的時候也會被灌輸貝多芬的一些音樂情感。比方說,有些人在理解貝多芬的鋼琴曲時,認為它十分嚴謹和具有紳士風度,這其實就已經理解的比較深入了。里赫特的鋼琴演奏是比較活潑的,而施納貝爾的鋼琴風格就比較復古,并且表現得不會特別夸張。對于肯普夫的鋼琴演奏就是那種細膩不失優雅,而且其中也不會含有太多的情感色彩。總體來說,這些音樂作家在彈奏鋼琴曲目的時候雖然說處理和創新的風格有所不同,但是他們都受到了貝多芬的影響,所以或多或少都與貝多芬的鋼琴個性有一定聯系。所以,鋼琴演奏人員在進行作曲的時候首先必須要尊重原作曲家所表現出來的風格和情感,然后再以此為基礎去創作,并融入自己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把握鋼琴曲當中的真正風格,這也是一首成功曲目的必要條件。
(四)掌握大量的西方音樂史知識對鋼琴學習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鋼琴學者進行學習的時候,對于西方的音樂史知識必須要深入了解,因為這對于他們的鋼琴演奏學習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一些鋼琴演奏者的生活時代、社會背景、宗教信仰、政治以及文化等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最為重要的就是了解這些作者的生活和思維,然后再聯系學者自己的思想,并對原曲目進行創新和改善,將曲目當中的各部分有機結合,然后邏輯編著,這樣就能實現原曲的第二次創作,成為演奏者自己的一首鋼琴藝術作品。而觀眾作為傾聽者,他們大多數對鋼琴有著深入的了解,在觀看的過程當中,這些觀眾根據演奏者的歌曲內容,基本上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彈奏源自哪一位知名的作曲家,而演奏者在了解西方音樂歷史以后再將歌曲進行優化和修改,這些細節上的改動觀眾也是能夠耳目了然的。那么,如果演奏者將這些因素都合理地把握,再結合自身的演奏技巧與風格,那么就會使得觀眾也能夠隨之變化,在他們的思維當中這就是十分完美的鋼琴表演藝術。
三、鋼琴演奏的重難點
要想真正掌握鋼琴演奏技巧,就必須要在不斷地練習當中具有流暢的彈奏技巧和準確,只要學習者認真練習和記憶,做到這一點并不難。但是,除去這一因素的話就是如何將鋼琴的演奏變得更有藝術特色,就是演奏人員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而且在演奏過程當中,一首好的曲目不僅是依靠高超的技藝,還需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和人文歷史背景,這樣才能讓觀眾去思考和感受,從而凸顯鋼琴曲目的真正價值,但這是十分困難的。一般情況下,在彈奏鋼琴之前,必須要先對曲目當中的音符和曲調進行完美的模仿,然后再去進一步發揮創造,但是,要想將之前的曲目都復制出來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且一般學員在演奏的時候對于原曲目的背景和文化都不是很了解,這就無法在演奏的時候發揮出最佳水平。鋼琴是一種西方樂器,而我國的音樂專業學生在小時候大多接觸的是一些傳統教育理念,這與西方的鋼琴教學有著很大的差異,而鋼琴在歷史發展當中有很久遠的歷程,而且鋼琴作曲家的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當時的社會背景,這就是一種文化意識。因此,在鋼琴彈奏的時候,不僅要有熟練的技巧,還必須要了解曲目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創作意圖,這顯然是比較困難的。
四、通過學習西方音樂歷史提高演奏水平
社會發展離不開歷史的推動,而且對于鋼琴的發展離不開一些音樂學者的研究和推廣,這樣才能使其發展到今天,并用于各種音樂當中。而現代的一些音樂學院,接受的都是現代化教育理念,那么對于之前的音樂發展歷史雖然有所了解,但是并未真正接觸,那么在彈奏或者是傾聽的時候自然是沒有辦法輕易將其表達出來的。但是,如果深入地去了解西方鋼琴文化發展歷史的話,并將其真正地了解,這樣才能將這些方面的缺陷都彌補上。比方說,巴赫在進行音樂作品的創作時所處的時代背景就很復雜,當時的德國正處于政治上的分歧,經濟和宗教信仰都在倒退,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巴赫作為一名路德教徒它的作品顯然就帶有很多的宗教信仰,而且凸顯出來的情感都是比較悲涼的。另外,莫扎特在對《a調小奏鳴曲》進行創作的時候,背景是母親剛去世不久,身邊的人都對自己比較冷淡,所以,雖然在第一個章節當中表面上節奏比較輕快,但是還是無法隱藏它作曲時那種悲傷的情感,如果演奏者對這些西方的歷史和創作背景不了解的話,那么他們所彈奏的鋼琴曲目是不會有情感的,而且其中的快節奏也就會出現音符上的錯誤。
五、西方音樂史和鋼琴演奏當中的二次創作
鋼琴演奏并不是一味進行原曲模仿,很多時候在演奏者了解了鋼琴曲的背景和故事以后會根據自己的情感對其中的一些節奏和音符做輕微的修改,然后將表達出來的情感有效升華,這樣就能夠讓兩個作者在跨越時空的基礎上產生相對應的共鳴,然后進行不斷地思考與交流,從而將其中的情感豐富地表達出來。而觀眾只有認真聽曲并深入思考再結合西方音樂文化才能真正體會到鋼琴曲當中所表達出來的諸多情感。如果說演奏人員自己沒有深入地去了解作品中的西方文化,那么他們就只能像機器一般直接復制其中的各部分,從而完全沒有藝術價值可言。
六、總結
綜上所述,西方音樂文化歷史發展可謂源遠流長,而在此期間鋼琴的發展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每一首鋼琴曲當中都有作者所經歷的社會背景與人物經歷,這總結起來就屬于藝術情感,而演奏人員將其完美地表達再融匯自己的情感就能提高演奏價值。基于此,鋼琴學員必須主動且認真地學習西方鋼琴文化歷史,然后,在彈奏每一首曲目之前,了解文化和熟練掌握曲目當中的技巧,這樣才能與作者之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后在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的基礎上把鋼琴曲更為完美地演奏出來,讓傾聽的觀眾在內心深處受到感動,從而更有價值地體現出鋼琴曲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冷南妮.西方音樂史對鋼琴演奏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7(2).
[2]姜筑.思考與實踐——表演方向碩士研究生的西方音樂史教育[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05(1).
[3]曾嬌琳.西方音樂史架構下的鋼琴演奏探究[J].藝術教育,2019(5).
[4]高姍姍.淺析學習西方音樂史對鋼琴演奏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8(5).
[5]何其楊.鋼琴演奏中的美學“跨界”現象芻議[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7).
[6]張若鄰.試談鋼琴演奏應把握好作品的內在情感[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7).
作者簡介:劉岫君(1995-),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人,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學院,20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音樂表演,研究方向為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