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芬 廖慧迪



【摘要】本文闡述PISA閱讀評價標準的理論及意義,結合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When is the art show?”這一課的教學,分享在深度學習理念指導下,根據PISA2000中使用的閱讀素養評價標準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的途徑,以求使每個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思維水平層次上都獲得發展和提高,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關鍵詞】PISA閱讀評價標準 小學英語 閱讀課 深度學習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5-0071-03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中指出:“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需要依靠評價的促進作用,這是《課標》中評價的基本理念。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及時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可根據學習反饋及時調整英語閱讀教學策略,這樣可以有效促進英語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我們借鑒PISA閱讀評價標準和深度教學理念,不斷思考、實踐和創新,探索出了幾種教學策略,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提取、理解、處理各種閱讀信息的能力,拓展學生閱讀思維,增加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學習的深度。
一、PISA閱讀評價標準的理論及意義
PISA是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發起,為測試學生的學習品質,并作出完整評估的研究項目。其中的閱讀評價項目,側重對學生閱讀素養的評價。基于PISA閱讀素養測評,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有以下的要求:
(一)把閱讀當成手段和方式,學會學習和生活,增長技能;
(二)有正確理解閱讀文本材料,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學生閱讀能力包括了收集信息、分析文本、評價反思的能力;
(四)在不同閱讀類型、閱讀形式、閱讀方式的情況下,學生在情景輔助下閱讀文本,其閱讀能力可得以生成和提升。
課標對學生的要求與PISA能力目標中學生的閱讀目標在大體上是一致的。它們都包含了理解、提取、分析和評價四個方面的內容。而PISA能力目標又有所不同,從應用的角度又分出了由高到低的6個能力層級。
PISA2000中使用的閱讀素養評價標準
二、PISA閱讀評價標準啟示下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探究
我們反思目前的閱讀教學情況發現,一直以來,閱讀課堂教學目標都相對模糊。由于缺少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內外材料,教學效果不是很明顯。教師在英語閱讀課中的教學方式呆板、形式單一,沒能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素養,學生良好習慣還有待加強。PISA閱讀評價標準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參考標準,它的內容詳盡且層次結構不同,不僅可以反映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也可以反映不同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為教師改進教學策略及調整學生學習策略提供科學依據。我們可以基于PISA的閱讀評價標準的啟示,優化教學目標并將其有效運用到各個閱讀教學活動中,以提升課堂效率,發散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思維品質,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以教學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 “When is the art show?”為例,教師設計了既能反映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又能體現不同層次學生能力水平的五個教學環節,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同的思維水平層次上都有發展和提高。本課以新生的小貓為例,向學生展示動物的生長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有效滲透情感教育。
(一)讀前自主預測,整體把握語篇
在英語閱讀過程中,除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學生的學習狀態、興趣和情感態度在PISA評價中也能有效凸顯。在課前,教師要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要達到PISA2000中使用的閱讀素養評價標準的幾級水平,并基于標準中的各級目標進行教學設計。閱讀前預測,是整體把握語篇,引導學生構建新圖式的有效手段。教師可根據PISA2000的1級水平設計教學,引導學生根據主情景圖、標題、語篇類型等進行預測,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識別文章的大意,和日常知識建立簡單聯系,完成最簡單的閱讀任務。
(二)讀中借鑒標準,優化教學設計
1.整體感知文本,建立內在聯系
教師基于PISA2000的2級水平設計教學,通過整體的聽及泛讀讓學生結合課文圖片整體感知短文內容,了解小貓的成長過程,讓學生對文章有整體印象。接著通過查讀,從文本信息中發現小貓成長過程中行為能力的變化,并利用希沃白板的拖動功能完成小貓變化的時間軸。學生在以上過程中發現最明顯的信息,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之間建立低水平的聯系,知道文章特定部分的意思,能運用相關知識幫助理解,完成基本的閱讀任務。
(1)Circle the key words for the first diary together.
T:Look at the first diary.On April 15th,what do they look like?
