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西方音樂史發展到如今階段的這幾百年以來,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留存下了無數璀璨的明珠,縱觀這百年西方音樂史的發展之中,有無數風格和特點鮮明的音樂體系值得我們探究,而西方音樂史學又是反思并且考察音樂歷史研究中的一門極為重要的學問。當代西方音樂史學的研究者認為,現階段去探索和研究西方音樂史學的意義以及內涵的重要途徑,是通過對西方音樂史的發展的理解程度和表述能力來展現的,并且在這個基礎上逐漸形成對西方音樂學術的整體性的歷史觀[1]。除此之外,在現階段的音樂史學的研究中,西方的音樂史學是一門極具特性和專門視野的學問,并被認為其中融入了濃厚的歷史音樂學的氣息。
【關鍵詞】西方音樂史;當代視野;學術傳統;西方音樂史學
中圖分類號:J60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4-0089-02
誕生于十八世紀的西方音樂史學,其早期的音樂史學典著在論述和展現理性主義之路的方向的同時,也逐漸的奠定出了西方音樂史學十分重要的基本準則。而發展到十九世紀的音樂史的寫作論述表明,生活在這一時代的著名音樂學家們對于研究音樂發展的思路已經比過去更為活躍和多樣化,并且他們可以拓展的視野也是較之以往開闊了許多。生活在二十世紀以后的西方音樂家們繼續著前輩們的步伐,并將這一高度推向了極致,在他們的帶領下,西方音樂史學的學術研究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其中較快發展的實證主義的歷史音樂學所帶來的豐碩成果大力推進了西方音樂史的學術研究進程,同時也引發了同時代音樂家們對音樂學術研究本體意義的深刻思考。而其中被廣泛傳頌的體現出極為鮮明的具有二十世紀西方音樂的時代精神,就是反思精神和深刻的批判意識,這正是由于過去對于音樂學史的研究方式由史料的論述和論證轉變為結合史論而產生的批判性詮釋的轉換而逐漸改變的[2]。
一、西方音樂史的傳統
從科學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音樂學史是對西方音樂的歷史研究來進行研究考察和對歷史的批判思考以及自我反思的學問。而西方音樂學史又是與屬于音樂學的分支之一的歷史音樂有著緊密的相關。長久以來,歷史音樂學科一直都是在關注古希臘發展至今的西方音樂歷史在其不斷演進的進程中的相關藝術現象。如果現在把歷史音樂學的相關研究看做是從歷史的獨特角度來探討音樂,并將其作為一門藝術的發展軌跡來觀察其演變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圍繞音樂本身存在的各種問題和新奇的現象,那么,西方音樂史學及其相關的考察則是可以看做對西方音樂歷史的研究相關思想和發展理路,以及在西方音樂發展史敘述的相關各種不同學術性的思考來進行深刻的審視。到現階段為止這一領域眾多的著作研究中表明,西方音樂史學的相關探究在某種程度上是反映了人們對傳統音樂的變化的態度,在這變化的態度中滲透的是各個時代的音樂學者們對音樂史學的觀念。
音樂史學發展的過程也正是伴隨著人們對于音樂歷史進程的發展的認識,并且也正是因為在不同時代的不同學者的敘述和彼此的探究討論的過程中,西方音樂史學的底蘊才得以在這種環境下慢慢豐厚起來。與此同時,西方音樂學術的歷史演變進程也在逐漸的進入到音樂研究者們的視野之中。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認為,音樂史學是代表著對所有音樂學術相關的進程的并帶有歷史意味的審視,并不單單只是音樂歷史的寫作。我們現在的研究和考察西方音樂歷史的發展和理解并表示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自己對音樂學術縱觀整體性的歷史觀,這會成為我們來思索西方音樂學的學術底蘊和探究其意義的重要途徑,而對于西方音樂史學的探索研究就是我們在西方音樂的文化傳統中考察和反復思考西方音樂史學觀念的意義及其演變的過程[3]。
二、西方音樂史的逐漸演變
嚴格意義來說,西方音樂史學并不單單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是一門具有專門的視角和獨立領域并且融入了歷史音樂學在其中來共同發展的學問。如果我們從方法論的角度去觀察西方音樂史的話,我們會發現西方音樂史學在西方音樂歷史研究的進程中所展現出來的再思考能力在實際上是體現了對于歷史學本身意義的一種反思,而這種具有強烈鮮明思辨體制的西方音樂史學探究的學問和學術構架直接決定了西方音樂史學在音樂學的整體學科構架上的學術意義和獨特的獨立地位。由此看來,西方音樂史學和歷史音樂學是既有聯系而又有內在本質區別的兩種不同的專門領域:西方音樂史學的論域和學問是直接在歷史音樂學這個母體之中產生的,并一以其史學獨特的學術話語來推動著歷史音樂學的蓬勃發展;而歷史音樂學在總體的學術范圍里面是包含了西方音樂史學的探究。而在此音樂有一點是絕對毋庸置疑的,那便是探索研究西方音樂史學的發展會深化我們國內對于西方音樂的歷史進程的了解和思考,并且會帶領我們在更高層次上去理解西方音樂的學術傳統文化內涵和當代的音樂走向。
如果我們將研究的目光集中在音樂史的寫作上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在進入二十世紀以后,獨自一人來編寫學術性質極強的音樂通史的事例已經為數不多,在這其中最為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格勞特所編寫的《西方音樂史》這樣教科書一般性質存在的音樂史文本,取而代之這種現象的是由數名在西方音樂史上有一定的能力和名望的音樂學者來共同合作來編寫多卷本的音樂史學專著,在這之中著名的例子就是以英國的音樂學家做主編來共同撰寫的《牛津音樂史》和在這個基礎上召集眾多名家共同重新撰寫的《新牛津音樂史》[4]。這本書作為二十世紀的英語語言國家之中最為重要的大型的音樂的通史專著,在一定程度上是標志著西方音樂史學的相關研究真正的程度的成熟。并且這種集百家專長各種音樂巨家的智慧的多卷本的音樂專著的通史憑借其深化不同時代的音樂歷史獨特現象的探究學術的傾向世人證明了實證主義的傳統的深刻影響。
