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貴
[摘 要]隨著經濟技術和網絡科技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時代也隨之到來,企業不斷累積的成本數據逐漸超過了存儲范疇,要篩選大數據使之成為有用的信息是未來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文章結合企業內部成本供應鏈管理的各項環節,將大數據的應用和成本控制結合起來,探討大數據對成本控制精算的提升,為企業提供降低成本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大數據;內部供應鏈;成本控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21.03.171
1 供應鏈管理與成本控制
現代企業管理中,內部供應鏈的成本控制是最煩瑣,也是最讓財務部門頭疼的內容,在大數據科技的幫助下,傳統的數據模型規劃已經滿足不了對于數據的分析和評估,內部供應鏈自身包含的內容過多,比如原料成本投入、人工成本投入、物流成本投入、設備購買和折舊成本以及可能發生的市場變動也會影響到成本投入的多少,加之內部供應鏈直接影響到成本管理質量,為了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保障產品的品質,就需要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內部供應鏈的每個步驟進行有效的評估和監控,從而得出最有利于企業發展的財務策略。[1]
2 供應鏈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企業的供應鏈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外部供應鏈,另一種是內部供應鏈。外部供應鏈主要涉及的是企業之外的合作伙伴,比如說供貨商、物流合作伙伴、零售商、消費者等,這部分組成了整體銷售網絡。而內部供應鏈則是企業中的各個部門在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供需網絡,比如采購、銷售、倉儲、物流等。
采購部門在整個內部供應鏈中主要負責的就是原料物價的談判和確認。其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少企業為了降低人力成本會大幅度精減采購的人數,實際上采購的前期調查更勝于后期真正委派去采購的人數,如果采購人員過少會導致采購執行力度不足,缺少必要的審核環節,容易造成徇私舞弊,加之采購部門相對獨立,缺乏與生產部門之間的有效溝通,很可能造成采購不足或者過剩的情況。
銷售部門是企業備受重視的部門,但是受到傳統銷售模式的影響,現今不少企業缺乏多類型的銷售模式,尤其是網絡化發達的今天,不少企業還是使用流量明星帶貨的形式,但是卻忽略了網絡平臺、直播購物的興起,造成銷售成本的極大浪費。
倉儲部門現今的問題主要就是貨物的過度積壓以及記錄情況不規范,這就導致了各部門之間無法準確了解庫存量,造成部門之間溝通缺失,增加庫存成本或缺貨成本。物流部門現在已經逐漸沒落,這主要是因為物流行業的興起,不少企業開始與第三方企業合作,而不是自己投資建立企業內部的物流部門。[2]
3 基于大數據下供應鏈成本控制的措施
3.1 依靠大數據建立的成本控制體系
大數據控制成本所需要形成的程序體系,按照時間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事前的預測部分、事中的控制部分以及事后的分析部分。
大數據技術主要包含的程序內容有數據處理、數據存儲和數據篩選,其中數據的處理部分主要是針對數據進行初步的篩選、分類和轉化。
當前成本控制主要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參照以往的成本投入案例,預判未來可能產生的成本投入,再以企業預計的成本進行有效比對,分析細節中可能造成成本升降的主要原因,適時調整企業的投資計劃,保障成本處于可控范圍之內。大數據分析結束之后,企業也可以詳細分析每個環節產生的成本差異,查漏補缺地進行成本投入計劃的修訂,擬定新的舉措來保障成本可控。
大數據的應用可以降低且優化內部供應鏈的成本,企業以大數據的實時監控成本投入環節的每一個變動情況,了解變動對整體成本投入高低的影響,從而建立有效的應對機制,提升企業對成本控制的力度,優化企業的產能結構,促使總成本下降,以保障企業的核心競爭力。[3]
3.2 成本中采購環節的控制
(1)采購環節產生的成本按照時間劃分可以分為:采購前成本、采購中成本以及采購后成本。前期主要是供貨商與采購人員協商所投入的交易成本;中期則是在采購過程中的運輸和價格成本,這部分成本還包含了包裝、裝載和運輸的成本;后期成本主要是庫存的費用和存儲人工費用等。
(2)大數據對采購成本的控制方式。大數據在采購活動中的應用主要出現在采購的前期,采購人員需要通過大數據的分析了解當前市場的變化內容以及篩選合適的供應商,這部分就需要采集大數據資料進行篩選和比對。而需要大數據完成的分析內容主要就是針對購買原材料的成本信息以及供貨商的相關信息兩個方面。大數據首先篩查的是貨品質量、企業要求、材料數目等。通過大數據能夠做出最初的質量比對,快速地篩選出符合標準的供應商。再通過供應商的選擇,從中篩選出價格最優、質量最好、最符合企業生產標準的供應商進行合作,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升企業效益的目的。
3.3 大數據控制銷售成本的途徑
大數據對銷售階段成本控制的途徑,主要就是通過市場調研形成成本數據對比,將各個環節的成本投入降到最低,從而有效控制銷售成本。在銷售成本預測方面,大數據能夠通過分析核心用戶的喜好傾向來判定企業客戶對應的偏好類型,在這過程中還能夠有效預測出潛在客戶的購買習慣,從而有效擴大市場需求,在成本投入不變的前提下產生更多潛在客戶關注度,從而有效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4]
3.4 大數據控制物流和庫存成本
物流成本和庫存成本的有效控制在經濟分工更加細化的現在已經逐漸被行業所取代,不少企業不再建立自己的倉庫或者是物流,而是利用大數據篩選出合適的合作伙伴進行專業化合作,不僅能夠有效地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能夠提供更加專業化的服務,有助于企業將主要的力量放入自身產品提升中來,達到雙向共贏的目的。
3.5 企業多元化業務下內部供應鏈的成本管控
多元化業務的企業,當存在內部業務單元相互提供服務或產品時,為了避免內部考核時各自業務單元利潤貢獻度孰多孰少的爭議,需要制定合理的內部供應鏈結算價格,將公司內部各業務單元相互提供服務或產品的標準化清單列出來,對清單的每一項列出內部結算價格,以示公平公正,減少內部管理消耗。企業的管理者要拋棄陳舊的管理觀念,對內部供應鏈有全面性清晰的認識,以供應鏈的各級管理為基礎,深刻理解內部供應鏈結算價格給企業運營帶來的便利,促進多元化業務內部管理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通過內部人員的建議,可以發現內部成本降低的多種倒逼性措施,從而最終把公司的整體運營成本降低。多元化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數據化和系統化管理模式,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特點,結合管理實際,進行高效的資源分配,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內部供應鏈管理新路。
4 結論
在提升企業自動化、智能化的基礎上,對企業內部管理格局進行優化,利用大數據快速、高效地完成篩選和評估,從而有效降低內部供應鏈所需成本,逐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在可優化的環節中利用大數據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能夠促使企業化繁為簡,將主要的生產力放在產品的升級研發上,為企業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楊錦鳳.基于大數據的電子商務企業供應鏈成本控制[J].現代經濟信息,2019(12).
[2]姚佳琪.大數據在電子商務供應鏈中的應用策略研究[J].財會學習,2019(2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