S:On April 15th,they are young/pink.
(教師示范拖動關鍵詞)
T:Can they see?
S:They still cant see.
To understand:They still cant see.
(2)Circle the key words for other diaries.
T:Lets read other diaries and circle the key words.
2.分段細讀文本,獲取基礎信息
教師基于PISA2000的3級水平設計教學,通過組織學生分次、分段細讀文本,讓學生學會帶著問題有效提取信息的閱讀策略。學生通過有目的和有指向性的分段學習,了解小貓的整個成長過程并完成對閱讀文本重難點詞句的學習與梳理。在此過程中,學生能發現多個信息,在文章的不同部分之間建立聯系,并同日常知識建立聯系,完成中等難度的閱讀任務。
Read the diaries and answer my questions.
Q1:Whats the change of the kittens appearance?(小貓的外表有什么變化?)
Q2:Whats the change in the kittens ability?(小貓的能力有什么變化?)
3.深層解讀文本,發現隱含信息
教師基于PISA2000的4級水平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利用小貓成長變化的板書,根據圖片(如圖1所示)和生長規律去想象和復述課文。學生在以上過程中能發現隱含的信息,把握語言的細微差別,勝任較難的閱讀任務。
4.運用多元評價,促進深度學習
教師基于PISA2000的5級水平設計教學,為學生提供小貓長大的后的圖片,激發學生說的輸入,并設計Im a little teacher 環節,利用good/great/perfect評價牌進行師生、生生互評,為后面
的書寫做準備。在Extension and writing環節,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把握隱藏的信息,對任務有細致的理解并能推斷出和任務相關的信息,勝任精讀任務。
(Im a little teacher.)
T:Boys and girls. How about his performance?Good,Great or Perfect?Why?
(生生互評)
T:How do you think your performance?Wow,you are a confident guy./Try harder next time,OK?
(學生自評)
T:Can you try again?Pay attention to your voice,Come on!
(學生進行二次展示)
T:How kittens grow?On July 15th,what are they like?When they are 1 year old,what are they like?Talk with your partner.
學生的閱讀水平與難度逐步遞增的任務要求相關聯,每一級水平的任務達成情況由教師做出評判,這樣就可以看出哪些特征和要求是較高等級或較低等級共同具備的,哪些是有區分的。
(三)讀后檢測分析,促進思維發散
為了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教師基于PISA閱讀評價標準,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按多個層次設計評價指標,設計了如下英語學習自評表,以量化的形式反饋出當天的英語學習情況,并對自己的表現給予肯定,有效促進閱讀課堂教學。
英語學習自評表
Name:? ? ?Date:? ? ?★Total:
教師可以根據評價數據反饋,及時判斷學生當下的思維水平是否達成教學目標要求,兩者有何差距,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依據“英語學習自評表”的反饋,教師在作業設計中,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根據學情設置富有個性、不同層次的作業內容,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學習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會意識到自己在認知、能力、反思方面的不足之處,通過評價進行二次改進與提升。
英語課堂學習中,學生深度學習思維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其深度學習的程度和效果。PISA閱讀評價標準,“著力于使學生由接納到思索、從推選到判斷、再到不斷反思促思維提升的新方式,推動學生的閱讀學習由‘淺到‘深再到‘創新這一轉變”。教師和學生的這種相互作用會強化學生的思維發展,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
[2]龍宇.以PISA閱讀素養觀為指導的大學英語閱讀課程教學改革探索——以北京師范大學為例[J].科教文匯,2017(12)
[3]陳慧,袁珠.PISA:一個國際性的學生評價項目[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8(8)
[4]范錦飄.基于PISA視角觀照閱讀目標要求[J].小學教學設計,2016(34)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B類重點課題“基于區域教研組的英語深度學習的課堂教學研究”(課題編號:2019B22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施慧芬(1983— ),女,廣西柳州人,文學學士,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研究;廖慧迪(1991— ),女,壯族,廣西柳州人,文學學士,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研究。
(責編 劉小瑗)