由此,實證主義的傳統所帶來的影響傳遍了歐洲整片大陸并深深地烙印在整個西方的歷史和音樂學的領域,并且還間接地惠及了受歐洲影響程度極深的梅果歷史音樂學。所以,美國的歷史音樂學的發展繼承了地道的歐洲學術傳統。
而興起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新音樂學”又逐漸的成為當代西方的音樂學領域的一股中堅力量,它對西方的音樂學發展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零五年的時候位于伯克萊加州大學任職的音樂學教授——塔魯斯基是身為“新音樂學”的領軍人物之一,他向世人公布了其多年的心血《牛津音樂西方音樂史》,這一著作的公布立刻引起了西方的音樂學界的高度重視。這一著作的現世向世人證明了,依舊是存在個人獨立論述西方音樂史學的歷史演進和其學術價值。并且書中所展示的批判意識和自我反思的精神顯得尤其可貴。但是塔魯斯基的著作引起了音樂界的諸多爭議,因為他所展示的許多觀念都是對傳統的歷史音樂學具有十分明顯的挑戰意味。不過作者的挑戰精神和親自寫作的實踐態度也恰恰驗證了這本著作的獨特魅力和價值所在:當代的西方音樂史學的展現已經完成了從史料的論述了論證到批判性詮釋史料的轉變。
三、從當代視角看待西方音樂史
現如今提出的“西方音樂史研究”是一個及其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式概念,這在中國國內的音樂學術研究中具有兩層意義:一是對西方音樂百年來歷史發展的研究和探索,這是國內研究的主要對象;二是研究關于西方音樂史的歷史意義和批判性看待,這一點又是在第一點的基礎上的逐漸形成的具有深考量意義的承載對象。在中國音樂界看來,與其他學科相比較而言,西方的音樂史的研究是最難以把握和琢磨的一門學科,而這一點,是經過長久以來的驗證的。西方音樂史在音樂學科領域的地位和學術內涵和西方文化長久以來在國內浸潤形成的強勢地位讓國內的學者們感受到學術研究的艱難正是導致目前這種尷尬糾結局面形成的原因之一。以傳統古典音樂和藝術音樂為代表先鋒的西方音樂在中國已經存在了近百年的歷史,在中國這百年的發展中,中國音樂前進的同時也不斷從各種流派的代表中吸取養分逐漸壯大,而西方音樂的在國內的代表流派后更是對國內音樂的發展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將近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內,國內音樂界各流派以及各個領域的前進都受到了西方音樂文化的滋養,尤其是音樂的創作和表演教育等方面與西方的音樂文化聯系密切。但是國內的許多學者在研究西方音樂史的過程中,總是對自己的研究結論和發表的看法會顯得自信心不足,邊緣化的現象比較嚴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國內的學者在面對西方音樂史的龐大厚重的傳統時,因其百年多以來逐漸積累的厚重底蘊和豐厚的成果并伴隨著時代在不斷的發展著充實著,面對較為發達的西方音樂學史的學術機制,我們的國內音樂研究者在表達自己對西方音樂的敬意的同時也會對自我的定位產生比較大的壓力。除此之外的另一方面上,從事研究西方音樂發展學史的國內音樂研究者在看到身邊周圍其他學科的學者在敘說中國傳統音樂的相關傳統和文化底蘊的時候,因其身處的國內學術空間和環境的限制,會不自然的產生不甘落后學科上的劣勢和話語權缺失的失落和焦灼感。
四、結語
縱觀西方音樂的發展歷史,和通過研究西方音樂學史我們便能感受到這一領域百年之內不同時期音樂學者的探究精神的異同,通過領會百年來不同音樂家們的思想理念和研究范圍以及在音樂領域的觀察視角和觀察手段的運用,我們可以看出西方音樂史學的研究作為一門現代人文主義氣息極強的學科的演進路程和軌跡。從過去充滿了科學精神的實證主義演變為閑雜的十分強調現代化的人文關懷和探索意義的當代西方音樂的學術走向,西方的音樂史學正在不斷的前進過程中逐漸開闊視野,并努力的探究文化意義中音樂所處其中的內涵和地位。西方音樂的價值和意義是十分值得我們去關注和探究的,但是在這一方面上的價值闡釋是否能準確得到正確的核心意義,也是我們需要深思和探究的問題。但是,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未來對于西方音樂史學的深入研究的視野的擴展和人類本身對于音樂文化的認知不斷的加強之后,西方音樂史學的探索之路和這一門學科的本身都即將面臨著全新的挑戰。隨之而來的傳統的音樂學術的精華也一定會隨著時代的變革而不斷的詮釋新的時代精神和內容。
參考文獻:
[1]孫國忠.西方音樂史研究:學術傳統與當代視野[J].音樂研究,2013,(04):5-14.
[2]孫國忠.西方音樂史學:觀念與實踐[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10,(02):12-24+4.
[3]孫國忠.當代西方音樂學的學術走向[J].音樂藝術(上海音樂學院學報),2003,(03):41-49+4.
[4]王索尼.西方音樂在當代中國研究的新視野[J].大眾文藝,2014,(18):142-144.
個人簡介:
何永璨(1988-),女,土家族,貴州遵義人,助教、利物浦大學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或者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